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东台赤坂亭(东台山两湘亭)

东台赤坂亭(东台山两湘亭)

有友相约,同登东台山。东台山,乃余家乡名山,位涟水之阴。山不高,拾步徐行,约半小时即登顶,顶上一亭翼然。余近年多次至此,却从未曾至亭上观风览景,个中原因似有还无,说之勉强,不说也罢。

东台赤坂亭(东台山两湘亭)(1)

今日兴至,乃拾梯而上,亭只两层,梯不多,二十级左右,瞬忽即上。亭顶可容十人许,凉风穿过,闷热不留。望之四周,东边似有瘦长小湖,心下猜来应是涟水旧道,今茅浒水乡之所在。西头并伴一山,山顶有塔耸立,山名塔子山,塔曰文塔,山因塔名,塔因山立。北望之,涟水如练,水之南乃湘乡老城,之北是湘乡新城,新旧城区三桥连之,桥上车流不息。山北水南之间,高楼林立,却蜗有一围旧式建筑,乃是百年东山书院。百年前,伟人毛泽东、诗人萧三等曾就读于此。再远处,河中有洲,曰碧洲,余记事始即名碧洲公园,今又称曾国藩诗文岛。洲头之对面,即河之北边,有涟水书院,现存为本世纪初恢复之,恢复前为湘乡三中,余曾于此读书一载,也从此走至省城银校。

东台赤坂亭(东台山两湘亭)(2)

正四下张望,余心绪忽莫名回至昨日所行之处。也是有友相约,至湘潭县西南角之顶峰村,此村烟熏腊肉曾在央视《远方的家》露面,名声因之远播,余知此村却是08年之冰灾之时。昨日首次至此村,不是为烟熏腊肉,却是闻此处存有湘军足迹。驱车上来,询之村民,却失所望,湘军足迹乃在另一山峰中。品尝农家之烟熏腊肉后下山,友人们至山下铜梁湖旁一山庄,摆开桌椅,开始娱乐起来。余却一直心挂湘军足迹,邀一新识之友人,一边问路一边行之。总算找到了湘军足迹,实为一条青石板山道,宽一米有余,当地人称湘军古道。虽因闷热汗出不止,内心却兴奋不已,脚步更轻松欢快。山不高,半个时辰即上至一石亭,立山脊之上,长约十来米,宽约六七米。穿亭而过,又是青石板路,蜿蜓而下,如上来之路。亭顶嵌一麻石条,正中刻有三字,细辩之,曰两湘亭,亭内有石刻,阅之知此亭于明天启年间所建,初算之,距今四百多年矣。据当地人言,此三字乃为曾国藩所书。余揣度,所谓两湘亭,应是当时湘乡县湘潭县分界之处。立亭上,赤乌正西下,山风微微拂身,余心思仿佛。沿蜿蜒青石板路西行,约三四十里即是双峰荷叶塘,曾国藩故居所在。心下猜想,一百五六十年前,曾国藩应沿此路走出荷叶塘,穿过两湘亭,渡过铜梁湖,再至湘江畔,乘舟沿江而下,至长沙,至武汉,一路北上,最后进京城,得功名,居京官,而后丁忧返乡,正遇太平军起,奉旨集练湘勇,以对太平军。累败累战,最终克金陵,成湘军之名,使清朝得以苟延。此蜿蜒青石板道,想来真是最初湘勇走出山冲,走向湘江,走上长江之路。

东台赤坂亭(东台山两湘亭)(3)

今日此时,立东台山顶,思之莫名,当年曾国藩应留连过涟水书院,逗留过东台山上,总是从昨日之青石板路而来,越过两湘亭而来。余远望县城,一时忽得两句:两湘亭上风云起,东台山下龙城兴。虽无甚文采,却也算对仗,权当此小文之尾吧。

东台赤坂亭(东台山两湘亭)(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