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一年中最迷人的季节(春夏之交浪漫时节)
五月是一年中最迷人的季节(春夏之交浪漫时节)1561年5月1日这一天,法国国王查理九世突然收到了一簇祝福他的铃兰花,他非常喜欢这份礼物,激动之余决定每年的这个时候都向宫廷里的每位女士赠送一束铃兰花。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传统竟然一直持续到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好时代”(特别是在大巴黎地区)。铃兰曾被国王用于赠送皇室女士,19世纪末走进平民阶层5月1日,借铃兰花祝福亲朋好友的人比祝贺劳动节快乐的人要多,因为早在“劳动节”存在之前,铃兰花节就已经有了,而且是春天到来之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不仅在法国,在瑞士、比利时和安道尔等欧洲国家也都一直保留着这个传统,可能是因为铃兰花具有“春天回归”的象征意义,所以仍根植于凯尔特人的传统文化之中。铃兰花节可以追溯到罗马仪式中祭奠植物女神弗洛拉的传统仪式,带有保护森林和大自然的祈愿。铃兰花有一种独特的幽香,剔透晶莹、洁白纯净。更有传说表示,它是圣母玛利亚哀悼基督时悲痛至极落下的眼泪变成的,代表信
五月,一个草木繁茂、鲜花盛开的时节,空气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这种情结仿佛是可以蔓延开来的,对于世界各国的人们来说,五月总能营造出绚丽多姿的色彩,有爱情、有亲情,有奋斗、有狂欢,也有收获和希望。他们各自用属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方式来度过五月,享受着自然带给人类的馈赠,也珍惜着这春夏之交的美好光景。
法国:铃兰花盛放,迎来在当地比劳动节更流行的节日
5月的法国,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人们走在大街上的精神状态是一年中最好的,这种特别强烈的幸福感从满世界的铃兰花开始。即使再不好的年代,或状态再不好的人,大家的心情也会因这小小的透着幽香的钟形花顿然好了起来。其实从4月底开始,法国街头巷尾的各大小花店、超市,甚至杂货店、水果摊儿便摆放出了铃兰花。无论是为了抢占商机,还是祈求幸福的心情过于急迫,都是可以理解的。
铃兰花象征“春天回归”,花期极短更显珍贵
5月1日,借铃兰花祝福亲朋好友的人比祝贺劳动节快乐的人要多,因为早在“劳动节”存在之前,铃兰花节就已经有了,而且是春天到来之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不仅在法国,在瑞士、比利时和安道尔等欧洲国家也都一直保留着这个传统,可能是因为铃兰花具有“春天回归”的象征意义,所以仍根植于凯尔特人的传统文化之中。
铃兰花节可以追溯到罗马仪式中祭奠植物女神弗洛拉的传统仪式,带有保护森林和大自然的祈愿。铃兰花有一种独特的幽香,剔透晶莹、洁白纯净。更有传说表示,它是圣母玛利亚哀悼基督时悲痛至极落下的眼泪变成的,代表信念和爱、温婉和坚贞,或一种宿命的忧伤等。
铃兰花每逢春天必会蓬勃盛开,这种冥冥约定让人们自然地联想到绵绵不断的生命力和希望;同时因为它的花期极短,也更让人们感到幸福和快乐的稍纵即逝,所以祝福和珍惜变得弥足珍贵。
铃兰曾被国王用于赠送皇室女士,19世纪末走进平民阶层
1561年5月1日这一天,法国国王查理九世突然收到了一簇祝福他的铃兰花,他非常喜欢这份礼物,激动之余决定每年的这个时候都向宫廷里的每位女士赠送一束铃兰花。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传统竟然一直持续到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好时代”(特别是在大巴黎地区)。
