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周窝乡村振兴小镇(用音乐照亮乡村生活)
河北周窝乡村振兴小镇(用音乐照亮乡村生活)“之前村里硬件条件也没有现在这么好。”周窝镇政府工作人员郭莉君坦言,她在周窝村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之前村里道路坑洼不平,卫生状况也不好,污水横流,真正的改变是从2011年,武强县与北京璐德文化公司合作建设音乐小镇开始。乐器厂招工时,郭玉管是第一批去报名的村民。“当时村民们都是放下锄头,拿起萨克斯。”她笑着说,村民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萨克斯。如今她已经能娴熟演奏萨克斯,并带出了十几个徒弟。走进周窝村,记者看到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路口、街角矗立着各种乐器雕塑,院墙上绘着五线谱等音乐符号,就连电线杆上也都画上了乐器图案。沿着主街向里走,约翰·列侬纪念馆、萨克斯公社、吉他制作室、咖啡厅、小酒吧纷至沓来,不时会有各种乐器的声音从屋子里传出。一个冀中平原上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音乐元素?村党支部书记周其海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村里引进了第一家小型乐器加工厂,这是周窝村第一次与音乐结缘。随后,
河北武强周窝村村民周卫仓对西洋乐器萨克斯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他自称是“一个萨克斯的奴隶”。为此,周卫仓还给自己在村里的工作室起名为“伊萨奴”。
他的工作室主要是制作销售萨克斯以及维修保养。“现在每月能卖出50余支专业级、400余支普及型萨克斯,忙得不亦乐乎。”他笑着说。
除了这个80后年轻人,在周窝村,大部分村民的工作生活都与音乐息息相关,并借此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周窝村位于武强县城西南,村子不大,共256户、959人。近年来,周窝村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民居特色,着力打造了有吸引力、高品位的音乐小镇。
走进周窝村,记者看到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路口、街角矗立着各种乐器雕塑,院墙上绘着五线谱等音乐符号,就连电线杆上也都画上了乐器图案。
沿着主街向里走,约翰·列侬纪念馆、萨克斯公社、吉他制作室、咖啡厅、小酒吧纷至沓来,不时会有各种乐器的声音从屋子里传出。
一个冀中平原上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音乐元素?村党支部书记周其海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村里引进了第一家小型乐器加工厂,这是周窝村第一次与音乐结缘。随后,经过30多年发展,当时的小加工厂已发展成为管弦乐器产量全国第一的龙头企业——金音乐器集团。目前,该集团的管弦乐器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乐器厂招工时,郭玉管是第一批去报名的村民。“当时村民们都是放下锄头,拿起萨克斯。”她笑着说,村民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萨克斯。如今她已经能娴熟演奏萨克斯,并带出了十几个徒弟。
“之前村里硬件条件也没有现在这么好。”周窝镇政府工作人员郭莉君坦言,她在周窝村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之前村里道路坑洼不平,卫生状况也不好,污水横流,真正的改变是从2011年,武强县与北京璐德文化公司合作建设音乐小镇开始。
彼时,周窝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开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由单一从事乐器生产,转向从事音乐教育培训、音乐体验创作、音乐节目制作等多种业态。
2012年,周窝村聘请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编制了《周窝音乐小镇整体区域规划》,并聘请北京798艺术中心对小镇功能分区、民居院落进行单体规划设计,按照“一门一景、一户一品、体现灵性、各具特色”的原则,将沿街的房屋包装成音乐吧、咖啡屋、萨克斯公社、音乐制作室等场所。
周其海介绍说,为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周窝村还先后筹资1.13亿元,新建、改造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普及了卫生厕所、健康厨房,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等。
另外,周窝音乐小镇每年投资1000余万元,扶持音乐人创作、大学生创业、演奏家研学交流,打造了小提琴体验工坊、DIY吉他制作等多个创客孵化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青年人低成本进入周窝音乐小镇创新创业。
2018年中国大学生音乐节、青春音乐学院、吉他中国博物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相继签约周窝,现在周窝音乐小镇已经成为音乐产业IP的聚集地。
90后歌手王伟就是被吸引到周窝村的年轻人之一。大学毕业后,他从唐山来到周窝村,成了一家艺术学校的一名钢琴老师,不上课的时候还在村里的咖啡厅当驻唱的歌手。
“我见证了周窝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到远近闻名的音乐小镇的蝶变。”王伟说,周窝的音乐氛围非常适合进行音乐创作,他目前已经创作了《小镇情缘》等多首歌曲。
几年时间,周窝村吸引游客6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过亿元。2019年,当地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1.9万元。
而且,周窝音乐小镇带动了乐器生产及加工配套企业近百家,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还促进了小镇周边西辛庄村、李封庄村等6个贫困村部分贫困户有效脱贫。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