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老物件(几十年的珍贵回忆)
山东聊城老物件(几十年的珍贵回忆)过去几十年,电力事业的发展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逐渐加速,那些往日的回忆只能从旧物中寻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渐具备了电表生产能力,而且早已实现了产品的智能化。下图就是各历史时期,聊城人使用的各款国产电表。聊城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解放后群众长期以煤油灯等照明。但聊城并不是没有电,据聊城供电公司职工介绍,聊城地区最早的用电户应为临清华美医院,用电的历史领先全地区七八年。聊城供电公司收集到的最珍贵物品:全市第一个电表,来自临清华美医院早期的电表都是外国制造,聊城供电公司收集到的全市最早的电表均为“舶来品”,下面几张图中的电表均是如此。
来源:聊城新闻网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苑莘 通讯员 闫昊
今年是国网聊城供电公司成立四十周年,该公司收集整理了实物和图片等历史资料,向社会展示了聊城人的用电史。
1949年的油灯和1969年的马蹄灯
聊城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解放后群众长期以煤油灯等照明。但聊城并不是没有电,据聊城供电公司职工介绍,聊城地区最早的用电户应为临清华美医院,用电的历史领先全地区七八年。
聊城供电公司收集到的最珍贵物品:全市第一个电表,来自临清华美医院
早期的电表都是外国制造,聊城供电公司收集到的全市最早的电表均为“舶来品”,下面几张图中的电表均是如此。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渐具备了电表生产能力,而且早已实现了产品的智能化。下图就是各历史时期,聊城人使用的各款国产电表。
过去几十年,电力事业的发展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逐渐加速,那些往日的回忆只能从旧物中寻找。
攀爬电线杆的“标配”,如今这些东西已经和电线杆和满天的“蜘蛛网”一起消失
改革开放之后,聊城人接触到的电器越来越多,给生活增添了很多光彩,但大部分人还只能用拉线式开关的电灯泡。
聊城电力事业发展之初,电力保障能力较差。尽管大多数家庭还只能用上电灯泡,但遇到停电、断电、烧保险丝的事是家常便饭,所以蜡烛和保险丝基本上仍是家庭生活的必备。
因为电力紧缺,当时电力并不是敞开供应的商品,所以有些电器属于“违禁品”,比如“电炉子”。因为使用电炉可能会导致其他人用不上电,所以一旦被电力稽查“抓住”,真的会被罚款的。
年轻人对如今的高效供电服务有印象,也许想不到以前的供电部门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下面的几枚印足以说明问题。
电力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血脉,电力事业发展缓慢,给群众生活带来了不便,并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群众不得不为家用电器配上稳压器
为保障群众用电,企业需要使用“定量”的电表,用完配额就需要停工
在这种情况下,聊城高度重视电力事业发展,加大了投入力度,电力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1994年9月30日,聊城地区6451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1995年12月28日实现了户户通电。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市电力供应加快发展,电力“卡脖子”的事情得到了极大缓解。大量“高大上”的现代科技应用在电网上,供电线路的巡线使用了无人机,杆塔实现了智能化,清洁能源的占比逐步提高。
在如今的生活中,停电、断电越来越罕见。明明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电网企业却似乎没有了存在感,这背后是无数供电人的辛勤努力和默默奉献,是他们用心血和汗水为我们每一个人托起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回首聊城供电公司四十年发展历程,我们为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