而真正让铃兰花节走出高大上的贵族圈层并最终得以平民化的,还得感谢19世纪末一位叫作费利克斯·梅约尔的著名歌唱家,因为他在他的巡回演出中大力地推广了这一传统。
铃兰花节与劳动节的“缘分”:二战期间曾被合并到一起
很有意思的是,从1886年到1889年,世界工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影响和震撼了法国。他们响应了5月1日作为法定带薪休假日,工会在人们衣服的纽扣孔处别上一个红色的三角形别针,象征着每一天应该被分成三个相等部分:工作、休闲和睡眠。后来这个红色三角形又逐渐被红色玫瑰果所取代。
5月1日作为劳动者节日的势头强劲,一直到1907年,铃兰花节才又开始重新回归。到了1941年二战期间,被德国法西斯操纵的法国伪政府维希政权以所谓的官方名义决定,将铃兰花节与劳动节正式并在一起,这对于铃兰花节来说也算是一种“不幸中的万幸”吧,有点历史喜剧感和黑色幽默讽刺的意味。
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成功连任,几天后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铃兰花节和劳动节,当然也要面临工会对马克龙的诸项指责和要求,比如涨工资、反对养老金制度改革、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等等。左派代表人物梅龙雄尽管总统大选落选,但在工会中呼声很高。他向人们承诺一定在今年夏天来临之前再次集会,为改善和争取劳动者的权益绘制具有实质性的蓝图。人们真的可以期待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成为走向美好未来的里程碑吗?
无论如何,铃兰花一如既往在每年春天绽放。那么就让我们等待和祝福吧!
(文/何宇红 现居法国)
英国:五朔节花柱下孩子们翩翩起舞
12年前复活节后的一个大周末,在计划去位于英格兰东南肯特郡的达尔文故居时,计划顺道走一下赫弗城堡——安妮博林的故居。间隔12年的时光,回顾那天的旅途,跃入脑海的影像是孩子们白胖胖的小脸和春阳一样的笑容,围着一根一抱粗的木柱,每只小胖手都牵着一条连着柱顶的颜色各异的丝带,女孩子穿着小白围裙、黑皮鞋,男孩子穿着白衬衣、黑裤子和黑皮鞋,随着华尔兹开始转圈、交互,这一刻手挽着手的两个孩子转圈,下一刻换一个舞伴转圈,仔细数一下,基本是4步的节奏,两只脚交替前进4步、后退4步,然后转圈8步。
旁边围观的人们听着听着,就找到节奏鼓掌合起来,看着五彩的飘带沿着木柱如同一朵巨大的花,开而合,合而开。到舞蹈的后半段,小小舞者们离木柱越来越近,转着圈,最后把所有的丝带缠到了木柱上,然后退回原位,围着大圆圈,鼓掌跺脚,完成;180度转身,向所有的观众鞠躬。
观众的掌声、口哨声和叫好声此起彼伏,而每个跑向自己父母的小舞者、连带他们的父母,都收到了赞美和羡慕的眼神。
也许是那个春日够特别:天是透亮的蓝,偶有飘游的白云,叶绿花香,草色青青,深灰色的砖城堡如有着达尔文和皇后安妮的历史一样成了背景板,游客和当地居民笑意盈颊,孩子们跑来跑去,音乐与鲜花,一起带来的是日常但又舒适的幸福感。
也所以,这段五朔节的花柱舞一直留在了记忆深处。
五朔节,来自于古罗马的庆祝花神的节日,在英国慢慢从15世纪演变成不带有宗教意义的民间节日——庆祝春天的来临,也因此,每年的5月1日是其正式的欢庆时间。
传统上,各个村庄会竖起五月花柱,选出一位五月皇后,还有一身绿色的五月国王(或者绿巨人),村里的青年男女们沿着花柱舞蹈。因为经常伴随着饮酒和狂欢,清教徒们在17世纪施压给议会,最终在1644年禁止使用五月柱。但此后查理二世复位,各地又视五月柱为庆祝和对王室的忠诚,而纷纷竖立起在村子里。直到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期,五月花柱舞慢慢成为一种民俗,而且以孩子作为主舞者。
