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藩之乱康熙平定(清史四书康熙奇局)

三藩之乱康熙平定(清史四书康熙奇局)3康熙帝在平定三藩后,特地下谕说:“朱国治当逆贼吴三桂反叛之初,抗不从逆,遂被杀害。捐躯殉难,深为可悯!”并兑现荫其子的承诺。后来,雍正帝将朱国治入祀昭忠祠。《清史稿》也把他列入“忠义传”中。吴三桂的茶不好喝。他不想走了,而要朱国治们跟着他一起造反,说只要朱大人等人识时务,成功后可封王拜相。这些官员虽都是汉人,但不想做翻覆小人,也不想背主叛国。朱国治当场大骂吴三桂是一个降后复叛的乱臣贼子。朱国治之骂,戳痛了吴三桂的心窝子,被“开膛示众”(《研堂见闻杂记》)。

三藩之乱康熙平定(清史四书康熙奇局)(1)

作者:向敬之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前次降清,已让同胞唾骂,而降而复叛,他更要表示悔悟。于是,吴三桂在起兵前三日,约请巡抚朱国治、按察使李兴元、知府高显辰、同知刘昆到王府喝茶。

吴三桂要走了,朱国治等虽很紧张,但王爷有请,自然不敢怠慢。

吴三桂的茶不好喝。他不想走了,而要朱国治们跟着他一起造反,说只要朱大人等人识时务,成功后可封王拜相。

这些官员虽都是汉人,但不想做翻覆小人,也不想背主叛国。朱国治当场大骂吴三桂是一个降后复叛的乱臣贼子。

朱国治之骂,戳痛了吴三桂的心窝子,被“开膛示众”(《研堂见闻杂记》)。

康熙帝在平定三藩后,特地下谕说:“朱国治当逆贼吴三桂反叛之初,抗不从逆,遂被杀害。捐躯殉难,深为可悯!”并兑现荫其子的承诺。后来,雍正帝将朱国治入祀昭忠祠。《清史稿》也把他列入“忠义传”中。

3

就对待吴三桂反叛之事,朱国治被祭旗,是气节浩然、慷慨赴死的忠烈人物。

然而,顺治十六年(1659),贡生出身的朱国治,从大理寺卿的位置被外调江宁任江苏巡抚,成了封疆大吏,虽有过弹劾、罢免庸劣累民的布政使陈培正的治绩,却也在江苏干过两起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影响极坏的害民大案。

一起是著名的江南奏销案,另一起是将著名才子金圣叹等斩首的哭庙案。

朱国治在任搜刮无度,人称“朱白地”,是一个有辱斯文、不折不扣的酷吏。

《清史列传·朱国治传》记载:顺治十八年,朱国治疏言“苏、松、常、镇四府钱粮,抗欠者多。因分别造册,绅士一万三千五百余人,衙役二百四十人,请敕部察议”。他举报: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并溧阳一县的官绅士子,抗粮的很多,建议朝廷将欠粮者不问官做得多大,不分粮欠得多少,在籍缙绅一律按名黜革,现任官概行降两级调用;秀才、举人、进士凡未完钱粮者皆革去功名出身。

某探花欠银一钱亦被罢黜,吴伟业、徐乾学、徐元文等名士几乎全部罗织在内,一时“士籍学校为之一空”。

奏销案还未了结,顺治帝驾崩。苏州吴县正在发生抗粮哭庙事件。秀才们为声讨县令任维初贪酷,组织了一次请愿,跑到文庙先圣牌位前痛哭,发泄怨恨与牢骚。

秀才们哭庙之际,正值哀诏到达苏州,府衙设灵举哀痛哭三日。秀才们的举动被认为触犯了顺治帝的灵位,犯下了大不敬之罪,朱国治下令,将请愿哭庙的诸生拘捕,送到江宁会审,严刑拷问,“拟不分首从斩决,妻子财产入官”(《清朝野史大观·金圣叹小传》)。

金圣叹作为哭庙文的起草人,被朱国治定为首犯,冠以“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被判死罪,在南京三山街执刑。

惨烈至极!《清朝野史大观·金圣叹小传》记载:“同死者十八人。呜呼! 专制国官吏之淫威,文网之严密,文人苟非韬晦自全,鲜有不遭杀身之惨祸者,况放诞不羁之金圣叹哉!”

《研堂见闻杂记》更是将奏销案和哭庙案联系在一起,揭露行凶作恶者“抚臣朱国治既以钱粮兴大狱,又杀吴郡诸生一二十人,知外人怨之入骨,适以丁忧罢”。

嚣张的朱大人心虚,也怕报复,便以其父亡故,按儒家礼教观念应回家守孝为由提交报告,请求丁忧。孰知他投效清廷被列入汉军正黄旗,而旗下者有不丁忧的规定,“守丧二十七日,即出视事”。他提交报告要延长守孝期限,朝议许其终制,另任韩世琦接替。韩氏还未到任,朱国治担心民众闹事揪住他不放,仓促离职,轻舟遁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