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类储能电池对比表(如虚如实说电化学)
电化学类储能电池对比表(如虚如实说电化学)不过,两极间的电势差会使电解液中的盐不断向电极集聚,当盐覆盖了整个电极,上述的氧化-还原反应无法持续,电池就没有电了。在电解液中,电子亲和度高的铝电极会发生氧化反应,带上负电荷。所以铝电极是负电极,又称为阴极(anode)。电子亲和度低的铜电极则会发生还原反应,带上正电荷,所以铜电极是正电极,又称为阳极(cathode)。这个差异导致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就是电压了。电池通过电压向外部的电路供电。图1,自制电池当年亚历山大罗·伏特(Alessandro Volta,1745-1827)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参见「如虚如实说」| 伏特:电气文明从他开始)。伏特的电池第一次实现了稳定供电,是电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电池实际上是一个电化学装置。在上述的盐水电池中,两块金属片是电极,盐水是电解液。
原作始发于 广东科学中心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池十分简单。
读者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图1):
在杯子里盛上浓盐水,杯子内的一侧放置一块铝片,另一侧放置一块铜片,电池就做好了。用导线把铝片和铜片连接到一个灯泡上,灯泡就会亮起来。
图1,自制电池
当年亚历山大罗·伏特(Alessandro Volta,1745-1827)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参见「如虚如实说」| 伏特:电气文明从他开始)。伏特的电池第一次实现了稳定供电,是电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电池实际上是一个电化学装置。在上述的盐水电池中,两块金属片是电极,盐水是电解液。
在电解液中,电子亲和度高的铝电极会发生氧化反应,带上负电荷。所以铝电极是负电极,又称为阴极(anode)。电子亲和度低的铜电极则会发生还原反应,带上正电荷,所以铜电极是正电极,又称为阳极(cathode)。这个差异导致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就是电压了。电池通过电压向外部的电路供电。
不过,两极间的电势差会使电解液中的盐不断向电极集聚,当盐覆盖了整个电极,上述的氧化-还原反应无法持续,电池就没有电了。
从伏特在1800年发明了伏特电池至今,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没有变,但是电池的技术一直在进步。
1830年,英国科学家约翰·丹尼尔(John F. Daniell,1790⎯1845)发明了丹尼尔电池(图2),他用锌与铜来做电极,用硫酸做电解液,螺旋形的结构使得电极的面积大大增加,因此电力充沛。这个设计一直用了100多年。丹尼尔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1)的好朋友(参见「如虚如实说」| 那些被冠名为“电学单位”的名人们)。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图3)。
图2,丹尼尔电池(Daniell cell)
图3,丹尼尔(左)和法拉第(右)
1859年法国科学家加斯顿·普兰特(Gaston Plante,1834⎯1889)发明了充电电池(图4)。他用的电解液也是硫酸,但阴极用的是多孔的铅板,阳极用的是二氧化铅板。平时电解液中的氧化硫离子会不断集聚在电极上形成电压。但当外部电压高于电池电压时,氧化硫离子会从电极上剥离,因此电池就可以继续产生氧化-还原反应,这就是所谓的充电了。至今许多汽车还在用这种电池来启动引擎。
图4,普兰特电池
1866年,法国工程师乔治·雷克兰士(Georges Leclanche,1839⎯1882)发明了干电池。他用锌片做阴极,碳棒做阳极,电解液则是胶状的氯化铵。今天的电池基本上还是这个设计(图5),只是用的电解液和电极有所不同而已。
图5,干电池剖面图
在接下来的100年间,电池技术发展得较慢。这主要是因为价廉物美的石油使能源变得随手可得。电池只用作在短时间内储存少量能源,要求不高。
不过,科学家们深入研究,揭示了电池的电化学原理。法拉第首先提出了离子论。他注意到一个电极上的金属在电解液中被溶解,而另一个电极上的金属在电解液中有沉积,所以必定有物质在电的作用下发生了移动。他把这种物质叫做“离子(ion)”。这个词来自希腊语,意思是“走”。法拉第认为离子是在电的作用下产生的。
离子是什么?原子或分子都有相等数目的质子与电子数,这就叫做共价。例如氦原子有2个质子,因此有2个电子。氧化氢有9个质子,相应的有9个电子。
当原子或分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就变成了正离子(又称阳离子,cations),带正电荷。例如氦原子失去了2个电子就变成了氦离子(He²⁺)。
当原子或分子获得了1个或多个电子时就变成了负离子(又称阴离子,anion),带负电荷。例如氧化氢获得1个电子就变成了氧化氢离子(OHˉ)。
在电池中,电解液里的盐微粒手拉手建成一个个“盐桥(salt bridge)”,通过这些盐桥,离子得以在两个电极间传递电荷,因此产生了电压。
1884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1927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他认为离子不需要电也可以存在。他的论文备受质疑,只获评了 “合格”。几年后,更多的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1903年,他荣获诺贝尔奖。他晚年研究大气,首先发现了温室效应(图5)。
