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少年孙权九岁如何智勇双全(孙权临危挽狂澜)

少年孙权九岁如何智勇双全(孙权临危挽狂澜)  周瑜作为东吴的功臣,其功绩不可磨灭,影响也不低于任何人。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就是今天安徽庐江县人,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汉太尉,父亲周异曾出任洛阳令。史书记载,周家子弟出游时,动辄有一百多乘车随从,排场很大。在这样一个富贵显赫的家庭里长大,周瑜从小受到了极好的教育,文才武艺,都很出色。他不仅没有富家子弟的纨绔风气,而且志向远大。  顾雍死后,孙权身穿素服亲自前去吊唁,后来又下诏称颂顾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赐谥号“肃侯”。258年,景帝孙休即位,诏曰:“故丞相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吴国末年,陆凯称“汉有萧(何)、曹(参)之佐,先帝有顾(雍)、步(骘)之相”,比之汉萧何、曹参,可见顾雍之德在东吴历史上的影响。  顾雍对外人宽宏大量,对家人的要求却很严格。一次孙权出嫁一个侄女,宴请了顾雍祖孙三人。宴会上,顾雍的孙子顾谭多喝了几杯,当众跳起了舞。次日,顾雍把孙子叫来,对他说

嘉禾二年(233年),公孙渊向吴称臣。孙权大喜,打算派一万多将士带上大量奇珍异宝前去辽东封赏公孙渊。大臣们纷纷劝谏,张昭甚至与孙权争得面红耳赤,孙权最终仍然坚持了自己的主张。不过,孙权也略略做了折中,降低规格,减兵减物,这些折中,不是因为张昭大声吵嚷,而是因为看到顾雍在朝上默然不语,知道“事未平”。

少年孙权九岁如何智勇双全(孙权临危挽狂澜)(1)

有一回在朝上,孙权询问朝政得失。张昭就趁机把他收集到的意见一一陈述,比如认为法令太烦琐,刑罚太严重等。孙权听后,没有表态,而是回头问顾雍:“您认为怎么样?”顾雍回答说:“我所了解的情况,和张公所陈述的一样。”孙权这才重新审定法律条款,减轻了刑法。

  顾雍无论对下属还是上司,亦或同级,在说话的时候即便持不同的见解,也不会用非常激烈的手法去驳斥对方,而会从更加理性的方面入手,再引导对方走向自己的思维,使对方最后能够认同和理解自己的意见。其实,这和温水煮青蛙的原理是一样的。顾雍“理直气和”的做法,不仅成功说服了他人,还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少年孙权九岁如何智勇双全(孙权临危挽狂澜)(2)

孙权晚年昏庸,宠信奸臣吕壹,吕壹就仗势滥用职权,迫害群臣,就连顾雍也被他栽赃陷害过。后来,吕壹东窗事发,被捕入狱,审问他的人正是顾雍。审理完后,顾雍竟然问吕壹:“你有要为自己辩护的话吗?”吕壹伏地无言。这时,有一位尚书怒气冲冲地上前痛骂吕壹,还要往他脸上吐口水。顾雍就说:“国家有法律处置他,何必这样呢?”

  顾雍对外人宽宏大量,对家人的要求却很严格。一次孙权出嫁一个侄女,宴请了顾雍祖孙三人。宴会上,顾雍的孙子顾谭多喝了几杯,当众跳起了舞。次日,顾雍把孙子叫来,对他说:“你谦虚不足,看来我们顾家是要败在你的手里了!”顾谭听后羞愧不已。也正是这样严格的管教,在顾雍死后,他的子孙才没有步上周瑜、全琮子女的后路。

  顾雍担任丞相长达十九年,从不以个人喜好、恩怨去选择官员,而是尽力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职位上,一旦委任后,便会全心全意地信任他们,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还时常亲自在民间走访,探询人民的疾苦,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办法。十九年的精心辅佐,让吴国得到了全面的兴盛和繁荣,被人称为“东吴名相”。

少年孙权九岁如何智勇双全(孙权临危挽狂澜)(3)

吴赤乌六年(243年),76岁的顾雍病倒了,孙权命名医赵泉前去为他诊治,诊治完后,赵泉却不告诉顾雍他的病情。不久,孙权就拜顾雍的次子顾济为骑都尉,顾雍得知后,便明白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对家人说:“赵泉善于辨别疾病,主上这样安排,一定是因为我的病治不好了,他想让我亲眼看见顾济被授官。”果然,几天后,顾雍就去世了。

