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铜镜(隋唐铜镜分类鉴赏)
隋代铜镜(隋唐铜镜分类鉴赏)朝阳博物馆藏,直径11.9cm。1992年6月朝阳市中心市场唐墓M9出土,内区五只绕钮瑞兽,兽似狮似虎,或昂首,或回首,或低首,或侧首,或平首,长尾上扬,前爪弯曲回勾似抓物,做首尾追逐奋力奔跑状,兽背部两侧有鸟羽状物,瑞兽似长了一对翅膀,加之兽体两侧饰细流云,使之好似飞奔于流云之间。外区饰六株葡萄蔓枝叶实呈S形布置,葡萄果粒饱满,枝叶柔长,葡萄卷须呈螺旋状卷曲,其中五株葡萄旁饰五只长尾鸟,或展翅飞翔,或啄食葡萄,或口衔枝条。边缘斜立,缘内饰双重大小三角形锯齿纹带。寿县博物馆藏韩森寨418号唐墓西安东郊韩森寨418号唐墓出土镜,直径10.9cm,其特点是内外区之间凸棱及镜缘部斜立锯齿纹。寿县博物馆藏,直径11.7cm,缘厚0.8cm。镜缘外沿上勾呈凸棱。纽向外中部置一周凸棱弦纹,将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绕镜纽一周饰四只逆时方向作奔跑状高浮雕端兽,外区饰一周缠枝葡萄与八只呈奔跑和飞翔状的鸟兽。
瑞兽葡萄镜是唐镜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瑞兽葡萄镜流传到日本的数量也相当可观,日本学者专此著书立说者不乏其人,而且颇有见地(原田淑人《关于海兽葡萄镜),滨田耕作《关于禽兽葡萄纹镜》)。根据现有资料,瑞兽葡萄镜仅见到图形和方形两种,而且以圆形为主。
I型(圆形镜)占瑞兽葡萄镜的绝大多数 且纹样极为丰富,分五式。
A式:圆钮圆钮座,内区瑞兽绕钮奔弛,外区葡萄实花纹带杂以长尾鸟。
麟德二年(665)西安韩森寨刘宝墓出土(《西安郊区隋唐墓》图版41之3),高缘薄胎,钮及内区一部分残缺,内外区之间的凸棱及镜缘部位背饰锯齿纹,瑞兽体态舒展。
韩森寨418号唐墓
西安东郊韩森寨418号唐墓出土镜,直径10.9cm,其特点是内外区之间凸棱及镜缘部斜立锯齿纹。
寿县博物馆藏,直径11.7cm,缘厚0.8cm。镜缘外沿上勾呈凸棱。纽向外中部置一周凸棱弦纹,将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绕镜纽一周饰四只逆时方向作奔跑状高浮雕端兽,外区饰一周缠枝葡萄与八只呈奔跑和飞翔状的鸟兽。
寿县博物馆藏
朝阳博物馆藏,直径11.9cm。1992年6月朝阳市中心市场唐墓M9出土,内区五只绕钮瑞兽,兽似狮似虎,或昂首,或回首,或低首,或侧首,或平首,长尾上扬,前爪弯曲回勾似抓物,做首尾追逐奋力奔跑状,兽背部两侧有鸟羽状物,瑞兽似长了一对翅膀,加之兽体两侧饰细流云,使之好似飞奔于流云之间。外区饰六株葡萄蔓枝叶实呈S形布置,葡萄果粒饱满,枝叶柔长,葡萄卷须呈螺旋状卷曲,其中五株葡萄旁饰五只长尾鸟,或展翅飞翔,或啄食葡萄,或口衔枝条。边缘斜立,缘内饰双重大小三角形锯齿纹带。
朝阳博物馆藏
