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当爱已成往事(我看当爱已成往事)
我看当爱已成往事(我看当爱已成往事)《爱的代价》也是。我不知道她算不算是我年少时的梦,因为我们好像没有过多的去畅想未来,更多的是活在当下。可那些无眠的夜,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时刻,一辈子都忘不了。多年以后,偶尔还是会想她,偶尔难免会惦记她,但真的无关风月了。只是觉得几乎携手走过整个学生时代,分开后老死不相往来好像有点太过,在某些特殊时期,出于老朋友的心态关心一下,也不枉这一场相遇。以前从未想过把歌曲往自己身上套,总觉得写的是别人的故事,歌词能打动我、觉得好听,就可以了。这次之后,突然觉得不能再执著于那些抓不住的过往,很多人和事,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一味地和过去纠缠不清,伤害的可能是身边所有人。一度以为,当现场听到那些歌曲,辅以相关联的剧情,会触动最敏感的神经,让深埋心底的往事重又浮现在脑海,然后泪流满面。然而并没有。或许是因为时间有点久远,也或许因为身边坐着不同的人,不愿意把更脆弱的一面展现出来,反正就是比较平和地看完了。感动
当得知《当爱已成往事》剧会来所在城市演出时,激动得几天没睡好,尽是期待。当票务平台放票时,第一时间下手,生怕下手晚了就会没票。
从小李到老李,变的是称呼,不变的,是对歌曲的喜爱,甚至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加,对曲中意的认知越发深刻。不敢说首首耳熟能详,大部分歌曲还是听过的,其中的《当爱已成往事》《为你我受冷风吹》《爱的代价》《漂洋过海来看你》《领悟》《给自己的歌》《我是一只小小鸟》《伤心地铁》《阴天》《十二楼》《听见有人叫你宝贝》《寂寞难耐》《别怕我伤心》《诱惑的街》《爱如潮水》《我终于失去了你》《山丘》《鬼迷心窍》《凡人歌》《我是真的爱你》等等,更是曾单曲循环着陪我度过无数失眠的夜。从耳机传来的旋律里,从歌曲背后的故事里,寻找一丝心灵上的慰藉。
人们都说“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曲中人”。经历多了,尽管年少,仍固执地认为自己能解其中味,已是“曲中人”了。所以心里始终存有一份执念,有机会要去现场听听老李,才不枉我迷他一场!
第一次看音乐剧,对于那些诸如表演功力、舞台展现之类的专业东西,一概不懂,就不瞎逼逼了。我只说自己的感受。
一度以为,当现场听到那些歌曲,辅以相关联的剧情,会触动最敏感的神经,让深埋心底的往事重又浮现在脑海,然后泪流满面。然而并没有。或许是因为时间有点久远,也或许因为身边坐着不同的人,不愿意把更脆弱的一面展现出来,反正就是比较平和地看完了。感动有余,惊喜也有余,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可能是对每首歌的原唱版本印象太深,所以总觉得演员们唱得差点意思。这个味道,有历尽千帆后的淡然,也有失意时的痛彻心扉。当然,剧情佐以歌曲,搭配还是很恰到好处的,每首歌都应景,也唱出了歌者的心声。
然后,尽管剧中的歌曲首首耳熟能详,也了解部分歌曲背后的故事,但几乎从没往更深处想。直到江和粒粒唱了《当爱已成往事》,才算真正从歌曲中照见自我。“真的要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别留恋岁月中/我无意的柔情万种/不要问我是否再相逢/不要管我是否言不由衷”像极了她对我的决绝。“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因为我仍有梦/依然将你放在我心中/总是容易被往事打动”像极了我纠结、矛盾的内心。
以前从未想过把歌曲往自己身上套,总觉得写的是别人的故事,歌词能打动我、觉得好听,就可以了。这次之后,突然觉得不能再执著于那些抓不住的过往,很多人和事,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一味地和过去纠缠不清,伤害的可能是身边所有人。
《爱的代价》也是。我不知道她算不算是我年少时的梦,因为我们好像没有过多的去畅想未来,更多的是活在当下。可那些无眠的夜,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时刻,一辈子都忘不了。多年以后,偶尔还是会想她,偶尔难免会惦记她,但真的无关风月了。只是觉得几乎携手走过整个学生时代,分开后老死不相往来好像有点太过,在某些特殊时期,出于老朋友的心态关心一下,也不枉这一场相遇。
《为你我受冷风吹》。我们一起吹过冷风,也为你受过冷风吹。一起吹风,即便寒冷,也是种另类幸福,享受拥你在怀里的感觉。为你受冷风吹,似乎是恋爱中男女的必经之路。对于爱到骨子里的人而言,何止受冷风吹,低到尘埃里都是常有的事。就像过去,一度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却不知道这样可能会让对方变得更“肆无忌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多年以后回想,如果当初是以另一种方式相处,可能结局就不会这么潦草吧。
《鬼迷心窍》。特别喜欢那句“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有人说这是最美的爱情宣言。是不是最美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我心中最美。曾经,身边不少人说,你似乎也不是那么好看,我怎么就那么死心眼。这首歌就是最好的答案!前世姻缘也好,命运安排也罢,又或者是鬼迷心窍,反正那时候,就是死心塌地地爱,别人的言论并不能使我动摇。
《山丘》。有一条很喜欢的评论,生活像一部快车,载着你飞速前进。窗外的高山、繁花、流水,都只留下模糊的重影。我们随着列车越过无数山丘,从不断感叹风景的短暂和幼稚的自己,演变成不愿多言的成年人。但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要“不自量力的还手,直至死方休”。我想,老李要说的,大抵也是这些吧。
《给自己的歌》。像是跟自己和解。想得却不可得,该舍的舍不得,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空你的选择。然后,可能屈从于现实,随波逐流;也可能仍怀抱不将就的心 ,踽踽独行。岁月无情,刻画了沧桑,时光易逝,凋残了红颜。别想着弄清原委,该还的还,该给的给,此生,就这样吧。
整场剧看完,感觉自己好像获得了新生。不再一味地从自我立场看问题,开始尝试着更多角度思考,然后就是不再执著于那虚无缥缈的过去。对那段过往,我释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