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龙安寺庭院景观布局形式:日本龙安寺 枯山水
日本京都龙安寺庭院景观布局形式:日本龙安寺 枯山水读室生犀星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没想到以后我也有机会到现场亲眼看一下这个著名的石庭。后来我到了龙安寺,发现完全无法“蹲在地上与庭石相对而视”,因为观看方式是从台阶上往下斜俯视,角度不大,二三十度左右。而且,石庭根本不能进入。耐得住寂寞的人,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具有石庭精神。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我蹲在地上与庭石相对而视,并且当瞬间瞥见它们那极为和蔼可亲的姿态时,顿时觉得自己看到了达观者们的内心世界。经出版社授权,本文摘录其中《龙安寺》一章(因篇幅所限,略有删减),被誉为日本庭园枯山水最高杰作的龙安寺石庭体现了怎样的留白艺术?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探寻吧。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晚春》,有一场戏,行将嫁女的老父亲和好友 坐在京都龙安寺石庭前聊天,感叹先是担心女儿嫁不出去,真的要出嫁了心里又很不是滋味。镜头在老父亲、好友,还有石庭之间切换。父亲的寂寞难以言传,小津是这样传递的。龙安寺石庭,建于1450年左右
洁尘
【编者按】侘寂、幽玄、意气、物哀,一直是日本美学标榜的特质,不仅在日本古典文学和建筑中,在现代的日本艺术家的作品里,也能寻觅到这种意识的传承,并且深受许多人的喜爱。
作家洁尘就用十年的时间,亲历日本四大岛上的各个艺术现场,南起濑户内海的冈山、高松,北至北海道的札幌、富良野,途经大阪、京都、奈良、东京、金泽、黑矶、仙台、金木、青森、名古屋等地,寻访几十位建筑家、艺术家,绘制了一幅全面的日本文学艺术行走地图。
书中上编为庭园笔记,深度探访日本18座古典庭园:龙安寺、桂离宫、大觉寺、天龙寺、青莲院、银阁寺、高台寺、建仁寺、南禅寺、知恩院、无邻庵、寂光院、妙心寺、醍醐寺、唐招提寺、法隆寺、金刚峰寺、平等院 ;下编为巡馆散记,探访日本26家著名美术馆,如丰岛美术馆、丰岛横尾馆、犬岛精炼所美术馆、北斋美术馆、后藤纯男美术馆、根津美术馆、 MOA 美术馆、 金泽汤涌梦二馆、弥生美术馆 · 竹久梦二美术馆等等。从文学到艺术,从庭园到美术馆,从传统日本到现当代日本,在行走、拍摄、回忆、思考的过程中始终与艺术对话,与自己对话,
经出版社授权,本文摘录其中《龙安寺》一章(因篇幅所限,略有删减),被誉为日本庭园枯山水最高杰作的龙安寺石庭体现了怎样的留白艺术?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探寻吧。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晚春》,有一场戏,行将嫁女的老父亲和好友 坐在京都龙安寺石庭前聊天,感叹先是担心女儿嫁不出去,真的要出嫁了心里又很不是滋味。镜头在老父亲、好友,还有石庭之间切换。父亲的寂寞难以言传,小津是这样传递的。
龙安寺石庭,建于1450年左右,是日本庭园枯山水的最高杰作,迄今查证不出造庭师是谁,但出现在几乎所有的谈论日本庭园的书里。它位于京都西北部,离金阁寺很近。很多年前,我读日本著名作家室生犀星的《造园的人》,读到他谈论龙安寺石庭,认为其体现了一种高雅不俗的“石庭精神”。
耐得住寂寞的人,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具有石庭精神。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我蹲在地上与庭石相对而视,并且当瞬间瞥见它们那极为和蔼可亲的姿态时,顿时觉得自己看到了达观者们的内心世界。
读室生犀星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没想到以后我也有机会到现场亲眼看一下这个著名的石庭。后来我到了龙安寺,发现完全无法“蹲在地上与庭石相对而视”,因为观看方式是从台阶上往下斜俯视,角度不大,二三十度左右。而且,石庭根本不能进入。
虽然有这些阻隔,但相对而视基本上是可以的。于是我坐在石庭台阶上,与石头们相对而视。
然后......
