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打仗的文官(从没打过仗的文官)
会打仗的文官(从没打过仗的文官)史书记载,虞允文从小就非常聪明,七岁的时候就可以提笔写文章了,因为他的父亲是在朝廷里做官的,所以他便进入了仕途。虞允文于宋徽宗大观四年十一月 出生于龙州仁寿县,他的先祖是唐朝初年的名臣虞世南。虞允文杨慎说:“虞允文神机妙算,忠烈义勇,可称南宋第一,与张魏公相上下”,章太炎也说虞允文可以和英雄岳飞相提并论。从这些评价中,我们便不难看出虞允文的作战才能之高了,但是虞允文却并非是一位学武出身的武官,而是一位文弱书生。
相信了解宋朝史的朋友对虞允文的名字都不陌生,虞允文是南宋初年的一位名臣,他以书生之身拜大将,以一己之力扶大厦之将倾,为南宋续命百年。
章太炎在《革命之道德》这本书中说:“宋之割于女真也,岳飞、虞允文出而匡之。”
就连毛主席在阅读《续通纪事本末》的时候也被虞允文的事迹所打动,挥笔写下了“伟哉虞公,千古一人”这句话。
那虞允文究竟有着怎样感天动地的事迹?竟能得到毛主席如此之高的夸赞呢?
虞允文
一介书生入仕途杨慎说:“虞允文神机妙算,忠烈义勇,可称南宋第一,与张魏公相上下”,章太炎也说虞允文可以和英雄岳飞相提并论。
从这些评价中,我们便不难看出虞允文的作战才能之高了,但是虞允文却并非是一位学武出身的武官,而是一位文弱书生。
虞允文于宋徽宗大观四年十一月 出生于龙州仁寿县,他的先祖是唐朝初年的名臣虞世南。
史书记载,虞允文从小就非常聪明,七岁的时候就可以提笔写文章了,因为他的父亲是在朝廷里做官的,所以他便进入了仕途。
在虞允文15岁的时候,貌似一片繁荣的北宋发生了一件大事。
岳飞
那时,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金国挥师南下,强渡黄河,占领了北宋的首都汴梁,直接把宋徽宗和宋钦宗掳走了,史称“靖康之变”,至此,北宋宣布灭亡,历史进入了南宋时代。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虞允文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考中了进士,在上级的安排下,他去到了彭州担任通判,后来他又陆续去到了黎州、渠州等地任职。
他刚做官没几年,他的母亲就去世了,虞允文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母亲的去世给予了他极大的打击,考虑到母亲已经去世且父亲身患疾病,所以他七年都没有调官,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照顾他。
一直到父亲去世之后,他才重新在官场活跃了起来。
由于当时正值秦桧当权,所以虞允文并没有受到重用,在绍兴二十五年的时候,大奸臣秦桧病死了,宋高宗开始录用起了之前被废弃的蜀地人士,虞允文也在朋友的推荐下进入了朝廷为官。
靖康之变
进入朝廷之后,他如愿以偿见到了宋高宗,在被宋高宗问到应该如何改变当今之局势的时候,他直言不讳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如今士大夫中出现了一股懒惰奢华的风气,这种风气应该及时被改变。
他说朝廷在任用人才的时候,一定要多加考量,把轻浮、苛刻、尸位素餐的官员全部淘汰,他说只有好的官员才能够做好事,说完之后,他又说出了四川财赋科输的弊端。
宋高宗听了之后非常开心,采纳了他的意见,并把虞允文叫到了自己的身边做秘书丞。
1160年时,虞允文被宋高宗任命为了大金奉表通问使,代表宋朝出使金国。在靖康之耻犹未雪的时候,出使金国对虞允文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宋高宗
他出使金国的时候正值十月,金国正在运粮食,造船,准备下一次的战斗。完颜亮看到虞允文后,对他说:“我听闻你是江南人,乃进士出身,想必一定是一位饱学之士吧”。
说完之后,他看了看屏风,由于屏风上的这首诗当中有一句“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诗句,所以虞允文立马意会到了完颜亮的野心。
虞允文巧妙地应对了这一僵局,并回国面见了宋高宗,他对宋高宗说,完颜亮已经开始准备挥师南下了,宋朝和金国之间一定有一战,我们一定要多做准备。
宋高宗原本是打算和完颜亮谈判的,可当他听说完颜亮要进攻江南的时候,他也慌了神,立即调兵遣将开始在淮河和长江一带布防了起来。