  顾雍死后,孙权身穿素服亲自前去吊唁,后来又下诏称颂顾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赐谥号“肃侯”。258年,景帝孙休即位,诏曰:“故丞相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吴国末年,陆凯称“汉有萧(何)、曹(参)之佐,先帝有顾(雍)、步(骘)之相”,比之汉萧何、曹参,可见顾雍之德在东吴历史上的影响。

  周瑜作为东吴的功臣,其功绩不可磨灭,影响也不低于任何人。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就是今天安徽庐江县人,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汉太尉,父亲周异曾出任洛阳令。史书记载,周家子弟出游时,动辄有一百多乘车随从,排场很大。在这样一个富贵显赫的家庭里长大,周瑜从小受到了极好的教育,文才武艺,都很出色。他不仅没有富家子弟的纨绔风气,而且志向远大。

  《三国志》中说周瑜“长壮有姿貌”,身材高大、相貌俊美,是个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帅哥。外表帅不足以动人,内在的气质才是更重要的,周瑜不仅外表出众,更兼气质脱俗、气度恢弘。他从小精研音乐,有着很高的音乐修养,即使酒过三巡、醉意醺然之中,也能听出乐队的演奏是否有误。所以当时就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

  周瑜与孙策同年出生,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将全家老小移居到了舒县,孙策和周瑜得以相识,遂后来这俩小孩儿是越聊越投机,慢慢就成了一对好哥们儿,世称为“总角之好”。周瑜还让出自己家在路南的一套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少年孙权九岁如何智勇双全(孙权临危挽狂澜)(4)

 据说周瑜和孙策有一次去拜访乔玄,顺便还蹭了顿饭,乔玄命自己的女儿大乔和小乔在内室弹琴助兴。小乔早就听过周瑜的名号,于是故意在弹奏时弹出一个不协调的音符,逗引周瑜回头,周瑜果然上当。小乔一看周瑜果然英俊潇洒,就故意频频出错,周瑜就频频回头。乔玄知道女儿的心意,就让两个女儿出来见客。于是,不独小乔和周瑜一见钟情,大乔和孙策也一见倾心,这“曲有误、周郎顾”便成全了两对神仙眷侣。

  孙坚去世后,孙策去江北继承父亲遗志,周瑜留在江淮。袁术听说周瑜大名,要拜他为将,周瑜知道他不得人心,成不了气候,就要求做居巢的县长,和袁术保持一定距离。孙策脱离袁术,渡江作战时,周瑜随即响应,从居巢带来大部人马和孙策并肩作战。此后,周瑜成为孙策、孙权兄弟最忠实的拥护者,至死不渝。

  周瑜不独对朋友满腔诚挚,对一般人也友善温厚,他与东吴所有的人相处得都很融洽,除了程普。程普曾经追随孙坚破黄巾、讨董卓,他自恃资格老,不愿意位居周瑜之下,多次羞辱周瑜,但是周瑜一再退让,不与程普计较。程普慢慢地被感动,进而敬佩、亲近周瑜。他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饮一杯醇香的酒,不知不觉就陶醉了。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孙策听说周瑜归来,亲自出迎,不仅封官赐房,还给了他一个鼓吹乐队,孙策曾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多少赏赐也比不过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周瑜时年24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孙策临终时曾交代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孙权的身边辅助他。当时江东宾客对待孙权的礼节还比较简慢,依然把他当做一个将军来看待,周瑜手握重兵,并带头行臣子之礼,将孙权看做君主,其他人这才上行下效起来,之后,周瑜和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

  和蜀汉一样,东吴政权也由三股政治力量组成。第一股是孙坚、孙策留下的班底,也就是来自淮河、泗水的人,周瑜就属于这股力量;第二股是从北方避乱来到江东的士人,张昭就侧身其中;第三股是江东世家大族,江东有四大家族,分别是虞、魏、顾、陆,后来的陆逊就是其中之一。有了周瑜和张昭的拥护,孙权的地位逐渐稳固。

  新官上任三把火,孙权的第一把火烧的就是李术。他预料到李术有可能会向曹操求救,就先给曹操写了封信,先说了李术曾杀死曹操部下严象的事让曹操恼火,然后说我现在要兴兵讨伐他,请别插手。孙权把李术的后路堵死后,带兵将李术围在皖城,来了个关门打狗。李术果然向曹操求救,遭到拒绝,于是做了孙权的刀下鬼。