朝阳博物馆藏,直径9.6cm。内区有四只狻猊,浮雕感很强,头硕大,半圆形双耳,耳后短直线发呈扇形向后梳,双目圆睁,张口露齿,神态刻画传神,目光炯炯有神。背部饰扇形短直线纹似鱼鳍状,纤毫毕现。体态丰腴,呈曲体伏卧状,昂首向上,尾卷曲,姿态各异,或攀或爬或抓住枝藤嬉戏,其外空隙配以折枝莲花枝,花枝作∫形布置。花瓣、叶肥厚敦实,枝干不是真实、通直的,而是以遒劲有力的“S”形结构来表现。外区以一只飞鸟、一株葡萄、一花枝为一组图案,共六组,飞鸟分别为鸳鸯、鸾凤和飞燕,或展翅飞翔,或立于枝叶,或回首,姿态各异,葡萄果实饱满、枝叶硕大。边缘斜立,缘饰38朵流云纹密布一周。
朝阳博物馆藏
B式:
长寿三年(694)偃师杏园李守一墓,直径10cm,厚0.9cm,钮呈瑞兽状,内区瑞兽四只。绕钮同向排列,瑞兽体态较舒展,瑞兽之间填充葡萄枝叶实。外区内缘十只长尾鸟排列一周,其外圈为十二串葡萄实,其间用枝叶间隔。内外区之间用两周凸棱间隔。
李守一
湖南长沙魏家冲766号唐墓出土镜(《湖南出土铜镜图录》图93),其瑞兽形态和基本布局均与前镜相似,唯周边飞鸟稍显活泼。
寿县博物馆藏铜镜。内区,绕纽周围对应饰四只高浮雕呈攀爬状瑞兽,其间空白处缀饰枝蔓葡萄纹;外区,饰一周浮雕缠枝葡萄纹和六只或展翅欲飞或栖息戏耍的雀鸟,近缘沿饰一周凸起散点式小花瓣。
寿县博物馆藏
许昌博物馆藏,襄城县汾陈乡仲庄村出土。直径9.5cm,边厚1.2cm。内区四瑞兽攀援葡萄蔓枝,姿态相同,十串葡萄排列在高圈内侧。外区葡萄蔓枝叶实累累,其间八只禽鸟作啄食葡萄状。
许昌博物馆藏
朝阳博物馆藏,1997年6月朝阳市中心市场唐墓M9出土。内区于钮外四周对称饰四只高浮雕的狻猊,狻猊外饰以九枝葡萄蔓枝叶实。狻猊头硕大,面部圆形,昂首向上,曲体卧伏,长尾或上扬,或卷曲,有的将两三枝葡萄枝抓在手里,有的用手抓着葡萄,还有的在用手拨开枝叶,四肢或抓或蹬,姿态各异,均攀爬于葡萄蔓枝间做逐戏状。外区饰飞鸟共9只,形态各异,飞鸟间饰葡萄蔓枝叶实。镜缘厚重作尖翘,边缘斜立,近缘处饰弦纹一周,其内饰53朵祥云纹密布一周。直径9.9cm。
朝阳博物馆藏
唐景龙三年(709)山东莘县张弘墓,直径12.8cm,内区装饰有雀鸟和神兽,形态各异,体形肥硕,间饰缠枝葡萄纹。外缘饰一周雀鸟及葡萄枝叶纹。
山东莘县张弘墓
C式:钮呈伏卧怪兽状,内区四兽或六兽环绕镜钮,外区在葡萄枝叶实之间有飞舞的鸟、蝴蝶和奔弛的瑞兽。缘内小花53朵密布一周。内外区之间用一周凸棱间隔。
许昌博物馆藏,五瑞兽葡萄纹镜,许昌县灵井出土。直径12.7cm,边厚1.1cm。镜背内区绕钮座一周有五只瑞兽攀附戏耍于葡萄蔓枝间,瑞兽头大,脊背明显,尾长。外区葡萄蔓枝叶实与禽鸟、蜂蝶相间,禽鸟或栖息,或飞翔,或啄食葡萄。花云纹缘。
许昌博物馆藏
武则天神功二年(698)独孤思贞夫妇墓出土镜,瑞兽形态从舒展状演变为攀附戏耍状。
独孤思贞夫妇墓
宣城博物馆藏,直径19.5cm,缘厚1.2cm,重1208g。内区环钮浮雕六只瑞兽伏卧在葡萄枝叶间,形体丰腴,有的回首,有的侧身,姿态各异;外区饰有八只飞鸟,其间饰以葡萄及枝叶。高直缘,内侧饰有流云纹。
宣城博物馆藏镜