完颜亮
采石之战显真章金国和南宋表面上互有往来,一片祥和,可暗地里双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那一场大战准备着。
虞允文出使金国后不久,金国也派来了一位使者,祝贺宋高宗生辰,这位使者表达完祝贺之后,便直言说出了完颜亮准备拿下淮南一地的意思。眼看着完颜亮欺负人已经欺负到家门口来了,宋高宗也恼怒了,说要开战。
完颜亮等的就是宋高宗的这个态度,听到使者传来的这句话后,完颜亮便在1161年率60万大军开始了对南宋的进攻,这次进攻,完颜亮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兵分三路分别向巴蜀、淮西等地发动了攻势。
战争刚刚打响的时候,完颜亮是非常占优势的,他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了淮河防线,无可奈何之下,南宋的主将只得往扬州退守。
金国人
眼看着金军已经追到河对岸,随时准备饮马长江了,宋高宗也有些慌了神,他突然想到了几十年前先皇遣散百官,转头逃跑的事,并产生了效仿之意。
得知他有这个想法之后,虞允文心中大愕,赶紧给皇帝上书,说明了逃跑的利弊。
虞允文说当年靖康之乱发生的时候,朝廷还可以往南边逃,可是如今北方已经被他们给占领了,我们只有江南一隅了,现在就算是想跑也没有地方跑了。
在大家的极力劝说下,宋高宗放弃了逃跑的想法,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坏消息传了回来,建康府都统治王权居然逃跑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宋高宗惊愕不已,赶紧让虞允文等人去前线稳住其他的将士。
剧照
到达前线的虞允文发现主将逃跑之后,军中的情况很不乐观,士兵们失去了主心骨,便无心训练了,当时居然还有人跑到他身边,劝他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其实当时的虞允文是可以逃跑的,但是虞允文却拒绝了身边人的提议,选择留在了当地。
王权逃跑之后,朝廷便把李显忠派到了这里做主将,在李显忠到达军中之前,虞允文先召集将领开了一个会,这个会可以称之为宋军的动员会。
在会议上,虞允文慷慨激昂的对将士们说:
“如果金军今天成功渡江了,那我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你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现在我军控制着大江,我们一定可以依托地势,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朝廷养了我们30年,我们能不能报效国家,就看这一战了”。
李显忠
听了虞允文的话,将士极受感染,开始主动练起了兵,动员完将士们之后,虞允文便开始重新建立起了防线,在他的带领下,当地的民众也自发来到了长江边支援。
事实证明,百姓的力量是巨大的,南宋水师军营多年,战斗力较强,在虞允文的指挥下,宋军军中很快就出现了战胜强敌的声音,王权临阵脱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地消除了。
就在虞允文等人抓紧时间在长江一带布防的时候,长江对面的完颜亮也走入了死局。完颜亮御驾亲征的时候,金国发生了内乱,在金国都城内留守的乌禄自立为王,并废了完颜亮的皇帝之位。
当时身边很多人都劝完颜亮放弃攻打南宋,先回去把自己等事处理好再说。可是完颜亮却认为自己为了攻打南宋已经做了很多准备了,现在让他跑,他实在是有些不甘心。
思虑过后,完颜亮还是决定先灭了南宋,再返回都城去夺回他的皇帝之位。
完颜亮(剧照)
对于完颜亮来说,攻打南宋是一场只能成功的战争,因为丢了南宋,他便没有颜面回金国了,在完颜亮的亲自指挥下,金兵乘船开始渡起了江。
看到金军的船只后,虞允文立即命令水军把更大的船只开了出来,撞击金军的船只,在南宋强大的水军面前,金军很快就溃败了。
首战告捷大大振奋了南宋的军心,在南宋军中一片欢呼的时候,完颜亮开始准备起了二次进攻,他清点了士兵后,向士兵下了一条死命令,让金军将士在三天之后于瓜州登陆,如果登陆失败,那么他就会处死全军。
