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州的桥凤凰桥的传说(乍浦凤凰桥的故事)

苏州的桥凤凰桥的传说(乍浦凤凰桥的故事)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病逝,终年74岁。清廷在举行国丧期间,乍浦满洲副都统署也在“公输子大殿”设置灵堂开弔。据考,当时省城杭州和县城平湖,只有遵照谕旨:“官停嫁娶期年,辍音乐二十七日”,与全国其他省、府、县一样,都未设灵堂。据耆老许奇光回忆:幼时听乃父砚清公说,那天,乍浦全城文武官员齐往灵堂祭弔,仪式十分壮严肃穆。旗人后裔张小弟老人说:“那年我才7岁,是跟我父亲去的,故而我是亲身经历的”。又据上世纪60年代的《军舰知识》杂志记载,1898年秋,慈禧太后曾经计划在乍浦、天津两地开辟军港,训练新式陆海军,并筹划兴筑“芜乍铁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匆匆外逃,致使计划未能成为现实。岁月如流,星移斗转,兰儿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已17岁了。这年,正好咸丰皇帝登基,照例要在四品以上满蒙官员家的14-20岁的未婚少女中,挑选一批八旗秀女进宫。如果按照兰儿生父惠政六

苏州的桥凤凰桥的传说(乍浦凤凰桥的故事)(1)

一个阳光熹微,秋风飒飒的朝晨,乍浦东门城内的天空中,突然飞来一批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珍禽,在满洲水师营周围的上空,盘旋飞舞,嘴里还发出各种不同的鸣叫声,一时引来了无数人郡,争相观赏这一千载难逢的奇景。有一须发齐白的耄耋老人说:“这叫‘百乌朝凤’。”人们更添兴趣,问:“哪是凤凰?”老翁说:“还没来,因为时辰未到。”又过了许久,从满洲校场河西的水师营房内传来了婴儿出世的啼哭声。老翁便捋着银须笑吟吟地说:“嘻,风凰落地啦!”原来,叶嚇校官的夫人做产哩,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女儿。这时产房里一股幽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叶赫校官愕然环顾,发现妆台上那盆台湾朋友送的素心寒兰,正含英初放。这真是意外之遇,喜上加喜了!接产的收生婆见了连忙讨口彩:“恭喜叶赫大人,贺喜叶赫大人,贵人出世,必有好兆,今日斯兰始馥,来日必定大富大贵!”叶赫校官听了非常高兴,就对夫人说:“对,咱们的女儿就叫兰儿,你说行吗?”叶赫夫人点点头,说:“行。”这一天,正是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1835年11月29日),这兰儿就是后来身登宝座、垂簾听政48年的慈禧太后。

光阴似箭,兰儿一周岁了,叶赫校官假座水师营房北面的齐景公庙设宴,为兰儿按乍浦民间习俗做“挪周”。贺宴完毕后,叶赫校官把剩余下来的丰厚礼金,托付齐景公庙的老道,把将要坍塌的石桥进行重建,并改“齐王庙桥”为“长生桥”,以祝愿爱女兰儿长命富贵。兰儿八岁那年,英帝国主义入侵中国,鸦片战争己波及乍浦。四月初八(即1842年5月17日),英国军舰开进乍浦洋面,城里的百姓纷纷逃出城外到乡下避难,校官叶赫那拉惠政让奶妈把女儿带到乡下去,自已则率领一支旗兵,随副都统长喜赶赴城南外观山,督守保安城。次日,英国侵略军分头从陈山嘴、牛角尖、观山湾、天妃宫一带入侵登陆。校官叶赫那拉惠政和严阵以待的满、汉官兵一起,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经过几番激烈战斗,叶赫那拉惠政在保安城不幸中弹,为国捐躯。叶赫那拉夫人听说英军将攻入城来,恐遭凌辱,就在满洲水师营房内投井殉节。

英军入城后,杀人纵火、奸淫掳掠,把一座繁华的乍浦城化为一片焦土。十天后,英国侵略军劫掠大批珍宝后已离乍北上。兰儿随奶妈一起回到乍浦,只见城里到处是硝烟迷漫,断垣残壁,尸骨遍地,惨不忍睹!父亲叶赫那拉惠政和母亲都已身亡,自己成了孤儿。兰儿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奶妈一面耐心安慰兰儿,一面记起叶赫大人还有个兄弟,名叶赫那拉惠徵,在北京。于是,这位奶妈就凑齐了盘费,护送兰儿到北京去投亲。

