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所有拳法图解(龙史传真李小龙)
李小龙所有拳法图解(龙史传真李小龙)要想让自行车前行,你只能在踩下一块踏板的同时,放开另外一块踏板。比如说,你想骑自行车去远方,那么你就不可能同时对两块踏板使力,或者同时不使力。李小龙:人们区分的所谓外家和内家,或者软功与硬功其实都只是一种假象,任何武术,他们的区别仅仅是各自采取的方法不同。事实上,我们知道,软/硬、柔/刚是任何运动中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功夫之道》:李小龙与弟子严镜海、冯天伦的武术对谈
译者:温戈 杨娟 审校:朱建华 郝钢
李小龙与弟子严镜海(右一)、李鸿新(左一)、周裕明(右二)
问:首先,内家与外家的区别是什么?就是所谓的软功与硬功吗?
李小龙:人们区分的所谓外家和内家,或者软功与硬功其实都只是一种假象,
任何武术,他们的区别仅仅是各自采取的方法不同。
事实上,我们知道,软/硬、柔/刚是任何运动中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比如说,你想骑自行车去远方,那么你就不可能同时对两块踏板使力,或者同时不使力。
要想让自行车前行,你只能在踩下一块踏板的同时,放开另外一块踏板。
也就是说,自行车向前的这一运动需要踩踏和放开两者“合二为一”。
踩下是放开的结果,反之亦然,两者互为因果。
当然,我们常听到有的拳师声称他的门派是内家,而其它门派是外家。
其实他们都只是盲目地拘泥于整体之中的某一特定部分。
如果他们真正理解并超越了软与硬,内与外的分别,
就不会再去人为地制造那本来并不存在的内家或外家的区隔。
曾经有一个满脸胡须,
看上去很像大师的人问我是如何区分阴(软)与阳(硬)的,
我只是简单地回答“胡扯!”
很显然,他当时被我的回答惊呆了,
但是我想或许直到现在他也没真正理解这两者实则为一个整体,
从来就不曾一分为二。
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软硬与刚柔从来就不是相互对立的,
正如我之前所说,他们是相互平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无论你排斥其中的任何一方,
都是在人为地割裂这种相互作用,而割裂必然导致极端。
执着拘泥于任一极端的人都是身心皆受限制的。
尽管身体方面的限制尚无大碍,
但限制至少会造成无谓的矛盾和冲突。
问:功夫的门派种类远远多于空手道。你能否告诉我共有多少门派?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李小龙: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因为现实中存在太多太多不同的流派。
但是,让我这么跟你来阐述这个问题吧:
基本上,所有门派都声称自己的方法可以应付一切形式的攻击。
这就意味着每一个门派都是完备的、包含一切的。
换言之,其体系涵盖了一切可能的路线与角度,并能够从一切路线与角度反击。
可是,既然一个门派就可以将一切可能的路线与角度都涵盖,
那么其他众多的不同的门派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以西洋拳击为例:不论拳手采取下蹲还是直立姿势,不论其双手是高还是低,
他们运用的都是最基础的拳法:刺拳、勾拳、交叉拳,上勾拳,等等。
他们并不划分为各种花巧的门派,如把下蹲姿势者称为“海龟派”、把直立姿势者称为“长颈鹿派”。
也许有人会说拳击和功夫是不同的,的确,拳击不允许使用腿法和肘法,
但从根本上讲,一切武术都将最终回归到同样的真实之中,万变不离其宗。
我猜想,声称自己的门派与别派不同的人,
不过是在自己的头脑中预设了一些姿势,当他们出击的时候,可能首先要转个三四圈然后再打。
毕竟,在与敌格斗时,违背自然与直接之道的方法能有多少呢?
事实上所谓的“不同”,也许只是有些流派是主张走直线打,有的是强调弧线攻击,
或者有的只有踢,甚至有些仅仅只是“看起来不一样”而已,拍向这里或拂向那边。
对我来说,门派化的武术,
无论它是多么优秀,拘泥于某种特定形式都是受束缚的。
你将看到,任何一种确定的方法都是极其保守的,
它会使练习者僵化,使其依附于形式。
我总是说,实际的格斗从来不是固定僵化的,
没有任何界线与限制,时刻都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
如果你不想在无规律的格斗中变得束手束脚的话,
那么你就不能为格斗人为设限,
更不能在与同伴的对练中始终墨守成规,
按照固定节奏去进行。
否则,自由会离你越来越远,你将逐渐变作招式的奴隶,
并错误的幻想固定的招式能够在真实的情境发挥效用。
那些按照某种固定招式的练习,
事实上是花哨的、无用的、严重脱离实际的练习,
必然会导致其练习者走向僵化。
其实,格斗之道从来不是基于个人的选择或假想,
固守套路的人,会很快发现他的选择是缺乏机动性的,
无法随着不断变化的格斗动态做出随机的适应性调整。
因为对手是活生生的,动作迅捷,而不是一个机器人。
换言之,一旦习惯了某种特定的门派形式,
其练习者就会在自己与对手之间竖起一道屏障。
事实上,他只是在演练自己那一套程式化的攻防动作,
只是在孤芳自赏、自我陶醉罢了。
美国马布里海滩,李小龙封手攻击黄锦铭的瞬间
问:通过你所说的这些,似乎在武术领域中人为的事情,要比其他领域多得多。那么对于那些想投身学习中国武术的人,你的建议是什么呢?
