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念馆拍照留念(寻访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
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念馆拍照留念(寻访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冯梓冰是学生方阵中的一员,她说,学校里开设了南京大屠杀历史相关的教学课程,每年都会组织“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的班会。“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恪守和平的信念,铭记历史、刻苦学习,为祖国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上午8:30,徒步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山码头江边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紫金草志愿者、紫金草女孩、南京学子等86名中外人士齐聚这里,他们手拿菊花,神情庄重,有序排好方阵,主持人向大家介绍南京各处丛葬地的历史。启动仪式结束后,大家自觉排起长队,依次把菊花放置在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前,随后绕场一周,缅怀逝去的同胞。途经3处丛葬地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分布在中山码头、草鞋峡、燕子矶、江东门等处。本次徒步活动主路线从中山码头江边出发,途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草鞋峡遇难同胞纪念碑,行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全程12.13公里,象征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日期19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清明节前夕,4月2日上午,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鼓楼区委宣传部协办的“缅怀逝者、祈愿和平——2023年‘清明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徒步活动”启动,200多名社会各界的中外人士徒步寻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并在多处纪念碑前举行献花、读书会、分享感悟等活动,以此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岁月更替,长江与南京一同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一座城市的欣欣向荣。如今,长江边战争硝烟早已远去,南京滨江岸线成为许多市民、游客的打卡地,在步道上散步、骑行、呼吸新鲜空气成为人们的日常。路途中,大家一同领略长江之美,感受城市的现代气息,激发奋进力量。
全程12.13公里,
途经3处丛葬地
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分布在中山码头、草鞋峡、燕子矶、江东门等处。本次徒步活动主路线从中山码头江边出发,途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草鞋峡遇难同胞纪念碑,行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全程12.13公里,象征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日期1937年12月13日。
在滔滔江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静静矗立,庄严肃穆。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万名以上避居国际安全区的青壮难民在这里惨遭日军杀害。
上午8:30,徒步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山码头江边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紫金草志愿者、紫金草女孩、南京学子等86名中外人士齐聚这里,他们手拿菊花,神情庄重,有序排好方阵,主持人向大家介绍南京各处丛葬地的历史。启动仪式结束后,大家自觉排起长队,依次把菊花放置在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前,随后绕场一周,缅怀逝去的同胞。
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冯梓冰是学生方阵中的一员,她说,学校里开设了南京大屠杀历史相关的教学课程,每年都会组织“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的班会。“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恪守和平的信念,铭记历史、刻苦学习,为祖国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国际和平学校受聘教师双语讲述:
请坚信“一个人的力量”
幕府山的悬崖峭壁笔直插入天空,山脚下一圈整齐的翠柏环绕成小型广场,广场中央,一座纪念碑直指苍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草鞋峡遇难同胞纪念碑”几个大字镌刻在碑身,在此遇难的同胞总数达五万七千余人。
上午大约10点,徒步方阵来到这里,大家依次环绕纪念碑一圈,并敬献手中的白菊,表达缅怀之情。
随后,一场由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受聘教师、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尚媛媛主持的读书会在长江边举行。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和紫金草国际志愿者相聚在一起,朗读华裔作家张纯如女士撰写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书中的篇章。读书会上,尚媛媛老师用中英双语为学生和志愿者讲述张纯如的故事。“张纯如来到南京后,也来到中山码头、草鞋峡、燕子矶等地,探寻历史,挖掘真相。她生前坚信‘一个人的力量’,直面历史真相,追求正义和平。希望大家也能坚信‘一个人的力量’,成为像她一样极具历史良知的斗士。”尚媛媛老师说。
幸存者后代呼吁:
不忘苦难,守护和平
上午大约11点半,徒步方阵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仅燕子矶一处,无法渡江的难民和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共5万余人在此被屠杀,这里成为日军在南京的主要屠杀场地之一。在燕子矶公园一隅,林叶掩映的三角亭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静静伫立,碑文上详实地记载着当年发生在这片江滩上的惨案。在纪念碑前,大家低头默哀,缅怀逝者。
86年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在这片江滩上侥幸生还。当时,阮定东的爷爷被日军刺成重伤,可是他强忍剧痛,紧紧抱着还是婴儿的阮定东,拼命爬上一条小船,过了长江后实在支撑不住,倒在了江边。当天,阮定东老人的女儿、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阮红燕参与了本次徒步活动,在纪念碑前,她向大家讲述祖辈在燕子矶江滩的悲惨遭遇。
“这段经历让父亲从小立志当兵报国,经过勤学苦练,父亲成为了一名军医。”阮红燕表示,作为幸存者后代,参加活动不仅是缅怀家中受害的祖辈,也是祭奠在这场浩劫中惨遭杀害的千千万万同胞。铭记历史,让悲剧不再重现,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如今,焕然一新的南京长江岸线孕育着勃勃生机,中山码头、草鞋峡、燕子矶已发展成为南京滨江岸线的代表景观地之一。“南京依江而建、因江而兴。86年前,这里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汩汩而来,我们不能忘却这座城市曾经的苦难故事,积极为南京发展建言,把这座城市创造更多的价值。”南京市民詹陈曦说。
中外青年化身和平使者,
把南京历史讲给世界听
在这次徒步队伍中,出现了许多年轻人和紫金草国际志愿者的面孔。南京十三中学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徒步活动。在2021年第六届感恩“南京安全区”国际和平徒步活动中,南京十三中学近300名师生在学校外围徒步45分钟,用脚步绘制了“1213”的图案。“未来这些学生将会奔赴世界各地留学,希望他们走遍世界天涯海角都要记住这段历史,把它讲给更多人听。”南京十三中学国际部教师周庆说。
在徒步方阵中,一群外籍面孔吸引了行人的目光,他们来自美国、英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目前都在南京多所高校学习,有的几年前就来到纪念馆服务观众,有的是今年新加入的志愿者。22岁美国留学生阿曼达青春靓丽,酷爱运动,目前在南大攻读中文专业研究生。今年是她成为志愿者的第3年,她常常来到纪念馆为观众讲解,还会在Facebook、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平台中介绍南京大屠杀历史,分享她在纪念馆的所见所闻,她说要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当今,历史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通过了解历史,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和平,以及如何去构建和平。”阿曼达说:“看到越来越多不同国籍、不同身份的年轻人愿意接触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线上线下寻访丛葬地,
祭忆遇难同胞
当天,还有百余名南京市民徒步寻访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在纪念碑前,大家低头默哀,缅怀逝者,随后依次敬献白菊。“这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战争硝烟散尽,但属于战争年代的民族记忆仍需永存全体中华儿女心中。”南京市民郝凌帆带着6岁的女儿姚可仁参加徒步活动,去年姚可仁成为了一名紫金草女孩。“让孩子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她的心中播撒和平的种子。当她们长大后,牢记民族曾经的伤痛,自立自强。”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丛葬地的历史,纪念馆于当天同步上线小程序,通过简洁的互动方式和展现形式,帮助用户更加便捷地探寻和了解历史。如果用户想前往参观,可以一键发起导航,同时也可以生成分享海报,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