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像剑龙的恐龙(副栉龙会吹笛子)
很像剑龙的恐龙(副栉龙会吹笛子)副栉龙属于鸭嘴龙类恐龙,其体型较大,成年副栉龙的体长接近10米,体重超过4吨。图注:副栉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图注:副栉龙的名字来自脑袋上管状的冠饰,图片来自网络图注:副栉龙在北美洲的分布,绿点代表化石发现地,图片来自网络副栉龙生存于距今7650万至745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它们曾经与属于暴龙家族的蛇发女怪龙生活在一起。
副栉龙:会吹“笛子”的恐龙
图注:正在尖叫的副栉龙,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对于恐龙的认识在不断进步,但是对于它们的叫声却知之甚少。在北美洲,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脑袋后面长有长管子的恐龙,这个长管子就是它们的发声器。当空气穿过管子的时候会发出响亮的声音,这是目前唯一还原的恐龙叫声!
发现脑袋上的长管子
图注:副栉龙的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副栉龙的名字来自脑袋上管状的冠饰,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副栉龙在北美洲的分布,绿点代表化石发现地,图片来自网络
副栉龙生存于距今7650万至745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它们曾经与属于暴龙家族的蛇发女怪龙生活在一起。
属于鸭嘴龙家族
图注:副栉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副栉龙属于鸭嘴龙类恐龙,其体型较大,成年副栉龙的体长接近10米,体重超过4吨。
图注:副栉龙的脑袋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副栉龙的脑袋前面长着一张扁平的大嘴巴,这是鸭嘴龙类的共同特征,在其脑袋后面则是标志性的管状长头冠。副栉龙的嘴巴上看不到任何牙齿,不过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其实在它面颊中长有成百上千颗牙齿,这些牙齿组成一排排的齿列,能够磨碎坚硬如松叶这样的植物。
图注:四肢着地的副栉龙,图片来自网络
副栉龙的脑袋之后是弯曲的脖子和宽大结实的身体,副栉龙的身体高大,略胖的肚子是其消化食物的场所。副栉龙的身后有一条长尾巴,这条尾巴多肉。在副栉龙的胸部两侧长着较长的前肢,前肢末端的手指呈蹄状。与较细的前肢相比,副栉龙的后肢则要粗壮得多。副栉龙的运动方式比较特别,其平时以四肢行走,当需要快速奔跑的时候则以后肢运动。
白垩纪的号手
副栉龙的名字来自其脑袋上管子一样的头冠,它的名气也来自这根头冠,那么这个头冠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图注:副栉龙的头冠曾经被认为是区分性别用的,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副栉龙头冠的内部结构,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副栉龙会用头冠发出警报声,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阿尔卑斯山长号,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副栉龙脑袋上管子的作用有很多解释,包括发声器、散热器、两性异形、身体辨识等等,其中最主流的观点便是发声器了。在仔细研究了副栉龙头冠的内部结构之后,古生物学家发现其内部竟然是中空的,而且具有很多管道。当有气体快速从管道中经过的时候会发出如同阿尔卑斯山长角号那样的声音,这种声音响亮而且悠长。古生物学家据此判断副栉龙会使用头冠发声进行交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还能够进行报警!
图注:编号为RAM14000的副栉龙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1岁大的副栉龙与成年恐龙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每一只成年的副栉龙都长有显眼的管状头冠,但是这个头冠并不是一出生就有的。2009年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发现了一具编号为RAM 14000的幼年副栉龙化石,这个小副栉龙死亡时只有一岁大。在这个幼年副栉龙的头骨化石上,大家并没有找到细长的管子,仅仅只有向上的隆起。因此古生物学家指出副栉龙的头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长出来的,越长大其脑袋后面的头冠也就越大。
长着管子一样头冠的副栉龙不仅模样特别,而且还会使用脑袋上的“乐器”,它们的叫声构成了白垩纪最为壮丽的乐章。
图注:生活在史前北美洲的副栉龙,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Abel Othenio (1924). "Die neuen Dinosaurierfunde in der OberkreideCanadas". Jarbuch Naturwissenschaften (in German). 12 (36): 709–716. Bibcode:1924NW.....12..709A. doi:10.1007/BF01504818.
2.Bakker R.T. (1986). The Dinosaur Heresies: New Theories Unlocking the Mysteries of Dinosaurs and their Extinction. William Morrow. p. 194. ISBN 0-8217-2859-8.
3.Benson R.J.; Brussatte S.J.; Anderson; Hone D.; Parsons K.; Xu X.; Milner D.; Naish D. (2012). Prehistoric Life. Dorling Kindersley. p. 342. ISBN 978-0-7566-9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