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雄安新区白洋淀今日最新消息(雄安新区白洋淀)

雄安新区白洋淀今日最新消息(雄安新区白洋淀)邸庄:建村于明洪武,由山西洪洞迁来邸氏兄弟来此居住,因姓取名邸家庄,后简称邸庄。郝庄:建村于明永乐年间,有山西洪洞郝氏一家迁至天津台头洼居住,又于嘉靖年间迁居于此,因姓取名:郝家庄,后简称:郝庄。大马庄:建村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迁来马氏五兄弟在此定居,因姓取名马庄,后马杰在村北建村,称北马庄,为便于区分遂改名为大马庄。北马庄:建村于明永乐年间,由大马庄马杰在村北建村,称北马庄。高楼:建村于清道光年间,一户姓高的在此开荒种地,为了临时住宿,砌了一座坯楼,后来高楼便成了村名,高楼原属于北冯管辖,1937年与北冯分开,成为一个独立村庄。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民间视角看遍雄安新区白洋淀世情民风

雄安新区白洋淀今日最新消息(雄安新区白洋淀)(1)

刘李庄:位于白洋淀南畔,距安新县城13.1公里。东与任丘接界,南与高阳相连,西邻同口镇,北与端村镇隔淀相望。

刘李庄自明朝永乐年间刘李二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建村,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抗日战争时期,任丘、高阳、白洋等县人民政府在此地与敌人进行斗争,因而有老革命根据地之称。当时该镇境内自然村分属任丘、高阳、安新县所辖。

雄安新区白洋淀今日最新消息(雄安新区白洋淀)(2)

杨庄:建村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迁来徐姓三兄弟来此定居,取村名:徐家疙瘩,清顺治年间,有杨氏三兄弟从文安县迁来定居于此,由于杨氏户大人多,遂改村名:杨庄,清道光年间,刘氏兄弟由端村迁来杨庄东边居住,取村名:小刘庄,1942年小刘庄与杨庄合并称:杨刘庄。现称:杨庄。

辛庄:建村于明永乐年间,有孙氏四兄弟由端村迁来在此定居,村名为孙家疙瘩,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辛氏兄弟二人,由马家寨迁于此地定居,后因辛姓渐多,明嘉靖年间该村名为:辛庄。

雄安新区白洋淀今日最新消息(雄安新区白洋淀)(3)

大马庄:建村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迁来马氏五兄弟在此定居,因姓取名马庄,后马杰在村北建村,称北马庄,为便于区分遂改名为大马庄。

北马庄:建村于明永乐年间,由大马庄马杰在村北建村,称北马庄。

雄安新区白洋淀今日最新消息(雄安新区白洋淀)(4)

高楼:建村于清道光年间,一户姓高的在此开荒种地,为了临时住宿,砌了一座坯楼,后来高楼便成了村名,高楼原属于北冯管辖,1937年与北冯分开,成为一个独立村庄。

雄安新区白洋淀今日最新消息(雄安新区白洋淀)(5)

郝庄:建村于明永乐年间,有山西洪洞郝氏一家迁至天津台头洼居住,又于嘉靖年间迁居于此,因姓取名:郝家庄,后简称:郝庄。

雄安新区白洋淀今日最新消息(雄安新区白洋淀)(6)

邸庄:建村于明洪武,由山西洪洞迁来邸氏兄弟来此居住,因姓取名邸家庄,后简称邸庄。

雄安新区白洋淀今日最新消息(雄安新区白洋淀)(7)

梁庄:建村于明万历,由山西洪洞迁来梁氏兄弟来此定居,因姓取名梁家庄,后简称为梁庄。

雄安新区白洋淀今日最新消息(雄安新区白洋淀)(8)

韩堡:建村于汉高祖年间,相传韩信曾在此地搭铺驻兵,后建村即取村名韩铺,后改称韩堡。

雄安新区白洋淀今日最新消息(雄安新区白洋淀)(9)

东白庄:建村于明崇祯年间,由河间新河口村白氏一家迁来此地定居,取村名大白家庄,1940年该称东白庄。

西白庄:建村于明崇祯年间,由大白庄白克诚迁来此地建村,取名小白家庄,1940年改名西白庄。

雄安新区白洋淀今日最新消息(雄安新区白洋淀)(10)

三义村:建村于明崇祯年间,后由相连的高庄小庙子、河庄、张淀庄三个村合并,取名:三义村,以示团结相处。

雄安新区白洋淀今日最新消息(雄安新区白洋淀)(11)

小北冯:建村于明崇祯年间,由北冯的王姓迁于此地居住,因位于北冯北边,故取村名小北冯。

雄安新区白洋淀今日最新消息(雄安新区白洋淀)(12)

南冯:建村于明永乐年间,有一名叫冯长友的来此建村居住,村名冯村,后分为南、北两个村,该村在南,名叫南冯。

北冯:建村于明永乐年间,有一名叫冯长友的来此建村居住,村名冯村,后分为南、北两个村,该村在北,名叫北冯。

【来源:雄安新生活 安新乡村在线】

河北自媒体百佳号 新区白洋淀 投稿邮箱:52601024@qq.com

雄安新区上将:巨资建庄园从没住过,贪腐号称刮地三尺却不伤乡邻

雄安新区纪事:安新任丘争白洋淀水,惊动总理!

雄安新区白洋淀的上将府,豪奢与破败,你想象不到!

雄安新区白洋淀:除三害

雄安新区雄州纪事: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

雄安新区白洋淀竟然是黄河故道:“北播九河”到“逆河入海”之间

雄安新区雄县的所有村子!征迁建设即将开始,十年后你还记得吗?

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水冲到白洋淀,冲倒了房屋,冲来了爱恨情仇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民间视角看遍雄安新区白洋淀世情民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