后来,我在读园艺家堀内正树的书时,读到他谈论京都龙安寺石庭的一段话 :“无论是谁观赏过这个庭园,心里都会有种无法得到满足的寂寞与空虚感。觉得缺少东西,却不知应该加些什么。石庭中弥漫着一种拒绝添加的紧张感。”
这段话让我心里“哎呀”了一声。第一次看到有人提到面对这个石庭时感到紧张。
2016年深秋,我第一次到龙安寺,面对石庭,真有点焦虑。但我有点不敢面对这种情绪。龙安寺石庭是枯山水的首选代表作,对其解读甚为丰沛,会在宁静、平静、沉静、幽静等各种与冥想禅思的描述中层叠,有了这样的阅读前提,当面对龙安寺石庭时,如果产生了跟静无关,甚至对立的各种联想,似乎是不被自己允许的。就譬如睡眠,不管是深睡区还是浅睡区,你总得进去才叫睡眠,否则就是失眠。但我面对龙安寺石庭时,就有这种类似失眠的感受。
石庭面积很小,就75坪(250平方米)。长方形的规整地面,布满白砂,上面伫立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15块石头,石身上以及石下的一小片地面生有苔藓。石身的褐,苔藓的绿,以及更大面积的白,
龙安寺参道得走上一段路,两边遍植从春到秋由碧转朱的红叶植物。
龙安寺,镜容池。 柿子垂下来。
色彩配置雅致素淡。石庭的四周由古色矮油墙围绕,矮墙外面的树有樱,有枫,还有松,伸展着上半截的枝干树叶。所谓油墙,说是在夯 土筑墙时加入了菜籽油,几百年浸润掺和,加之风雨阳光的作用,墙面就形成了专属于龙安寺石庭的独特的肌理。
龙安寺参道得走上一段路,两边遍植从春到秋由碧转朱的红叶植物。红叶季时,浓重的红色和黄色很有逼迫感,似乎会把人刺透。从红叶和黄叶中离开,视觉和身体都有绚丽的尾光拖曳着。在这样的状态中进入龙安寺,来到石庭前,在回廊木质台阶前坐下,企图从中寻找禅意。这是红叶季游客的标准程序。我也按这个标准程序在回廊前坐着,一无所获,在煦暖的阳光中,面前的石庭有着被墙体和树荫切割后散布的各种阴影,明暗对比强烈,而我的眼睛和思绪,还残留着辉煌的红叶光芒,相当凌乱且兴奋。回廊的两层台阶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造访者。欧美游客很多。在欧美,龙安寺石庭名气很大,其原因有英国女王的点名造访,也许还有乔布斯的原因,乔布斯曾在龙安寺石庭前参禅且收获颇丰,这个故事传播出去后,让龙安寺石庭更加有名了。每个游客都盯着面前的这个石庭,跟我一样,希望有所收获。企图心如此明显,能有什么收获呢?
其实完全不奇怪,一大堆人围着观看一个250平方米的长方形庭园,哪怕是都不说话,但拥围在一起的人群都会产生高强度的嘈杂。如果是一个人坐在那里,与庭园对视,就一定会有特别的感受,但作为目前京都观光业的招牌景点,龙安寺的嘈杂和拥簇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一大堆人围着观看一个250平方米的长方形庭园,哪怕是都不说话,但拥围在一起的人群都会产生高强度的嘈杂。
在这趟龙安寺之行中,我当然也会举起手机拍照。后来我发现,拍下来的石庭的空镜头实在是乏善可陈,但以石庭为背景,我抓拍到的一张照片反而很有意思:我喊了一声同行友人艳宁,她一回头,我定了格。艳宁的神情,有一点慌乱和脆弱,相当稚气可爱。她脸上的阴影和墙外枯枝落在砂纹上的阴影相映成趣。我在这幅画面里感觉到了龙安寺石庭的静,而且是事后,而且是通过照片,通过墙外的树,通过光影,通过友人的神情......这也太迂回了,到底有多少个层次的折射?
我所感到的紧张也许与观赏角度有关。大殿的回廊与围墙之间是这个250平方米的庭园,视线从正面以及侧面被阻隔了。除了方丈这个角度,其他任何角度看这个庭园,15块石头都是看不全的,所以数石头也成了现在龙安寺旅游的一个噱头。至于何谓方丈的角度,这个说法是从书里看来的。我也不知道方丈的角度到底在哪里。
方丈在汉语里是寺庙最高住持的称谓,在日语里,是寺庙的建筑用语,就是字面意思,一丈见方的小屋。日本寺院的住持因寺院本身的级别有大僧正、僧正、僧都等称谓,并没有方丈一说。但现在日本僧侣的称谓已经相当世俗化了,很多时候用的都是会长、部长、理事长这类称谓。在日本,僧侣本身就只是一个职业,可以娶妻生子,跟普通人一样。
龙安寺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