朝阳博物馆藏,直径17.5cm。1972年11月朝阳县二十家子公社何家窝铺大队前窗户辽墓出土。内区钮外六只狻猊,四肢伏于葡萄蔓枝做攀爬状。葡萄蔓枝呈S形伸枝展叶、盘互交错,葡萄颗粒饱满,清晰可见。外区饰十二只飞舞的长尾鸟,每三只为一组,以葡萄枝叶相隔,鸟长尾弯曲,或头向缘,或头向钮,均做展翅飞舞状。葡萄纹旁饰蛱蝶,蝶展双翅做飞翔状。边缘斜立,缘内饰一周对称的五叶草纹57株密布一周,五叶草间饰小圆点纹。
朝阳博物馆藏
陕博藏,直径29.6cm,汉中西乡县出土。
陕博藏,汉中出土
宜阳县王沟村唐大历二年(767)牛子珍墓八瑞兽葡萄镜
D式:卧兽钮,钮外瑞兽四只多呈戏耍状,另附四禽,内外区分界的脊棱变矮,葡萄藤从内区攀延至外区,形成“过梁”现象。外区葡萄实比以前的葡萄镜明显缩小。
景龙三年(709)洛阳安菩墓出土镜,外区葡萄枝叶的构图更加流畅逼真,其间布置蜜蜂展翅飞舞,瑞兽搔首弄姿,边缘饰小花四十三朵。
2005年郑州市上街区长城铝业有限公司唐墓出土。直径11.8cm,缘厚1.2cm。内区四兽四鸟相对,珍禽瑞兽外环列一串串葡萄和一片片叶纹。外区不同姿态的禽鸟十只及蜻蜓与蜂蝶,其间有十五串葡萄枝蔓。重瓣花纹缘。
2005年郑州市上街区
1991年郑州市水文站家属院唐墓出土,直径9.9cm,缘厚1cm,内区四瑞兽相对,一串串葡萄缠绕在高圈内外。外区肥厚润泽的叶瓣及硕果累累的葡萄串错纵交缠,其间对称四只展翅飞翔的禽鸟。重瓣花纹缘。
郑州市水文站家属院唐墓出土
寿县博物馆藏,寿县安丰塘镇安丰城遗址内出土,直径11cm,缘厚1.2cm。内区主饰高浮雕四只对应逆时针同向瑞兽,其间的空白处布满浅浮雕的蔓枝葡萄,并穿过凸弦纹向外区蔓伸至镜缘;在外区密集的蔓枝葡萄纹点缀饰八只造型各异展翅欲飞的小鸟穿越其中,或栖息,或戏耍,颇为生动;近镜缘饰一周细凸弦纹和一周散点如意云朵纹。
寿县博物馆藏
E式:伏兽钮,内区四兽呈攀附状,外区葡萄枝叶实,四只飞鸟展翅其间。内外区之间的隔梁上用葡萄枝细密缠绕。开元十年(722)偃师杏园卢氏墓出土镜(图8),伏兽钮作扭头弄姿状,缘内云头状小花四十三朵密布一周,高缘薄胎,制作不甚精细。
卢氏墓
F式:1997年6月朝阳市中心市场唐墓M9出土。内区于钮外四周对称饰四只高浮雕的狻猊,其外满饰葡萄枝叶纹。狻猊面部似猴,背部有扇形短直线纹似鱼鳍状,曲身细长尾,于葡萄枝叶间或抓、或蹬,姿态各异,做攀爬葡萄蔓枝状。外区以葡萄蔓枝叶实纹为地,饰六只展翅飞翔的飞燕,间饰蜻蜓、蛱蝶等,生动活泼,形态各异。镜缘厚重作尖翘,边缘斜立,缘内饰76朵叠云纹带密布一周。镜呈银白色,有绿锈。直径11.3cm。
朝阳博物馆藏
G式:海兽孔雀镜。
兰溪博物馆藏,1972年兰溪城关出土,直径14.1cm,重705g。内区四瑞兽2孔雀,外圈饰51个花蕾,含苞初放,形如梅杏。界圈有残损。
兰溪博物馆藏
滕州博物馆藏,直径14.5cm。
滕州博物馆藏
周口博物馆藏,直径14cm,厚1.2cm,重647g。
周口博物馆藏
