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方言属于什么语系(菏泽方言中的生僻字)
菏泽方言属于什么语系(菏泽方言中的生僻字)家乡赐予我们的最可爱的礼物。方言,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碗一瓢,一根一魂,瞬间就回来了。
什么是方言?
就是你一开口,
一山一水,一虫一鸟,
一草一木,一狗一人,
一寒一暑,一时一俗,
一碗一瓢,一根一魂,
瞬间就回来了。
方言,
家乡赐予我们的最可爱的礼物。
那腔儿那调儿,那词儿那味儿,可真的太有魅力了!
在开口说家乡话时,希望你就是爱着它的。
16.擓kuǎi
搔,轻抓,如“擓破了皮”, “擓痒痒”。“自己痒痒自己擓,想吃烧饼自己买。”
挎,也就是把胳膊弯起来挂住或钩住东西,如“擓篮子下地去送饭”。
过去,称呼自己的媳妇,叫“老擓”。因为有事没事,胳膊上总爱擓个筐,就像现在的女人一出门就要背个名牌包包一样。
去掰玉米,去弄猪草,去镇上赶大集,去串亲戚回娘家,要擓个篮子;上园子摘菜摘果,下地里送水送饭,也要擓个篮子,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妇女叫"老擓"。不过呢,只能称呼自己媳妇为“老擓”,如果跟别人交谈,说“你们家老擓”,“你那老擓”,人家会不爱听的,因为人们习惯把那种撒泼耍赖、争强好胜的女人,也叫“擓婆”。2006年春晚,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说事儿》里头,最后黑土喊白云一起来。唱二人转的时候,黑土就是喊白云老擓,当时电视上的字幕打的是“老脍”,应该打“老擓”才对。
还有一个词语叫"擓篮小",就是改嫁女人所带的与前夫所生的孩子,类似于方言中的“拖油瓶”。
人敬有钱的,狗咬擓篮的。在过去,寡妇再嫁,后夫娶寡妇做妻子的,家境一般都不太好,“擓篮的”,就是穷人的代称,所以“擓篮小”一词,带有很明显的歧视意。
在曹县城西一带,还有形容人偏瘫,叫“擓篮儿”。“这人咋啦?擓篮儿啦。前几天见他还好好哩呀,怎么今天就成这样啦?”言之脑卒中后,患者的胳膊弯曲僵硬伸不直,就像擓着个篮子一样。政协菏泽市第十六届委员、曹县韩集镇吕家村卫生室吕建华(子午流注针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就是治疗“擓篮儿”的行家名医。
17.薅hāo
“薅”的基本含义为拔除、去掉的意思,如薅草,薅菜,薅花生;引申含义为拔去,如薅羊毛,春晚小品中白云大妈的“薅羊毛织毛衣”中出现过这个字。在日常使用中,“薅”也用作方言,表示揪,如薅住领子,薅头发。
花生地里面薅草
薅头发
18.醭bú
醭的基本含义为醋或酱油等表面上长的白色霉。泛指东西受潮后的霉斑。这东西放不住,都长醭了,以后别再舍不得吃了!
醭的常用意思是面醭,即擀面条、包饺子、做馒头、做发面饼死面饼等,撒一些防止粘连的面,叫面醭。如“你饺子面和得太硬了,少放点面醭,饺子捏边太费劲。”
19.溜是多音字,根据读音的不同,意思分别如下:
一、读作 liù
1.用作名词,水流。2.用作名词,屋檐滴水的地方。水溜子3.用作名词,向下直泻的水。4.用作名词,列。5.用作形容词,流利、顺畅、不结巴。
二、读作 liū
1.用作动词,私自离开或进入。2.用作动词,滑动、滑落。3.用作动词,钻迎、卖弄、讨好。4.用作动词,看、瞟。5.用作动词,一种烹饪方法。用旺火沸油炒过或炸好食物,加糖或醋,勾芡后速炒成熟,汁液黏裹住食物。6.用作副词,形容词词尾,表示程度深。 相关组词 溜走、吸溜、哧溜、溜平、大溜、出溜、光溜、直溜、溜冰、溜号、滑溜、溜光、溜圆、溜门。
1.没熟的葡萄“溜liū”酸。“溜”,也作“溜溜”,意同“非常”“很”“特别”,用在形容词前面。再如溜圆 [ liū yuán ]释义:状态词。很圆。
2.溜西瓜皮成为一代人的记忆。溜西瓜皮就是捡别人扔下的西瓜皮,吃皮上剩下的薄薄的瓤儿。尽管没有整块儿的西瓜瓤儿好吃,还带点酸酸的味道,还是能吃出点西瓜味道的。对没有钱买西瓜吃的我们穷孩子来说,溜西瓜皮确实可以解馋。40-50年前,那时候的西瓜皮儿厚籽儿大,吃西瓜的时候必须把瓜籽儿吐出来。我们这些穷人家的孩子守在路边的西瓜摊旁,一旦有人吃瓜,立即把手中的盆伸过去,放到吃瓜人的嘴下边。吃瓜人边吃瓜边吐着瓜籽儿,瓜籽儿就叮叮当当地落到了盆中。西瓜五分钱一块儿,穷人吃不起,只有过路的汽车司机等吃得起,他们一气儿可以吃两块,至今在我心中汽车司机都是有钱的主儿。一块儿西瓜有窄窄的二指宽,青青的瓜皮儿红红的瓤煞是好看,引诱得人直流口水。但是,穷人家只能顾了温饱哪有闲钱去买西瓜吃?想吃瓜想得嘴馋了,孩子们就去溜西瓜皮。溜西瓜皮历史至今难忘,促使人奋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是什么样西瓜皮都可以溜。如果是吃西瓜的人把皮儿扔到了地上,瓜皮上剩余再多的瓤儿也脏了,怎么下口?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捡瓜籽的盆儿接着,干干净净的,不染尘埃,和从吃瓜人手中接过来差不多。最美的时候是遇到个大大咧咧的司机,吃西瓜也吃得毛糙,剩下的瓜瓤儿多,有一指多厚。能溜上这样丰盛的西瓜皮简直和现在抽中了大奖一样!