他原本还以为自己的这句话会激励到将士,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在上次的作战过程中,将士已经对宋军产生畏惧心理了,他们不敢去前线与宋军作战。
古代战争
金军心想,反正伸头也是一死,缩头也是一死,倒不如谋反,为自己找一条出路。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将士们密谋杀死了完颜亮,完颜亮去世之后,金军便失去了指挥官,灰溜溜地回到了北方。
南宋和金国的这次作战史称采石之战,在这场战争中,虞允文率领1.8万宋军和17万金军展开了决战,并打败了金军,使南宋转危为安,无疑是一个奇迹。
就连老将刘锜看到战报的时候,也不禁感叹说:“朝廷养兵30年,最后却靠一个书生挽救了国家,我们真是太羞愧了”。
采石大捷后,虞允文一战成名,他的身份也慢慢从儒生文臣转换成了武将。
虞允文雕像
千古一人是虞公战争结束后,虞允文并没有因为立了大功而沾沾自喜,而是继续在为收复失地做准备,虞允文在采石大捷中创造了奇迹,所以回朝后,皇帝对他也赞赏有加。
就在1162年,虞允文被皇帝封为了川陕宣谕使,和大将吴璘共同商议收复中原之事。
虞允文的军事能力在整个宋朝都是首屈一指的,让他去负责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皇帝也非常放心,但是就在他们在前线乘胜追击,建功立业的时候,朝廷却出了一件大事,宋孝宗登上了皇帝之位。
宋孝宗登基之后,开始重用起了奸臣,并听信奸臣的谗言,向前线的战士发去了一封诏书,要他们退兵。
俗话说得好,军令如山,皇帝的话就是军令,在外作战的虞允文没有办法抗击军令,只得带兵回了南方。
宋孝宗
回到朝廷,虞允文在朝中做起了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三年之后,他又被皇帝派到了四川担任宣抚使,宋孝宗之所以要把虞允文派到四川去,是因为他知道要想将来北伐中原,就必须要经营好四川。
身为丞相的虞允文到达四川之后,迅速整治了四川官僚团队的风气,使得四川的经济恢复了发展,军政焕然一新。
虞允文深知,要想北伐中原,绝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所以他特意对皇帝送去了一封奏折,说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否则将来很有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他的建议下,宋孝宗在军事和财政上进行了两方面的革新,1172年,虞允文和宋孝宗正式把北伐之事提上了日程。
宋军
在皇帝的安排下,虞允文负责起了训练士兵、筹备军粮之事,正当他准备落实北伐计划的时候,他因积劳成疾而离开了人世,享年65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虞允文的去世是整个南宋王朝的损失,他去世之后,再也没有人有能力为宋孝宗身先士卒,筹备北伐之事了。
南宋准备用北伐之计,一血靖康之耻的计划,也戛然而止了。虽说虞允文已死,但是由于他为南宋打造了一条坚实的防线,所以金军也不敢贸然南下,宋朝和金国,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
入朝为官的时候,虞允文只是一介书生,但是他却能够以文官的身份大破金军,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将他与抗金英雄岳飞相提并论,也丝毫不为过,但是可惜的是他和岳飞都有属于自己的无奈,一直到南宋结束,靖康之耻也未能消除。
虞允文
虞允文真正把百姓、把国家放在了自己的心里,作为一个文官,他本来是不用去前线厮杀的,他本来是不用肩负这些东西的,但是他却在国家危难之时,扛起了这份责任责任,实在是令人赞叹。
毛主席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心中也是有着无限感慨的,虽说虞允文已死,但是他的事迹却依旧响彻在历史长河中。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伟哉虞公,千古只此一人。
参考资料
采石之战及其指挥者虞允文
南宋名臣周必大、史浩、虞允文及第年月考
南宋虞允文墓考
毛泽东主席评虞允文:伟哉虞公,千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