寻找到北京西单劈柴胡同,找到了叶赫大人的家,拜见了惠徵(zhǐ 古代五音之一)二老爷(任吏部二等笔帖式〈八品〉),诉说了叶赫大人抗英殉国的经过。惠徵非常怜悯侄女兰儿,愿意抚育她成人。聪明机灵的奶妈为了让二老爷惠徵对兰儿更加关怀,就让兰儿认二老爷惠徵为亚父。等到她把兰儿安顿妥善后,奶妈便拜辞二老爷惠徵,从北京返回乍浦乡下老家。

苏州的桥凤凰桥的传说(乍浦凤凰桥的故事)(2)

岁月如流,星移斗转,兰儿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已17岁了。这年,正好咸丰皇帝登基,照例要在四品以上满蒙官员家的14-20岁的未婚少女中,挑选一批八旗秀女进宫。如果按照兰儿生父惠政六品骁骑校的身份,是不够应选资格的,幸好亚父惠徵这几年鸿运高照,连年升迁,在咸丰二年二月初六日,擢升安徽宁池太广道(正四品)道员,所以,兰儿才得以在咸丰二年二月初九日应选进宫。二月十一日,封为兰贵人,并于五月初九日进宫。惠徵等到送兰儿进宫后,才于是年七月携家眷到芜湖正式接任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之职。(见故宫内务府:《奏销档》及《宫中朱批奏折》)。从此,兰儿就不再提及生父的事了,正史上自然也没有人敢提及此事,致使后人对兰儿──慈禧的家世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据乍浦总管弄旗人后裔、耆老张小弟(1902-1995)回忆:他的爷爷越泉公(1831─1913)八岁时,曾随其当“百爷”的父亲到满洲营,见过当时还只四岁的慈禧,小名兰儿,自幼聪明伶俐,能唱各种时调和戏曲,真是人见人爱。后来,慈禧一生喜爱京戏,是在情理之中。张小弟还听爷爷讲,慈禧当上皇太后以后,非常思念她的出生地乍浦,因有难言的隐情,只得以品尝家乡风味聊补思乡之苦。“雪里蕻菜卤,炖小黄鱼”是乍浦人老小皆爱的道地的“家乡特色风味”, 慈禧传下谕旨:要乍浦每年鱼汛为她上贡。从此,每年是时,就有烙印“乍浦冰鲜”的木桶装满小黄鱼,并用朱漆封口,用快马日夜兼程,启运进京。

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对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的“鸦片战争—乍浦之役”,“父尽忠、母尽节”同赴国难之惨痛没有忘记,于光绪元年(1875)听取李鸿章建议的“自强运动”,在上海创设江南制造总局,制造新式武器。十四年(1888),将造出的16·7吨重的仿德国“埃姆斯脱朗”式后膛炮,全部机械装置,可以自由转动,当年在中国属佼佼者,安置在“鸦片战争”故战场南湾阵地上,名“南湾新炮台”。

苏州的桥凤凰桥的传说(乍浦凤凰桥的故事)(3)

又据上世纪60年代的《军舰知识》杂志记载,1898年秋,慈禧太后曾经计划在乍浦、天津两地开辟军港,训练新式陆海军,并筹划兴筑“芜乍铁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匆匆外逃,致使计划未能成为现实。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病逝,终年74岁。清廷在举行国丧期间,乍浦满洲副都统署也在“公输子大殿”设置灵堂开弔。据考,当时省城杭州和县城平湖,只有遵照谕旨:“官停嫁娶期年,辍音乐二十七日”,与全国其他省、府、县一样,都未设灵堂。据耆老许奇光回忆:幼时听乃父砚清公说,那天,乍浦全城文武官员齐往灵堂祭弔,仪式十分壮严肃穆。旗人后裔张小弟老人说:“那年我才7岁,是跟我父亲去的,故而我是亲身经历的”。

人们都说慈禧是天上的凤凰转世,所以,后来慈禧爱自比凤凰。乍浦的乡亲们为了留下这美好的传说,便把慈禧的诞生地——乍浦满洲水师营唤作“凤凰墩”;把其父为她祝愿而重建的“长生桥”唤作“凤凰桥”。

(陈宰)

苏州的桥凤凰桥的传说(乍浦凤凰桥的故事)(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