1925年,荷兰科学家彼得·德拜(Peter Joseph Wilhelm Debye 1884⎯1966)进一步改进阿累尼乌斯的理论,并给出了电离的计算公式(这个公式称之为电荷的偶极矩公式,偶极矩就是以德拜命名的)。1936年,他荣获诺贝尔奖。
德拜曾任职于德国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现名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第二次大战前夕,他因不满纳粹的统治,离开德国到美国康内尔大学任教(图5)。他还是超低温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斯万特·阿累尼乌斯
彼得·德拜 图5,为电化学奠基的两位科学家
阿累尼乌斯和德拜的研究开创了电化学这一门学科。电解、电镀、电抛光等技术由此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多次发生战争,致使全球的石油供应链受损,石油价格飙升。于是各大能源公司开始研究可再生能源与电池技术。
电池由阴极、阳极和电解液三个部分组成。要改进电池必需从这三个部分着手。
用什么来做电极最好呢?从元素周期表上可以看到,锂是仅次于氢和氦的第三小元素(图6)。它会迅速释放最外层的电子,所以电子亲和度高,反应能力很强。其次,锂比其他元素都要轻,比重很小,所以特别适合携带。最后,由于锂离子和电子能够快速返回,充电容易。
图6,元素周期表中的锂
最早研究锂电池的是英国工程师斯坦利·惠廷汉姆(Stanley Whittingham,1941—)。1970年代初他在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工作时,首先尝试使用锂作为阴极,用二硫化钛为阳极。这种组合虽然效果很好,但极其危险。因为锂的熔点仅为摄氏,化学反应产生的热使它很容易着火。埃克森美孚很快就停止了这项试验。
不久,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工程学教授约翰·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1922⎯)尝试用钴酸锂(lithium cobalt oxide)代替二硫化钛作为阴极。这样不仅提高了安全系数,而且电池的势能也翻了一倍。
接着,日本名古屋美城大学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1948)进一步改进了锂电池。他用一种碳质材料作为阳极,碳酸锂作为电解液(碳酸锂也是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这使得锂电池更安全、更稳定。他的设计一直沿用至今。
2019年,这三位科学家因为他们在锂电池方面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图7)。
图7,2019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锂电池的发明者(左起):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汉姆,吉野彰
电池讲究的是安全、比重(单位体积的重量)、单位能量(单位重量所含有的能量)、能量密度(单位体积所含有的能量)、使用寿命与充电速度。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锂离子电池不断出现,例如:
①钴酸锂(Lithium Cobalt Oxide)电池、②锰酸锂(Lithium Manganese Oxide)电池、③钛酸锂(Lithium Titanate)电池、④磷酸铁锂(Lithium Iron Phosphate)电池、⑤镍锰钴锂(Lithium Nickel Manganese Cobalt Oxide)电池、⑥镍钴铝锂(Lithium Nickel Cobalt Aluminum Oxide)电池,等等。
④用了三种元素,所以称为三元电池。⑤和⑥用了四种元素,可以称为四元电池。
这些电池各有优缺点,造价也不同。元素的组合非常之多,相信将来还会有性能更好、价格更优的电池。
今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池:手机、手表、各种各样的遥控器、电动汽车、等等。科学家与工程师们也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电池。以色列的一个科研团队发明了土豆电池(图8),在土豆上插上铜铁两个电极,就可以做出电池驱动LED灯泡。
图8,土豆电池
瑞典的一个科研团队发明了钢筋混凝土电池(图9):
用涂上铁的碳钎维作为阴极,用涂上镍的碳纤维作为阳极,混凝土本身是电解液,这样整栋大楼都可以变成电池,从而解决高峰用电的问题。
图9,钢筋混凝土电池
当今世界每年平均制造800亿个电池,平均每人10个(你用了几个?)。
电池都是有寿命的。在巨大的用量面前,废旧电池的回收是个大问题。首先,由于使用安全的要求,电池必须严密封装,因此难以分拆。其次,电池由多种材料组成,包括锂、镍、钴、锰、铁、磷、氟等等,有些有毒,有些易燃,有些价值不高,不但难以一一分离,而且处理过程十分昂贵,所以回收电池有成本与污染问题。
例如,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锂都是从玻利维亚和智利的盐湖中采集、提炼得到的(图10),成本不高,比从电池中回收锂便宜得多。目前世界上回收电池做得最好的是德国,靠的还是国家的严格法令。
图10,玻利维亚的盐湖
能不能让电池的寿命更长呢?在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个实验室中有一个电池从1840年开始运行,至今已经180多年了(图11)。
图11,牛津大学一个实验室的电池从1840年开始运行至今
正如吉野彰在接受诺贝尔奖时所说,电池技术的研发才刚刚开始。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还在努力的研发更好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