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够万事亨通(如何能够万事亨通)
如何能够万事亨通(如何能够万事亨通)“鬼神害盈而福谦”。鬼神厌恶、危害骄傲自满之人,而施福给谦虚之人。老 子 “天道亏盈而益谦”。天道是自然而然的规律。我们可以从自然界现象观察到“亏盈而益谦”的道理。十五是满月。但是满月过后,月亮就开始亏损,一天天地减少。古人通过观察之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人要谦卑退让,舍财不贪。天道其实很简单,过分的要受到制裁,不足的要受到补益。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规律。老子把这个规律也运用得淋漓尽致。他说他有三宝,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还把“处柔守慈”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这些都是观察了天道的规律才得出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地道变盈而流谦”。大地的法则是改变盈满,充实谦卑。在地上注水,水自然而然地会流向低洼潮湿的地方。所以《老子》中说:“上善若水”,为什么“上善若水”呢?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水利益万物,但它从未向万物索取什么。而且水最重要的特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全文1438字,阅读需3分钟
现在很多人喜欢学《易经》。其原因是希望自己事业亨通,趋吉避凶。那如何才能万事亨通呢?
《群书治要·周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天道亏盈而益谦”。天道是自然而然的规律。我们可以从自然界现象观察到“亏盈而益谦”的道理。十五是满月。但是满月过后,月亮就开始亏损,一天天地减少。古人通过观察之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人要谦卑退让,舍财不贪。
天道其实很简单,过分的要受到制裁,不足的要受到补益。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规律。老子把这个规律也运用得淋漓尽致。他说他有三宝,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还把“处柔守慈”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这些都是观察了天道的规律才得出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地道变盈而流谦”。大地的法则是改变盈满,充实谦卑。在地上注水,水自然而然地会流向低洼潮湿的地方。所以《老子》中说:“上善若水”,为什么“上善若水”呢?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水利益万物,但它从未向万物索取什么。而且水最重要的特点,是“处众人之所恶”。众人都喜欢高高在上,厌恶身处低位、卑位。但是水却不同,处在众人所不愿意处的、厌恶的地方,非常地卑下。“故几于道”,所以它几乎和“道”接近了。所以说“道”在低处。一个人只有谦卑下来,才能得“道”,才能和“明德”相应。
老 子
“鬼神害盈而福谦”。鬼神厌恶、危害骄傲自满之人,而施福给谦虚之人。
下面一句是重点,“人道恶盈而好谦”。人与人相处,也都是厌恶骄满之人,喜欢谦虚之人。特别是领导者,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在身旁加以辅助。如何才能够感召德才兼备的人呢?领导者必须谦卑有礼,礼贤下士。
在《群书治要·文子》中有这样一句话:“能成霸王者,必得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者也。”能够成就霸业的人,一定是得胜之人。而能够战胜对手之人,一定是强者。而强者,一定懂得用众人的力量。能用众人之力的人,一定是深得人心的人。而能深得人心之人,一定是自得之人。能够自得的人,一定是把谦卑柔弱作为最根本的修养。这里的“柔弱”,并不是软弱,而是包容万物而不争。最终会如何?“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水至柔,但是动也刚,滴水可以穿石。虽然它很柔弱,但是它可以胜刚强。但这个“胜”,本身并没有胜的念头,但是自自然然地就达到了这个效果,为人所信服。
“谦尊而光”。当一个谦卑的人处于尊贵之位时,仍然能够谦虚处下,那么他的德风、德行之光,自自然然地会影响到周边的人,甚至远方。
“卑而不可逾”。纵使地位卑下,即没有出仕做官,但是也不可逾越。什么不可逾越呢?谦卑之人的德行、风范不可逾越,其德学可以教化一方。就像孔老夫子,没有富贵的地位,没有权势财富,却被称为“素王”,为万人所敬仰。这是因为他的德行,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人,他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不离不弃,而且孔老夫子还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甚至外国人。现在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这个例子就告诉我们,孔老夫子虽然没有身居高位,但是他的德风却不可逾越。这个被称为“道德之威”。
“君子之终也”。如果君子能够自始至终都保持谦卑的修养,不因为地位、财富和学问而改变,这样就可以善始善终。
这一段话就告诉我们:谦虚,确实可以给人带来吉祥亨通。
(节选自 海口广播电视台大型人文节目《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第十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