那时候菜少,所以就捡西瓜皮,㔂皮腌菜吃或者溜西瓜皮。特别是醋溜西瓜皮
小时候每到夏天母亲就给我们就做这道菜吃。那时候的西瓜皮都很厚,是因为扔了可惜还是因为穷才炒来吃。西瓜皮的功效,没想到除了去湿利尿,清热解毒医治口疮竟然还能美白壮阳。这样想来,先人们做这道菜是出于智慧。
3.溜麦
2022年5月31日早晨,曹县青菏街道武楼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收割的麦田里拾麦穗,麦子是她的魂!
曹邑作家臧怀生老师写了《麦 魂》:遗落地头无人问,静卧月下观星辰。弯腰把你轻捡起,装入囊中了我心。
溜麦就是捡拾遗落的麦穗,实际上就是“颗粒归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生产队时期,一个麦季都能溜几十斤麦子,甚至比生产队分的口粮还多。如今机械化收麦,遗漏的麦子也不多了,所以溜麦的也不多了。
还有一种也叫溜麦,小麦打场后合麦秸垛前,再把麦秸压一边,把麦穗上残留的麦粒脱下来。好的话,一场下来也能收一两斗麦子。不过,机械化后这种情况就消失了。所以压麦的石滚也光荣下岗了。
我有个同事外号叫“二滑溜”,做事“贼溜贼溜的”,能把报纸撕成一溜一溜的……
方言是宝贵的财富,应该记录和传承,不能忘却,这是根!
20.脬pāo
【释义】膀胱,尿脬(suī·pāo);量词,用于屎尿,一~屎,同“泡”。
【举例】等会儿,我先撒脬尿!
脬pāo作为名词使用,脬即膀胱,方言口语中叫尿(suī)脬,有个歇后语叫“猪尿脬打人----不疼也恼人”。说文解字:(脬)旁光也。各本作膀。非。两膀谓胁也。今正。白虎通曰。旁光者、肺之府也。肺者、决胆。旁光亦常张有势。故先决难也。素问曰。旁光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按此所引白虎通本小徐。与御览所引元命苞合。脬俗作胞。旁光俗皆从肉。从肉。孚声。匹交切。古音在三部。古时称膀胱为“脬”,脬——出自《史记》(脬是出自风瘅客脬,难于大小溲,溺赤。—《史记》。张守节正义:“脬…膀胱也。”称鼓起而轻软之物 如鱼的鳔一类。借指水聚积之处 。),多用来形容物体体积大,呈现鼓起的圆弧状态,指膀胱在人体的形态。
作为量词使用,口语中讲一脬屎、一脬尿。如“你也不撒脬尿自己照照,就你那个熊样,要人没人,要家没家,还想娶我!”
现在普通话用“一泡屎”“一泡尿”,其实是错的。一脬尿是指一尿脬的尿,而一泡尿理解上是一处尿或一片尿,一脬尿可以尿许多泡,意思完全不一样。但脬这个字不好写,感觉生僻,所以都喜欢用泡。
一般农村长大的孩子小的时候家里都穷,而村里交通也不便,进村卖货的很少,所以村里的小孩很少能玩上气球,于是便天天盼着过年,盼着杀猪,以便能得到猪尿泡,做成球玩。杀猪后,最喜欢吹猪的膀胱,每个人拿着一个,吹的脸色通红,腮帮子疼。然后一个一个人挥舞着跑来跑去可以说猪身上这个东西,曾经承载着一代人童年的欢乐。只是如今已经很少能见到了,成了岁月的回忆。
(待续)
温馨提示:未经作者同意,禁止其他平台发布,违者必究!
头条号:老虎69090,是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孙智敏,乡土文化爱好者记录者,曹县首批教学能手,政协曹县十三届常委,政协菏泽市十六届委员,曹县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2022年度全省表现突出人民监督员,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班主任,国内资深高考研究专家,发表各类教研文章2000余篇,参编著作80余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