  刘表的荆州紧挨着江东,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被刘表的大将江夏太守黄祖杀死的,孙权自然是要替老爹报仇的。黄祖没想到没爹没哥的孙权还敢这么嚣张,他见孙权率军而来,轻蔑一笑:“你老子都死在我手上了,杀你自然也不在话下!”他先将两艘大船并排列于江面,又用巨石系船,两艘大船如同水上城墙坚不可摧,船上近千士兵引弓以待。

  自古虎父无犬子,孙权组建了一支骁勇至极的敢死队,让他们每人穿上相当于现在防弹衣的双层甲胄,在将军董袭的带领下,奋勇冲到大船旁边,砍断拴住巨石的绳索,破了黄祖的城墙阵。之后,东吴大部队蜂拥而上,大败黄军,杀死黄祖。孙权报了杀父之仇,还将夏口纳入自己的版图。

  建安十二年(207年),不独孙权坐稳了江山,曹操更击败袁绍,平定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踌躇满志的曹操挥兵直扑荆州,来势汹汹如泰山压顶,直接就把刘表给压死了。荆州的剧变使江东集团也深受震动,但张昭仍坚守“保江东,观成败”的原则,劝孙权安分守己,不要惹事生非。

  孙坚和孙策的勇武韬略都不在孙权之下,但二人的性格都过于刚硬,以至于最后都死在这一点上。孙权之所以将江东基业维持多年,正是因为他刚柔相济、灵活处事、能屈能伸。老子曾用完好的舌头和脱落的牙齿向孔子比喻,唯有像舌头一样懂得柔和变通,而不像牙齿那样去以硬碰硬,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长久,富有生机。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就是今天安徽定远的人。鲁肃幼年失父,在祖母和母亲的抚养下成人。史书说他“家富于财”,家里可能是大地主,非常有钱。年少时的鲁肃体格魁伟,气度恢弘,喜欢击剑骑射,也爱好诗词歌赋。

  受《三国演义》影响,人们多以为鲁肃是一个忠厚老实以至接近迂腐的人。事实上并非如此,鲁肃是一个很侠义、豪爽的人,而且他目光长远,具有远见卓识,在三国诸雄中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黄巾起义后,天下大乱,鲁肃的家乡也未能免难,土地荒芜,饿殍遍野。鲁肃见此情景,就卖掉自己的田产,用来赈济穷人。

  198年,周瑜去居巢当县长,带着几百号人经过鲁肃的家乡时,已经是弹尽粮绝了。他听说鲁肃仁厚豪爽、乐善好施,就厚着脸皮去借粮。没想到,在当时粮食贵如金的年代,鲁肃竟然指着家里仅有的两囷粮说:“这一囷你拿去吧!”这就是“指囷相赠”,鲁肃出人意料的豪爽让周瑜大为叹服,从此俩人成了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的铁哥们儿。

  袁术听说鲁肃的大名后,任命鲁肃做东城县长。鲁肃瞧不起袁术,带着一百多号人去居巢投奔周瑜了。袁术知道后,赶紧拦截。鲁肃对追兵说:“你们都是男子汉,应该明白大势。方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追兵一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了他,只好退回。

  周瑜东渡长江,要去投奔孙策,于是鲁肃和周瑜一起去了江东。孙策见到鲁肃后,对他的才华很是欣赏,给他的待遇也不错。鲁肃把一家人也接到了吴郡安居,只有年迈的祖母留恋故土,坚持在老家居住。后来,鲁肃的祖母去世,他就回老家去办理丧事了。

  刘晔和鲁肃是好朋友,他劝鲁肃和他一起去投奔郑宝,鲁肃同意了。后来刘晔又辗转到了曹操的军中,并得到曹操的重用,更加坚定了鲁肃要走的决心。因为他知道,与久经沙场的曹操相比,孙权就是一乳臭未干的小毛孩,一个浪头就能将他掀翻。鲁肃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瑜,并劝他与自己一起离开。

  周瑜给鲁肃讲了一个本朝的典故:“两汉之间,马援对光武帝刘秀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当今乱世,群雄逐鹿,不知到谁是最终的胜者,所以,不但君主挑选臣子,臣子也要挑选一个有前途并适合自己的君主。孙权素有英才,而且能够亲贤用能,将来一定能成大气候,还是留下来辅佐孙权吧!”