在五月,庆祝春天来临时,成人们更流行的舞蹈是著名的莫利斯舞。起源于英格兰的莫利斯舞文献最早的记载在1448年,而此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都有莫利斯舞蹈民间团体,每年在英格兰南部还有莫利斯舞蹈赛,舞蹈流派也多。但我个人觉得,在仪式感上面,莫利斯舞不如五月花柱舞,因为少一根不能移动的花柱。
当年查理二世统治时期竖起来最高的花柱在伦敦,高达39米,现在存留的最高花柱则位于北约克郡的NunMonkton镇,常年有一根高达26米的五月花柱。
至于音乐,现在长达8分钟和10分钟的五月花柱舞音乐与莫利斯舞的音乐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多数是民间乐曲流传至今,而最著名的是由爱尔兰竖琴家奥卡罗兰写作的《五月柱舞华尔兹》,这支舞曲庄重典雅,有礼乐之感。配上儿童纯真的容颜,让人想起孔子的“童子六七人”之舞雩咏归。文/李爽(现居伦敦)
德国:五月树装点的“土味浪漫”,爱情丰收两不误
一进入5月,说变就变的“孩子脸”天气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顿时变得可爱起来,也就是所谓春回大地的感觉。五一劳动节成为法定假期前,也是很多北欧国家的传统节日,它有另外一个名字——五朔节。而这项古老的习俗从罗马时期就已经存在,过了5月1日才算真正迎来了春天。
在德国很多地区都发展出了竖(或送)五月树的习俗。按照大小和用途,五月树分为两种:大的叫五月树 小的则叫爱情枝。大家可能会问,树好理解,但和爱情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4月30日的晚上还是德国传统的情人节——五月夜,就和咱国内的七夕一个道理。而装饰一新的树苗就是传统上德国男青年用来表白的重要道具,类似于情人节的玫瑰。在这一天的夜晚,年轻男子会在亲友们的帮助下,从树林里砍下已经长出新叶的树苗,用彩带装点起来,把它绑到心仪的姑娘家的阳台上或水管上。当然,现在私自砍树的行为已经不多见了,像卖圣诞树一样,很多城市都有出售树苗并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
土归土,送花送树在德国也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习俗了,最早在1334年就有了相关的文字记载。而为了表明这五月树是谁送给谁的,送的人会在树干上刻上心仪的人的名字、祝福的话语和自己的名字,或者挂一个心形纸。倘若一个女生比较受欢迎,她家的门口会出现好几棵五月树,这也算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吧。
五月树会在姑娘家门口放置一个月,到6月1日的晚上,送五月树的男孩就会过来回收五月树。倘若两情相悦,男子来回收五月树的那天就会收到女方的邀请。按照习俗,女方的父亲会送给他一箱啤酒,女方的母亲会送给他一整个烤制的蛋糕,而姑娘则会送给她的心上人一个香吻,这也标志着两人的交往正式得到了女方家长的认可。
一般的五月树都得有一二十米高,最高的据说有50米。如果你在春季去德国南部旅游,大概率能见到这种一般在村镇广场上竖立起来的五月树。
五月树的意义有两个:一个是祈望来年的丰收,另一个是庆祝春天的回归。竖五月树在德国的很多农村都是个大日子。这一天,很多村里的青壮小伙都会穿上当地的民族服装,喊着号子将五月树竖到预先挖好的深坑里,再固定。
不同地方的习惯也不同,有的地方在树竖起前就会装饰好,有的地方则会在树竖起来之后派专人上去固定花环和其他装饰。但现在这种传统的竖树方式越来越少见了,因为很容易引起事故,不少地方现在采用机械作业。从费用的角度考虑,也有不少乡镇竖立了半永久式的五月树,几年或几十年内都不用更换。
