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开国大典话剧多长时间(话剧直播开国大典来沪)
直播开国大典话剧多长时间(话剧直播开国大典来沪)青年演员苏青在剧中饰演从陕北来的播音员高大梅,最触动她的是全剧接近尾声的一幕。“我们那些没能到天安门广场的播音员站成一排,用收音机收听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的广播。很震撼、很光荣,也有点委屈。这群人特别可爱,那个时刻令我也感同身受。”这是曾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饰演李大钊的演员张桐第一次出演话剧,他在剧中饰演卢海宇。“直播开国大典在当时如同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任务重、设备低、缺人才,还有国民党特务潜伏其中,但这件事情又必须万无一失。我作为一个观众和一个演员,看到了这群人经历重重磨难完成一切的时候,内心五味杂陈。”聚焦伟大历史时刻小人物的故事《直播开国大典》讲述了1949年8月中旬,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接到“直播开国大典”实况转播任务。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原国民党北平广播电台的技术人员以卢海宇、高大梅,赵英杰和梁晓瑜为代表,隶属两个阵营,对任务不甚明朗,却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携手奋战
田沁鑫导演话剧《直播开国大典》将于10月14日至16日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三场。这是继8月底话剧《四世同堂》在上海引起轰动后,又一部国家话剧院大戏来沪。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实力演绎开国大典背后,那些风云变幻不为人知的传奇。
《直播开国大典》排练中 摄影:肆壹
《直播开国大典》以1949年开国大典幕后电台广播故事为题材,由国家大剧院委约创作、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此前,国内舞台还未有正面描写开国大典的戏剧作品。《直播开国大典》高度还原历史场景,通过“即时拍摄、瞬时剪辑、实时投屏”技术,创新舞台表现手法,展现扣人心弦的情节。
田沁鑫说:“当时,打动我的就是‘直播开国大典’这六个字。很难想象,1949年,面对技术瓶颈、设备简陋,还有潜伏特务实施破坏的大环境下,有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广播人员队伍,不舍昼夜,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直播开国大典实况转播任务,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成立之声’。”
聚焦伟大历史时刻小人物的故事
《直播开国大典》讲述了1949年8月中旬,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接到“直播开国大典”实况转播任务。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原国民党北平广播电台的技术人员以卢海宇、高大梅,赵英杰和梁晓瑜为代表,隶属两个阵营,对任务不甚明朗,却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携手奋战,开启一段隐秘的共处时光。
两大隶属于不同阵营的电台,为了同一个崇高的目标携手奋战,攻克各种技术瓶颈和设备问题,最终在天安门城楼迎来万众瞩目的历史时刻,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成立。
这是曾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饰演李大钊的演员张桐第一次出演话剧,他在剧中饰演卢海宇。“直播开国大典在当时如同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任务重、设备低、缺人才,还有国民党特务潜伏其中,但这件事情又必须万无一失。我作为一个观众和一个演员,看到了这群人经历重重磨难完成一切的时候,内心五味杂陈。”
青年演员苏青在剧中饰演从陕北来的播音员高大梅,最触动她的是全剧接近尾声的一幕。“我们那些没能到天安门广场的播音员站成一排,用收音机收听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的广播。很震撼、很光荣,也有点委屈。这群人特别可爱,那个时刻令我也感同身受。”
苏青看到过一张老照片,是一群播音员在延安窑洞门口的合影。高大梅这个角色虽没有原型,但苏青感到,她如同那一代人的缩影。“我觉得扮演高大梅最重要的,是抓住那一代人的精气神,理解这群重大事件中的小人物,如何施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即时摄影探索舞台表达的可能性
为了让观众理解这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直播开国大典》创新使用了“即时拍摄、瞬时剪辑、实时投屏”技术。演员的表演被在舞台上游走的摄像机捕捉并放大,在屏幕上呈现。《直播开国大典》即时摄影导演田园说:“整个的舞台是开放的,视觉上拉长了纵深,我们希望通过影视化的镜头表达探索舞台的更多可能性。”
田沁鑫在剧中将自己对于视觉的创新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灯光的分割来表现空间和视角的转换。舞美设计李杨说,简洁有力的视觉装置映衬出宏大的历史背景,单纯质朴的、实验性的视觉语言组成纵向舞台环境,使得舞台边界消隐。“这是一个与表演、影像有更多结合的,寻找现实与记忆的演出空间。”
在剧中饰演老夏的演员刘威告诉记者,拍影视剧多年,他不“晕”镜头,跟摄像机的关系就像“夫妻”,但在剧场中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形式。“以前演话剧,离观众很远,某一个瞬间走点神,观众可能都不会发现。可是有了即时摄像的存在,它要求演员必须全情投入去完成这一次创作。”
《直播开国大典》上海站是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旅局指导,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主办的“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演艺大世界·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说:“不可否认,一些主旋律作品存在脸谱化的缺陷,但田沁鑫导演的作品,审美、视角、舞台表现手法都很高超,希望能给上海观众带来惊喜与感动。”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话剧院提供
来源:作者: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