少年孙权九岁如何智勇双全(孙权临危挽狂澜)(5)

周瑜问鲁肃:“曹操现在旗下有无数谋士,你进去之后,很难显现出来。诚然,如果你有过人一等的才智,想要脱颖而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你敢说自己的才智高出荀彧、郭嘉、钟繇、陈群等人一大截么?”鲁肃想了想,老实摇头:“别说一大截,一小截也没有!”周瑜得逞地一笑:“既然如此,兄弟,你还瞎折腾啥呀!”于是,鲁肃乖乖留下了。

  很多人都对孙权的能力产生质疑,最让他伤心的是,竟然连他的妈妈吴夫人也曾在私底下问张昭和董袭:“仲谋能保得住江东平安么?”董袭说:“您放心,江东地势险要,孙策的恩德还在,张昭等又忠心辅佐,一定没问题。”吴夫人一听,讲了三条,却没一条是关于孙权本人的,说到底,还是对孙权没信心呀!

  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被孙权接见,两人“合榻而饮”,即把两个饭桌拼在一起,面对面地边喝酒边谈话。喝着喝着,孙权就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当今天下大乱,我继承了父兄的事业,也想有所作为,也想做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人物,维护天子,称霸一方,足下既然来帮助我,请问你可有什么办法?鲁肃心想,要考我啊!

  鲁肃当场就给孙权泼了一瓢凉水,他说,以我愚见,将军您当不成齐桓公、晋文公。想想秦末大乱,我们高皇帝也想当齐桓公、晋文公,就没当成,因为有个项羽为害天下。当今之世,曹操就是项羽,所以您是当不成齐桓公、晋文公了。现在大汉王朝是扶不起来了,您应该守牢江东的地盘,等待天下发生变化。

  鲁肃曾对孙权说:“曹操的势力很大,一时半会儿也除不掉,那么您现在应该怎么办呢?‘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一旦北方有事,将军您就西进灭掉黄祖,进攻益州,和曹操隔江相峙。那时候,你就可以建号称帝,寻找机会北上统一中国。”这番谋划,俨然是江东版的《隆中对》,而且提出得比孔明还早几年。鲁肃,谁说你鼠目寸光了!

  张昭那一帮主张固守的人,一心想守着江东一亩三分地,哪里知道孙权有称霸天下之心,所以他们提出的少管闲事、关门度日的意见自然不合孙权之意。要说孙权也确实有干大事的胸襟,孙坚与黄祖的死让江东集团和荆州集团成为世仇,但他却能放下私人恩怨而意欲和荆州集团合作,果然是一位胸怀天下的政治家。

  曹操给孙权写了封恐吓信:“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会战(会猎于吴)。”曹操不愧是学文章的好手,这封信颇有点黑色幽默,竟然把打仗说成是打猎,看似从容随意,实则却如一颗手榴弹,顿时炸毁了孙权刚稳定下来的局面。

  张昭认为鲁肃不够谦虚,多次非议、诋毁他,说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孙权却对鲁肃另眼相看,非常器重。他厚赐鲁肃,使鲁家的富有程度达到了旧时的水平。鲁肃也尽力辅佐孙权,每当遇到大事,他都参赞谋划,且思深虑远,有过人之明。

  孙权得知曹操准备渡江东侵,召集众位将领商议,将领们都劝孙权降曹,只有鲁肃不发一言。孙权借口去厕所暂停会议,鲁肃也跟着走了出去。孙权知他要单独表述意见,就拉着他的手说:“你有何高见?”鲁肃说:“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投降曹操,仍可谋得一官半职,你若投降可就没有安身之地了。”

  在促成赤壁大战的过程中,如果说鲁肃起到的作用是说服孙权“不要退”,那么周瑜起到的作用就是鼓励孙权“迎上去”。鲁肃的剖析,让孙权意识到,投降曹操是没有好下场的。而周瑜从外地回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曹操虽然托名汉相,其实是汉贼,我们要齐心协力,为汉家除污去秽。孙权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被成功唤醒,曹操,非打不可!

  赤壁之战胜利后,鲁肃先回来报喜,孙权竟然率领文武群臣前往迎接,礼遇之隆重,还没有过先例。孙权笑着说,子敬,我持鞍下马相迎,给足你面子了吧?鲁肃说,没有。众人都觉愕然。鲁肃接着说,若您有朝一日统一四海,总揽九州,成就了帝王之业,然后公车征我上朝,那才是给足了我面子。孙权听后更加倚重鲁肃,把他称作自己的邓禹。

  刘备前来借荆州,包括周瑜在内的大多数人都积极反对,只有鲁肃从全局出发,对孙权说道,您固然神武盖世,但曹操的势力太大了,孙刘的联盟还得继续下去,这样,曹操就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则多了一个朋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曹操听到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之下,连手中的笔都掉到地上了。

