北京去运城市宰相村旅游线路(从原王庄到槐树凹)
北京去运城市宰相村旅游线路(从原王庄到槐树凹)原王庄村是运城市北城最大的一个城中村。曾经因为占据中银大道重要的一段,备受运城人民的关注。拆迁的消息传了一年又一年,现如今终于等到这一天。1它可能是你来的第一天就巴不得离开的地方,但也可能是几辈子人成长生活的地方。原王庄:原王庄
转自:灵通资讯
在很多人心中,城中村的标签就是流动人口众多、卫生治安状况不好、建筑布局混乱、居住人员复杂。
但是不可否认,这里便捷的生活设施支撑着每一个闯世界的人,接纳了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这里的便利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在这个繁华城市中生存下来的可能。
说起运城的城中村,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原王庄、槐树凹、高家垣。
它可能是你来的第一天就巴不得离开的地方,但也可能是几辈子人成长生活的地方。
原王庄:
原王庄
1
原王庄村是运城市北城最大的一个城中村。曾经因为占据中银大道重要的一段,备受运城人民的关注。拆迁的消息传了一年又一年,现如今终于等到这一天。
3月13日,原王庄拆迁正式开始。
小杰在原王庄生活了27年,这是他的家,现在却变成了一片废墟。
虽然大家说到拆迁户,总是带着调侃的语气,说小杰变成了拆二代,但是在他的心里原王庄拆迁也就意味着他的家没了。
小杰说:“小时候,原王庄的冬天很难熬,没有大暖,只靠一小片的暖气管根本没有用,家里一直都是冷飕飕的。”2013年,小杰的父母在锦绣花城买了一套房,一家人都搬了过去,原王庄的房子对外出租。
中银大道原王庄路段破损的道路、狭窄的巷道将退出运城的历史舞台,迎来新生。
小杰最后一次回原王庄,是2月25号,那天天气也不怎么好,但是没办法,他和父母必须要去把原王庄那边剩余的东西搬走或者卖掉。看着曾经的家,变得空荡荡,小杰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受。
回去的时候,他看着父母的背影,爸爸时不时拍拍妈妈的肩膀,又回头看看了家的方向,眼眶红了大半。
小杰说:“那段时间家里氛围也不是很好,我总是心情低落,有时候出去办事,总是刻意不去走那边的路,也不愿意往那边走。虽然我们这几年没有住在原王庄,但那总归是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家,是我们的念想。”
虽然拿到了补偿款,但是心里的空缺却是无法弥补的。
8月1日,他带着小编去了一次原王庄,却已经分不清自己的家在哪里了。因为路面和巷子都拆了,只能找到大致的方向指给小编看。
小杰家的瓷砖
小杰家买房子算是比较早的,但是还有一部分拆迁户之前并没有买房,也不知道他们现在的处境如何。
城市发展是大势所趋,有些城中村也注定只能是过去式......
