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爱丽丝钢琴曲8分钟(钢琴曲献给爱丽丝)
献给爱丽丝钢琴曲8分钟(钢琴曲献给爱丽丝)贝多芬雕像几十年过去了,特雷泽去世,一直研究贝多芬的法国音乐学家诺儿闻讯,他知道特雷泽与贝多芬曾经有过接触,便赶奔维也纳,在特雷泽的遗物里搜集与贝多芬有关的资料,好在他找到了这首钢琴小曲,但他本人并不是钢琴家,也不是作曲家,并不了解这首曲子是多么地优美。又过去十几年,诺儿在1876年出版了一本专门研究贝多芬的论文集,便把贝多芬的这首钢琴小品放在书后,作为贝多芬的遗作按照附录的形式发表了。不过,由于贝多芬的题词非常潦草,诺儿在把“特雷泽”翻译成法文时,误把“特雷泽”翻译成了“爱丽丝”,也就成了现在的《献给爱丽丝》,发表后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迅速成为人们喜爱的钢琴作品。这时的贝多芬已经去世几十年了。其实,贝多芬的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与他的一个学生特雷泽有关。贝多芬一生未婚,1808年,年近40的贝多芬收了一个学生名叫特雷泽,并对她产生了好感。特雷泽漂亮迷人,多才多艺,尤其擅长画画,她曾把自
贝多芬一生充满苦难,世界不曾给过他欢乐,而他却创造了人间的欢乐献给了全人类。他的钢琴名曲《献给爱丽丝》清新隽永,清纯靓丽,让人百听不厌。聆听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眼前仿佛出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撑着小伞在林间小道散步,随着乐曲的展开,少女在林中欣赏着姹紫嫣红的小花,但途中突然下起了小雨,不过很快雨过天晴的情景。
《献给爱丽丝》曲谱
《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然后,转到C大调,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情调顿时明朗起来。B段转到F大调上,出现一个新的曲调这个曲调,感情更加明朗。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C段多用和弦,气氛有了转换。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接下去,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表现热烈的情感。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段。乐曲在非常优美和温柔的气氛中结束。 此曲以单纯的回旋曲式作成,结构是A-B-A-C-A。不论是具有淡淡哀愁感的优雅回旋曲主题,流露甜蜜憧憬的第一副题,或是看破尘世般音响沉郁的和声式第二副题,都相当悦耳动听。全曲似乎都隐藏着贝多芬的悲痛恋情及对爱情的憧憬。
贝多芬肖像
其实,贝多芬的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与他的一个学生特雷泽有关。
贝多芬一生未婚,1808年,年近40的贝多芬收了一个学生名叫特雷泽,并对她产生了好感。特雷泽漂亮迷人,多才多艺,尤其擅长画画,她曾把自己的一幅肖像赠给了贝多芬,并在上面题词:“致罕见的天才,伟大的艺术家。T.B赠。”
一天下午,贝多芬如约来到琴房,来给特雷泽上课,天上吓着濛濛细雨,可能是天气的缘故,特雷泽没能按时来,无聊的贝多芬就在跟前上弹奏着,用来打发时间,无意间,写下了这首钢琴曲。等雨过天晴,特雷泽竟然来了,看到老师还在琴房等她,大受感动。贝多芬就把刚才写出来的小曲教授给了特雷泽,并题词“F.R.特雷泽”,特雷泽随即就把草稿带了回去。所以,这首乐曲直到贝多芬去世以前,都没能问世。大概贝多芬本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等待特雷泽的这一刻写出的一首钢琴小品,能够流传百世,家喻户晓。
几十年过去了,特雷泽去世,一直研究贝多芬的法国音乐学家诺儿闻讯,他知道特雷泽与贝多芬曾经有过接触,便赶奔维也纳,在特雷泽的遗物里搜集与贝多芬有关的资料,好在他找到了这首钢琴小曲,但他本人并不是钢琴家,也不是作曲家,并不了解这首曲子是多么地优美。又过去十几年,诺儿在1876年出版了一本专门研究贝多芬的论文集,便把贝多芬的这首钢琴小品放在书后,作为贝多芬的遗作按照附录的形式发表了。不过,由于贝多芬的题词非常潦草,诺儿在把“特雷泽”翻译成法文时,误把“特雷泽”翻译成了“爱丽丝”,也就成了现在的《献给爱丽丝》,发表后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迅速成为人们喜爱的钢琴作品。这时的贝多芬已经去世几十年了。
贝多芬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