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应该去上几次的帕米尔高原(重返帕米尔高原)
一生应该去上几次的帕米尔高原(重返帕米尔高原)没有血缘的一家人他成为了“光影纪念——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中国纪录片60年发展历史中的6位“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之一,也获得了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十年特殊贡献奖”。2021年3月9日,刘湘晨导演的又一部关于帕米尔高原的优秀作品——《一直看着你来的路口》面世,该纪录片记录了刘湘晨在帕米尔高原上用行走回馈守望,见山如见父的真情之旅。
“人类绝不会再有这样的幸运,把最高、最低、最冷、最热,最荒凉极致又绿意溢透的地方同时置于一方天空之下。这,就是新疆。”刘湘晨曾带着诗人的浪漫这样倾诉情怀。
在他看来,讲新疆的故事就是在讲世界的故事,只要能够把新疆的文化风情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就能让大家看到世界的样子。
带着这份对新疆炙热的爱,刘湘晨拍摄了许许多多享誉国内外的作品。
《太阳部族》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连续播放4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成为维吾尔木卡姆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重要影像媒介;《山玉》《大河沿》《驯鹰人》《献牲》等作品在国内外获奖无数。
他成为了“光影纪念——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中国纪录片60年发展历史中的6位“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之一,也获得了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十年特殊贡献奖”。
2021年3月9日,刘湘晨导演的又一部关于帕米尔高原的优秀作品——《一直看着你来的路口》面世,该纪录片记录了刘湘晨在帕米尔高原上用行走回馈守望,见山如见父的真情之旅。
没有血缘的一家人
为什么要创作《一直看着你来的路口》这样一部纪录片?
故事要从1996年说起。
1996年,刘湘晨第一次踏入帕米尔高原,并在此停留七个月,把那里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拍进了镜头,完成了纪录片《太阳部落》的制作,揭开了这个隐秘世界的面纱。
也正是从这部纪录片开始,帕米尔高原成为刘湘晨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他在《留给你的高原》一书中写道:“对我而言,帕米尔高原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高地,也是我的感知和人生的高地。每每面临困境,在最渴望有所支撑而又最无所依傍的时候,强烈的思念便油然而生,一股浓重的类似于乡情的暖意让我禁不住眼底潮润。”
在过去二十年中,刘湘晨曾多次去往帕米尔高原进行拍摄。
拍摄过程中经常住在吾守尔·尼牙孜老人家中,时间长了,刘湘晨与吾守尔老人一家慢慢成了家⼈,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吾守尔·尼亚孜老人家有三个儿子,七个⼥儿,刘湘晨和吾守尔·尼牙孜老人的大儿子同龄,于是老人家就把他们两个都当做自己的长子。
在一次采访中他回忆:“他们家什么人什么脾气,家里人怎么吃饭,家里的东西放在哪儿,哪儿是牧场,我都很清楚。我最感动的是:我偶尔会在乌鲁木齐收到一个布袋,是他们自己用针线缝起来的,里边放着给你寄的一把杏仁。他们叫寄,实际上是周转,通过很多人一步步带到你面前的。”
2013年,拍完大型纪录片《帕⽶尔》后刘湘晨一行人准备离开,吾守尔·尼牙孜⽼爷爷对他说:“我会一直看着你曾经到来的路口,盼着你们回来,再回到这个地方。”
2015年吾守尔·尼牙孜老人去世,刘湘晨没能送老人最后一程。这促使他决定再度踏上行程,用镜头和行动兑现诺言,再一次记录中国西部的风景和人文地理。
这是两代人的故事
《一直看着你来的路口》与刘湘晨导演以往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次他带上了正在读博士的女儿刘贝贝,并且整个纪录片是在她的讲述中展开的。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带着女儿一起走这条艰苦又危险的路时,刘湘晨回答道:“这是两代人之间的故事,我作为第一代人,投入了20多年,现在对于贝贝这样的第二代人来说,是一个传承。”
到达热斯卡木以后,刘湘晨导演熟练地用塔吉克族传统的方式与高原上的家人们打招呼,喃喃低语“哎呀我的弟弟们”,像是在外生活的大哥终于回了家乡,回到了家。
刘湘晨导演的女儿也不由感叹道:“热斯卡木才是我爸的家。”
刘湘晨对吾守尔的家人们说:“我一个人来不行,女儿还要来,咱们家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以后我可能来不了,有个她来看你们。”
这位常年风餐露宿、转辗流徙于群山和荒漠之间的执著者,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体力大不如前,他深知自己和家人们的相见只会越来越不容易,也深深感受到将彼此珍贵的情谊传递下去需要第二代人的接力了。
当去拜访当年给刘湘晨治病的提加奶奶时,刘湘晨又一次郑重地介绍了自己的女儿说:“这一次来最重要的是我把女儿带来了,让她也能见见你们。”
在得知刘贝贝手臂过敏起了红点时,奶奶又用草药替她细心疗伤。
这一刻,两个语言不通的人在沉默无言中通过眼神和肢体动作传达着对彼此的关心和情谊。
临别之际,提加奶奶把父女俩的名字写在了毡房靠近门口的位置,说要把她孙女的名字记下来。
或许,我们在世间的联系就是这样:不曾遗忘,就能重逢。
因为山在那里
《一直看着你来的路口》是刘湘晨和帕米尔高原的告别,是和帕米尔高原的父老乡亲的告别,而他也在与同行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这项使命。
但,这条路走得可谓是惊险重重。
帕米尔高原地形复杂,穿越难度非常高,此行的最后一站是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户外目的地之一的乔戈里峰。
通往乔戈里的路面上,汽车不能通行,只能靠徒步、骆驼和马匹前进。
途中,队员骆娟在攀爬过程中由于没抓稳,整个人摔到了山下,头部、身上多处受了伤。
由于高原上交通不便,气候严酷,加之医疗条件缺乏,只能让骆娟提前退出,回去诊断治疗。
但是骆娟并不打算就此放弃。正当团队其他成员们继续向乔戈里峰进发时,骆娟要求返回队伍继续征程。
骆娟重新回到队伍后,刘湘晨导演兴奋地说:“英雄回来了!”
当他回忆这段惊险的插曲时仍是对骆娟的一片称赞:“从一个团队来讲的话,大家都有共同的愿望,来了都奔着一个目标,能走到乔戈里。倘若有人中途半途而废,那都会很遗憾。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真的没有想到她又回来了。这表现了一个我们团队的队员,一个常年的户外工作者,一个写作者的非常强悍的意志力,这是让我们想象不到的,非常好!我欣赏这种英雄主义的精神。”
“因为山在那里”——这是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在1924年攀登珠穆朗玛峰回答记者提问时的一句话。
这句话后来被无数的登山人认为是对这类问题的最好回答,也被普遍认为是登山之人对山的热爱的最好的一种表述。
我想,因为慕士塔格峰就在那里,刘湘晨的热爱和坚持才会更有意义吧!
有些情感,不可言说
云海中的群山、烟尘中的羊群、高原上穿着艳丽服饰的塔吉克家人、拄杖行走的吾守尔老人、父女俩在海拔5100米的高地望着乔戈里峰的背影……
几十年来刘湘晨都在用他的每一帧画面讲述着高原上最真实的故事,表达着对新疆这片土地的热爱。
只有跟随他的镜头,进入他镜头中的每一个场景,你才能渐渐走近他、理解他、体会他、慢慢明白他追求着的是什么、表达着的是什么、又渴望着什么……
因为有些情感,不可言说,却异常强烈。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