槐树凹
槐树凹
1
无法遗忘的过往,与其他城中村不同,槐树凹更像一个外乡人聚集地。这里居住着河南人、山东人、安徽人以及江苏人等,尤其是河南人居多。
最大的槐树
槐树凹是五湖四海迁徙人群集体的生存记忆,他们对这个地方有着浓烈的情感。贫穷与富足,泪水与欢笑,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河南人作为槐树凹的代表,早年几乎都从事社会最底层的、为本地人所不愿问津的力气活:盐池下苦,垦荒种地,建筑壮工等。
当年还是人民公社的时候,槐树凹村的活总是干得遥遥领先,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能在逆境中迅速安家置业。
槐树凹十字路口
梁阿姨就是在槐树凹出生的,今年已经55岁了,她看着槐树凹的变迁,不由感叹:现在的日子真好。
梁阿姨的娘家是河南闹灾荒过来的,起初到这里的有十余人,就在槐树凹搭了棚子安家。后来外地人口越来越多,都聚集在这一片,政府就一起给上了户口,就算是真正落户在运城了。
上户口以后就分了地,河南人骨子里要强,肯干,当时种地、养猪、很快大家的生活逐渐好转,后来政府开发商又征地,梁阿姨家里的地就在现在的槐东花园,分到的补偿款,大家就给自家盖了好一点的房子,由此槐树凹是真正的由村发展成了相当于一个小镇的规模。
没了地,大家也就另寻出路,当时城市建设,他们就在运城开始打短工,脏活累活他们都愿意干。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住就是一个大问题。槐树凹的人就用挣的钱和攒的钱重新翻修或者建了新房,一楼自己住,二楼就租给务工人。逐渐巷子就开始有了卖菜的、卖肉的商店,人也就越来越多。
2007年,第一个盖了3层房子出现了,租金也就稍微高一点。梁阿姨说他们家是2009年才盖的出租房,但是放现在,大家都是不愿意住的。“因为以前盖的房子都是没有独立卫生间的,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住这样的房子,所以这家(指了指白瓷砖的房子)现在就租不出去了,只能靠一楼的商店租金。”
最早盖的公寓
马阿姨是以前管理槐树凹这一片社区的,她说:“刚开始人少,后来就都是拖家带口,有的都是兄弟姐妹一起来的,有一家卖粮油副食的,都是一个姓,多少带点亲戚关系的。后来这边的超市啊、河东广场啊也就把这一片发展给带起来了。”
行走在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逼仄,密密麻麻缠绕着的电线、走在路上要随时做好让车和让人的准备,到了下午小孩放学和人们出来买菜,道路就更加拥挤了。随处可见的,还有裸露着灰色水泥墙的自建房,透露着生活斑驳的痕迹。虽然这里空间略显局促,但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便利店、菜店、药店、理发店一应俱全,基本的生活所需你都能在这里找到。
高家垣
高家垣
1
高家垣与繁华的南风广场隔街相望,却好像两个完全不同世界。
南风广场是运城最繁华、人流量最大的商圈,而高家垣却是平凡又不起眼的城中村。站在人民南路,一侧华灯璀璨,一侧嘈杂不安,截然不同的风景,却意外的和谐。
高家垣西口
尽管高家垣有些许的破旧,但它却包容了形形色色的追梦人,安放了无数人的青春和梦想。
23岁的小美在南风广场做了四年的美甲师,由于家不是市区的,只能选择租房住。她下班时间晚,要就近选择租住的房子,高家垣成了最佳的选择。
房东是40岁左右的阿姨,见小美是一个人,又是女孩子,对她也算照顾,平时家里什么东西坏了,房东阿姨也很快帮她找人修理好。四年的时间,房租断断续续涨过,好在房子合心意,冬暖夏凉,房东阿姨人也好,她也就没有想过要换公寓。
虽然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小美虽然平时工作忙碌,但是也会把家里收拾的井然有序。“家里的吊兰还是刚到这里的时候买的,虽然我一个人住,但是家里还是要有点植物,这样感觉有生气。”小美说。
小美两个礼拜回家一次,总是大包小包的往家拿不少东西,父母节省惯了,有时候舍不得给自己买东西,所以小美总是说,最近商场打折呢,给你们买点衣服。
“还是希望能够有更好的能力去照顾父母。”小美说。
高家垣东口
结尾
长期以来,“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也一直都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这些城中村共同书写着运城的发展历史,虽然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城中村和城市的整体风格有点格格不入,但是它为租房的年轻人遮风挡雨,是他们了解运城的第一课。
这座城市,永远都会有少年怀揣着一颗热忱之心奔赴而来,也永远会有青春悸动着别样的激情跋涉而至,同样也永远会有悲欢离合,重复地于万家灯火中轮回上演。
城市的发展也让这些城中村在不断变化,在它不断接纳年轻人的时候,也是在不断自我提升和消化的过程,期待它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