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宝岛季最后一期那英(声生不息第二季开播)
声生不息宝岛季最后一期那英(声生不息第二季开播)走得多,看得多,了解得多,胡德夫的歌中总是凝聚着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乡土生活气息。例如作品《大武山美丽的妈妈》关注的是当时“贩卖未成年少女”的这一社会事件,歌曲中“你是带不走的姑娘,是山里的姑娘”这一句,想要表达的是对女孩的安慰与呵护。《太平洋的风》是在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后面对故土家园的思念与寄托,传递的是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意思。后来,胡德夫离开舞台,开始为了争取原住民利益而奔走。那时候,他隐居山林,靠喝泉水和山野生活,但是却屡受挫折。他四处奔走,妻离子散,电话被监听,母亲被约谈,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毫无收入,只能把孩子送到收容孤儿和残障儿童的育幼园。就在民歌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引发巨大社会反响时,意外发生了。1977年,李双泽溺水身亡留下遗作《美丽岛》。胡德夫和另一位民歌运动选手杨祖珺为了纪念李双泽重新录制了这个作品。但后来因台湾时局动荡,这首歌曲因与一发动游行的民主人士所创办的杂志《美丽
《声生不息》第二季宝岛季的引言片在3月15日开播,这也意味着第二季《声生不息》正式开始。第一期一开始,胡德夫和那英合唱的歌曲《橄榄树》就让人深受触动。作为台湾音乐大佬级别的胡德夫,一开口就自带意境和故事感,后面那英出来两人的合唱更是将歌曲的演绎和情感的迸发推到高潮。那英,家喻户晓的内地歌手;那么,胡德夫是谁?有多少人知道胡德夫呢?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台湾民歌之父”——胡德夫。
图源芒果TV,如侵删
1950年出生在台北东部一个靠山靠海的原住民部落家庭,他的父亲是卑南族,他从小长在部落里,热爱着部落里的山山水水,口口相传的歌声和历史。1972年,因身体旧疾胡德夫从台大辍学,加上父亲身体不适他需要赚取医药费,所以在朋友的介绍去一家哥伦比亚咖啡馆唱歌,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另外两个志同道合的好友:李双泽和杨弦。
在李双泽的鼓励和推动下,胡德夫开始创作和演唱本土民谣歌曲。他的第一首民谣《牛背上的小孩》,唱的就是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1975年,胡德夫和杨弦在台北中山堂开新品发布会暨现代民歌之夜演唱会,标志着台湾现代民歌运动正式拉开帷幕。而胡德夫、李双泽和杨弦也被誉为“民歌运动三君子”。
就在民歌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引发巨大社会反响时,意外发生了。
1977年,李双泽溺水身亡留下遗作《美丽岛》。胡德夫和另一位民歌运动选手杨祖珺为了纪念李双泽重新录制了这个作品。但后来因台湾时局动荡,这首歌曲因与一发动游行的民主人士所创办的杂志《美丽岛》重名而被封禁,胡德夫和杨祖珺也因此惨遭封杀。
图源芒果,如侵删
后来,胡德夫离开舞台,开始为了争取原住民利益而奔走。那时候,他隐居山林,靠喝泉水和山野生活,但是却屡受挫折。他四处奔走,妻离子散,电话被监听,母亲被约谈,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毫无收入,只能把孩子送到收容孤儿和残障儿童的育幼园。
走得多,看得多,了解得多,胡德夫的歌中总是凝聚着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乡土生活气息。例如作品《大武山美丽的妈妈》关注的是当时“贩卖未成年少女”的这一社会事件,歌曲中“你是带不走的姑娘,是山里的姑娘”这一句,想要表达的是对女孩的安慰与呵护。《太平洋的风》是在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后面对故土家园的思念与寄托,传递的是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意思。
蒋勋曾评价胡德夫:“他是台湾最美丽的声音!他深沉丰厚的声音,使我想起东部耸峻的高山,使我想起澎湃广阔的海洋。”白岩松给胡德夫的《我们都是赶路人》一书作序时这样写到:“也幸亏是在不年轻之后才听到胡德夫。就像年轻时爱喝可乐,可中国人,终会在岁月里明白茶的滋味。”
2018年,胡德夫第一次登上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在节目上,他将《天净沙·秋思》和台湾的千年古谣《来甦(su,一声)》融合,缓缓道出缱绻的思念。在节目上,他分享了和余光中先生的故事,通过他的《乡愁四韵》,他明白了余光中先生的那份乡愁,“其实那些东西,是一个很大的乡愁,是几百万人的乡愁”。
2019年,他第二次登上这个舞台,依然是带来与乡愁相关的歌曲。《回乡偶书》融入自作曲《牛背上的小孩》,不同时空里的人,却有着感同身受的情感。54年的漂泊流浪,让胡德夫对故乡魂牵梦绕,每一个音符都藏着思念。“我11岁离开故乡,那么再回到故乡,最近我已经离开五十四年了,真的会让人流泪的。”
人生在世,步履匆匆。但只要知道自己的故乡在哪,自己的根在哪,无论走多远,就都能落叶归根。“只要心中有家乡,就能找到回家的路,知道自己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