五月树上的装饰也是千差万别。最典型的有两个区域,一个是巴伐利亚的五月树,树上一定刷着蓝白条纹或者底下再刷上蓝白格子;另一个则是德国中南部的弗兰肯地区,五月树是红白条纹的。树竖起来以后,音乐、啤酒、香肠和民族舞蹈是永远少不了的存在。这也大概是每年9月啤酒节前德国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了。
而有的地方,五月树也会在4月30日晚上竖起,这时候大家往往会在五月树附近再点一堆篝火,人们围绕篝火又唱又跳,直到凌晨才会散去。这也是德语里的谚语:TanzindenMai(跳进五月)的由来了。
(文/汪磊 现居德国)
美国:缅因州的五月春猎,大人孩子都成“狩猎人”
在美国的北大荒缅因州,狩猎的习俗仍然保留着,只不过是在现代的法律规范和科学评估下进行的。管这件事的部门,叫做缅因州内陆渔猎部,它负责规定渔夫和猎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工具捕猎,以及要捕猎什么种类、什么年龄、什么性别和什么数量的野生动物。以2022年为例,最新公布的规定是:猎鹿时间从10月1日开始,到12月5日结束,每人限猎一头雄鹿,且鹿角长度不得低于3寸。其中,10月1日到10月28日为只许用弓箭猎鹿的时间,10月29日为只允许缅因居民狩猎的时间,10月31日到11月26日,可以用枪;10月28日至12月3日,可以使用古董猎枪(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使用的枪械)。同样,对于猎熊、猎麋、猎兔、猎狐、猎郊狼、猎鸟等也有细致的规定。
大部分的狩猎活动都在秋冬季进行,就是所谓的秋猎。可是,缅因州还有一项春猎活动,那就是5月2日到6月4日的野火鸡春猎:在规定的猎区内,每名成年猎人限猎两只野火鸡。缅因的野火鸡实在太多了,走在城中或开车穿过田野,总能看见路边成群的野火鸡,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在黑龙江听老辈人讲他们刚到北大荒时的情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为了将狩猎的传统传承下去,每年春猎和秋猎都规定了“少年狩猎日”:这一天拿到了少年狩猎许可证的男孩、女孩,可以在成年猎人的有效督导下,在规定地点狩猎。以今年的春猎为例,规定了在4月30日这一天,10岁以上的少年猎人可以去猎野火鸡,限量两只。这一天,大人陪着孩子进猎区打野火鸡,大人可以提供指导,但是不能开枪——因为在少年狩猎日,只有少年猎人可以开枪。
我跟我先生不打猎,但是到了5月,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春猎”,那就是采蕨菜、采蒲公英、采松花粉、采铃兰。这里的蕨菜,当地人叫竖琴头,样子和味道跟我们中国东北的蕨菜差不多;这里的蒲公英,花和叶可以做沙拉,根可以晒干了泡茶。蒲公英遍地都是,花5分钟就能在自家园子里采一盘。竖琴头不好找,我问当地的朋友,他们回答说:“啊,竖琴头啊,每个人都有一块自己的秘密领地,只有自己知道,不告诉别人的。”不久,我就也找到了自己的领地——我们家东邻有一块撂荒了的低洼地,我们家西邻有一个弃屋的背阴处,都长满了竖琴头,只不过等我发现时它们的蕨叶都张开了一尺多了,吃不得了。今年我看着这片竖琴头渐渐冒出了卷卷的小头,就想着哪天去采一把来炒着吃。
缅因州又称“松树之州”,所以盛产各种各样的松树,松花盛开的时候,一阵风过,就能看见花粉在风中飘荡,就像刮起了黄色粉尘,很容易就能收满一纸袋。
5月采铃兰,是我到了缅因以后才学来的雅事。离我们家两公里处,有一大片森林,林下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铃兰。去年采回放到家中,香了至少半年——现在新的铃兰开了,旧的铃兰仍有余馨。
(文/一叶闻 现居美国)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