李小龙:严镜海先生与冯天伦先生都曾有过这方面的经历,我想你听听他们的讲述会非常有趣。
他们都曾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中国武术,冯先生还是跆拳道黑带二段高手。
严镜海:在中国武术中,自称“大师”的人比比皆是,这实在是非常糟糕。
这些自称大师的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故作神秘,
或号称拥有某种不可知的神力,
事实上他们能力平平,却极力让他们的学生去相信,
只有达到他们所认可的阶段,潜在的力量才会显现出来。
这类所谓的大师总是试图制造一种神秘、令人敬畏的氛围。
在这种氛围之中,他们的矫揉造作让他们看起来谦虚和蔼。
当然,你永远都不可能在实际的自由式格斗中见到这些大师的身影
——他们总是会说:“格斗过于危险”或者“我们并非街头斗殴的无知小子”,等等。
事实上,如果他们的学生坐下来认真想一想,就会很快意识到,
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他们的师父在实际格斗中做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表现。
换言之,“潜在的力量”就是永远潜在的力量!
冯天伦:还有一些所谓的“集大成者”,
他们了解南派及北派、国内及国外的一切武术套路,
当然也包括一切器械套路。
事实上,不论在香港、台湾,还是中国大陆,
每当一本新书面市,只要拿来一读便可了解,并将其中内容纳为己有。
这其中确实有些人拥有超凡的智慧,他们能够把五六种套路融会贯通。
当然,所有的内容都只有套路,而没有任何自由搏击的内容。
严镜海:一说到自由搏击,这些所谓的大师就沉默了。
李小龙先生总是说,
“当跑步者做示范时,他便跑步。
当游泳者做示范时,他便游泳。
当拳击手做示范时,他便拳击。
而当所谓的大师做示范时,他……?”
不管怎么样,在我看来,他们就是一些耍江湖卖艺的人。
因为他们从不实战,他们只能向观众表演劈断木板、身碎大石之类的杂耍表演,
来代替真实的格斗以展示其内力。
李小龙:那些自称为大师的人,多年来通过宣扬自己的教条,
确实累积了不少知识,建立了一套固定的推广模式。
这对于那些渴望学习武术但深感迷茫的人来说,却是不幸的,
这其中也不乏来自其他武术门派的黑带人士。
你瞧,有这么多无所适从的人,在寻求某种更高级、更复杂的东西。
于是,一旦他们遇到一些他们从未见过的不同的武术套路(是否实用已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
他们便会努力去追寻。
我们原本应该关注的是训练的结果,即在格斗中击倒对手,
但很多人却只是沉醉于过程——不切实际的套路——仅仅只是日复一日地加以练习、以求提高。
当所练习的套路越来越脱离实际,练习者也就离结果——真实的格斗——越来越遥远。
最终,他们全部的努力都集中于过程,而结果却被抛诸脑后。
不仅如此,在这些门派中还建立了一些与实战毫不相干的评判标准,
如“马步不稳”、“意念不当”等等。
简言之,尽管一个人可能会被对手击倒,
但他仍可能会说:“他在踢我的时候失去了平衡,
他的脚跟离地了,他的手没有放在腰部,等等。”
事实上,当你凭借自己的常识判断来审视这些专家时,便不会被他们的错误所影响。
换言之,一个人应该根据他在实际格斗中的真实需要来评价其师父,
而不依赖于其平时所示范的套路。
如果他们拥有黑带之类的某种段位,你要清楚,等级或段位,跟实际能力比起来并不那么重要,
动作看起来的漂亮与否与时效性比起来也同样显得并不重要。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的技能高效实用,
它的动作是否比别人更漂亮便无足轻重,
仅靠漂亮的套路永远培养不出超群的实战能力。
李小龙与严镜海
问:我们见过很多大师的示范,比如,让人用力推他的胳膊,而他却纹丝不动,或者让人出拳击打他的腹部,毫发无伤,您对此如何评价?
李小龙:这真的很奇怪。
我的意思是,一个西方的拳击手永远不会像你说的那样做。
因为西方拳击手主要是格斗家,他的示范便是格斗。
而且更重要的是,
在格斗中,对手只会对你拳打脚踢,而不会那样去推你。
还有,我们又为何要花费数年的专门功夫,
只是让我们的腹部能够经受重击----却被一记标指直接插瞎呢?
诚然,锻炼腹部是非常必要的,
但仅仅只有强壮的腹肌就代表他武艺高强吗?
我希望习武者能够全神贯注于武术的本质,
而不是纠结在花招枝叶之上。
武术的本质就是适应无规则节奏,
击打对手以及运用简单有效的技术。
------
注:严镜海(James Y. Lee)是李小龙的第一代亲传弟子及亲密好友,他们的关系始于1959年,并保持终生。1964年,他与李小龙在奥克兰开办了一家振藩国术馆并担任助教,当李小龙迁往洛杉矶之后,他继续运营管理着这家国术馆。在遇到李小龙之前,严镜海已拥有丰富的武术背景,但两人相识之后,他便成为李小龙的热切的追随者。(上图即李小龙与严镜海对练咏春拳)
冯天伦(Leo Fong)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首府萨克拉门多学习多种中国功夫,以及日韩传统武道,精通拳击,是李小龙奥克兰时期的亲传弟子之一。
李小龙弟子冯天伦(Leo T. Fong)美国金手套拳击大赛亚军,精通中西武技,美国黑带名人堂成员
为道塾 | 以事实为依据,了解你不了解或因不了解而误解的李小龙和截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