四川博物馆藏,直径16.2cm,该镜内区兽钮周围为四瑞兽同向环绕,其中两个瑞兽似传说中的“飞马”形象,瑞兽相间有四串葡萄枝蔓,外区三只珍禽与三个瑞兽穿插于葡萄枝蔓叶实之间,禽鸟一站一腾一飞,三异兽与禽鸟相间为奔跑状,花云纹缘。此镜构思精巧,浑然一体,鸾兽丰腴柔健。
四川博物馆藏
驻马店博物馆藏,汝南县马乡镇大王庄出土。直径14cm,厚1.5cm,重830g。内区环绕五只海兽和八串葡萄,海兽体态丰腴,或匍或卧,葡萄颗粒饱满,错落有致。葡萄枝蔓越过间隔由内区延伸至外区,谓之“过梁”。外区葡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蜻蜓、蝴蝶、雀鸟点缀其间,或展翅欲飞,或啄食葡萄,活泼生动,惹人喜爱。外缘装饰一周流云纹,边缘是一周高直的窄线棱边。铜镜质地厚实,铸工精致,至善至美。
驻马店博物馆藏
V型(方形)方型瑞兽葡萄镜,数量不多。
浙江衢州市上圩头出土铜镜(《浙江出土铜镜》图116),伏兽钮,内区四瑞兽绕钮伏卧 其间饰以葡萄叶、蔓、实。内外区用正方格凸梭分界,外区飞鸟、蜻蜓环绕布置,用葡萄枝蔓间隔。四缘呈窄棱状,构图繁褥,铸造精良,与武则天时期铸造的圆形瑞兽葡萄镜有较多共性,推测此种方镜有可能也流行于武则天时期,此外,方形瑞兽葡萄镜也曾流传到日本。日本正仓院保存的一面(孔祥星、刘一曼《中国铜镜图典》528页),制作精致,内区六只瑞兽作重列式布置,四角与四只展翅飞翔的禽鸟相对 外区用葡萄枝叶实及禽鸟蜂蝶来点缀,缘内一周几何纹窄带。
浙江衢州市上圩头出土铜镜
陕博藏镜,边长10.3cm。
陕博藏镜
兰溪博物馆藏一件,1983年兰溪香溪镇上新方中学出土,边长9.2cm,重415g,纹饰与衢州镜相近,但腐蚀严重。
纪年墓出土的十九面瑞兽葡萄镜中有两面属唐高宗时期,十一面在武则天执政间(684-704) 四面是中宗至玄宗开元时期(705-741)。证明孔祥星先生关于瑞兽葡萄镜“开始流行的时代应在高宗时”、“以武则天时期最为盛行”的推论是正确的。
瑞兽葡萄镜不但与圆形瑞兽镜之间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而且其本身的演变轨迹也较明显。我们从圆形瑞兽葡萄镜A至D式的比较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点。A式镜,内区瑞兽体态舒展,其奔弛的形态与初唐瑞兽镜风格相仿,内外区的分界用宽线圈间隔,葡萄实花纹仅布于外区。B式镜已发生变化,虽瑞兽仍呈奔弛状 但形体丰腆。瑞兽之间饰葡萄花枝 外区内圈一周长尾鸟 外圈葡萄枝叶纹 而边缘的锯齿纹消失。C式镜是瑞兽葡萄镜最为流行的时期,内区瑞兽攀附弄姿 外区狮子、长尾鸟、蜻蜓、蝴蝶纷纷出场,竞相雀跃,姿态各异,铸镜工艺也最为精细。D式及E式镜虽仍保留着前式瑞兽腾跃、鸟雀欢歌的意境,但动态上过于夸张扭捏,在内外界棱上用藤蔓过梁或枝蔓缠绕来代替此前的凸棱分界。铸造上又显得比较粗糙,似表明瑞兽葡萄镜最受人们青睐的阶段已经过去 正在受到新镜类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