  孙权亲切地抚着周瑜的背说:“公瑾兄,谢谢你啊!”子布(张昭的字)这些人只考虑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们的话让孤很是失望,只有你和子敬主张抗战,这是上天把你们两个人赐给孤啊。五万精兵我一时半会儿凑不起来,孤已经给你备好了三万精兵,连带船舰、装备、武器都准备好了。

  孙权于是任命周瑜为前线总指挥,程普为副总指挥,鲁肃为参谋长,溯江而上迎战曹操。周瑜逆江而上,曹操从江陵顺江而下,两军在赤壁开火。曹操的军队已经染上疫病,两军乍一交战,曹军就溃败了,曹操退到长江北岸。风大浪高,舟船颠簸,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惯坐船,在船上呕吐不止,曹操就想了个办法,把船舰连在一起,这样就不颠簸了。

  黄盖,字公覆,据说是后汉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不过家道中落,到了黄盖的童年已经是“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成为一个寒门子弟。虽然环境艰苦,但是黄盖却没有自甘贫贱,他“常以负薪余闲,学书疏,讲兵事”,一面学习文化知识,一面钻研兵事,为日后成为一代智勇双全的名将打下了基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有识之士纷纷投身于乱世之中一显身手,黄盖也不例外。一开始,黄盖担任了地方郡吏,又被举荐为孝廉,征召至公府,成为一个地方行政官员。黄盖不但被世人评价为“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更被喻为“江表虎臣”,是后汉三国时期智勇双全的名将。

  董卓乱政,关东联军举兵征讨,孙坚也是积极参与。黄盖就是在这个时候参加了孙坚的队伍。孙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之时,黄盖一直随之左右并立下战功,因此被任命为别部司马,成为其手下得力战将之一。不过,一年后,孙坚就在与荆州牧刘表的一场战斗中身亡,黄盖只得与孙策一起依附于袁术。

  孙策后来借口协助袁术占据江东,脱离袁术,向江东地区发展自己的势力,黄盖又跟随孙策参与了一系列的战斗。黄盖在孙策的手下,官职逐渐由之前的别部司马提升为代理武锋校尉,再加上战斗中的英勇,孙策对黄盖是比较欣赏的。也正因为这样,孙策经常把黄盖带在身边,“太史慈酣斗小霸王”的时候,黄盖就在场。

  孙权占据江东初期,各地山越民族多有不服,经常发生叛乱。黄盖到任之后,决定来个欲擒故纵。他先选定当地的两名官员做助理,说自己的一介武夫,不通文职,让他们放手去干。这俩人瞬间上当,在黄盖面前装模作样几天后就原形毕露,带头犯法,黄盖收集到两人的罪证后,来了个杀鸡儆猴,当地人一看这人不好惹,再也不敢闹事了。

  赤壁之战中,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黄盖审时度势,向周瑜提出了“火烧赤壁”的奇策,黄盖的正确主张得到了周瑜的全力支持。为了麻痹曹操,黄盖写下诈降书给曹操,诱使曹操上当,并不惜下了血本,与周瑜演绎了一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苦肉计”。纵然曹操是个“多疑哥”,也上了当,最终搞得一败涂地。

  赤壁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在这场战争中,周瑜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全景式的展示:对天下大势的了然于胸,军事预测、临阵指挥能力出众,还有博采众议、果断决策的胸怀魄力。凭着这场战争,周瑜美名远扬,苏轼更是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他刻画为“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千古风流人物。

  孙刘联军攻打荆州,在为时一年有余的“江陵会战”中,周瑜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不亚于赤壁之战中显露的才能。在进军荆州的过程中,有一次周瑜亲自骑马掠阵,被流矢射中右肋,身负重伤,不得不卧床静养。曹仁借机进攻,周瑜不顾伤痛,强撑病体来到军营,激励将士奋勇杀敌,曹仁这才率部退去。

  刘备借荆州时,周瑜认为“刘备寄寓,有似养虎”,他建议孙权趁机软禁刘备,再由他来节制关羽、张飞,但孙权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之后,周瑜又向孙权建议讨伐刘璋,袭取益州。这个计划非常有战略眼光,孙权当即表示同意。周瑜便赶回江陵,去做出征的准备工作,未料半途染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年36岁,一曲人间绝唱就此戛然而止。

  刘备曾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一次,孙权、张昭等人为刘备送行,刘备私下对孙权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则有意贬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正赶上我的将士们染病,于是,我自己烧船退却,没想到,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对周瑜的才干,刘备、曹操都非常清楚,孙权视之更是重之又重。因此,不论别人怎样说周瑜的坏话,孙权都不予理睬。周瑜去世时,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