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黑莓和诺基亚谁先推出的(诺基亚摩托罗拉)

黑莓和诺基亚谁先推出的(诺基亚摩托罗拉)乔布斯取消了手机实体键盘,只需用手指轻轻一滑,就可以进入到美轮美奂的操作界面,这一创新随后被HTC、三星等多数手机厂商借鉴。iPhone手机中丰富的应用,更是极大地调动了用户的参与热情,提高了用户黏性。而诺基亚引以为傲的E系列,却被指抄袭了黑莓的全键盘创意,被乔布斯当成反面教材。2007年初,乔布斯在介绍iPhone时,曾对诺基亚的全键盘狠狠奚落了一番。“诺基亚根本不懂创新。”美国投资银行SanfordC.Bernstein分析师皮埃尔·法拉古毫不留情地说。法拉古认为,诺基亚称霸手机行业只是偶然。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诺基亚把握住了手机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机会,才得以一举将摩托罗拉挤下宝座。但在2007年之后,当诺基亚碰到颠覆性创新的谷歌和苹果,其创新乏力的致命缺陷就全面地暴露了。  第一章守旧者的墓志铭2008年11月27日,感恩节当晚,美国纽约长岛的沃尔玛超市内人潮汹涌,人们都为廉价商品

 (这篇文章笔者写于2011年11月,发表于《IT时代周刊》封面,现在很多信息已经发生变化,但仍有一定阅读价值)

 

全球手机企业间的竞争,迄今可以总结为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大战”成就了诺甚亚、RIM、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 但在最近几年的“二次大战”中,它们却被苹果、三星以及华为、小米打得一败涂地。

这些手机巨擘们,无一不在行业内有着深厚的积淀。当新浪潮来袭,它们却一味沉湎于过去的辉煌,夜郎自大,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行动迟缓,错失转型良机。

  

第一章守旧者的墓志铭

2008年11月27日,感恩节当晚,美国纽约长岛的沃尔玛超市内人潮汹涌,人们都为廉价商品蜂拥而来,以致发生了严重的踩踏惨案。而在3个月前,为了成为iPhone3G尝鲜者,很多人提前一周在纽约第五大道苹果旗舰店门外安营扎寨。那正是金融危机趋烈之时,有媒体把这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描述,对那些守旧的手机巨头发出警告,但那时它们都嗤之以鼻。

“诺基亚根本不懂创新。”美国投资银行SanfordC.Bernstein分析师皮埃尔·法拉古毫不留情地说。法拉古认为,诺基亚称霸手机行业只是偶然。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诺基亚把握住了手机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机会,才得以一举将摩托罗拉挤下宝座。但在2007年之后,当诺基亚碰到颠覆性创新的谷歌和苹果,其创新乏力的致命缺陷就全面地暴露了。

乔布斯取消了手机实体键盘,只需用手指轻轻一滑,就可以进入到美轮美奂的操作界面,这一创新随后被HTC、三星等多数手机厂商借鉴。iPhone手机中丰富的应用,更是极大地调动了用户的参与热情,提高了用户黏性。而诺基亚引以为傲的E系列,却被指抄袭了黑莓的全键盘创意,被乔布斯当成反面教材。2007年初,乔布斯在介绍iPhone时,曾对诺基亚的全键盘狠狠奚落了一番。

业内人士认为,与苹果和谷歌的革命性创新相比,诺基亚的创新属于渐进式创新(即微创新),这种微创新有一个较长的演进过程。但是,今天的技术变化日新月异,创新的频率越来越快,并表现出不可预测性,因此,这种微创新就显得那么无力,以致诺基亚手足无措 根本无法适应新的变化。

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在一片质疑声中将命运交给了微软,确立以WindowsPhone为主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而在与微软结盟的前一天,艾洛普给英特尔CEO欧德宁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诺基亚要放弃MeeGo,欧德宁爆出了一句粗口,“去你的!”

据悉,艾洛普找过谷歌,但后者拒绝给诺基亚提供任何优惠条件,这不仅意味着诺基亚的万名工程师将失业,之前开发的软件也等于报废。艾洛普说:“谷歌简直是在侮辱诺基亚。”

     

忽略性的自满

在“9·11”事件中,全美的通信系统近乎瘫痪,但当时的副总统切尼手中的黑莓手机,仍可接收来自现场的灾难信息,这让黑莓名声大震。

黑莓被誉为手机中的贵族,其邮件推送技术凭借及时、低耗、安全的优势,在政企市场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年手持黑莓手机走马上任,令黑莓在全球大出风头。

不过,这个没落的贵族现在已是墙倒众人推。关于黑莓的负面消息铺天盖。缺乏创新、思想保守、应用程序不足,是外界给它最多的评价。

RIM拥有传奇般的品牌,也有不输于苹果的忠实粉丝。它还通过几次出色的收购,获取了足以和任何对手抗争的本钱,但却未能将其转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RIM老旧的操作平台,被业界讥笑为“古董”。

黑莓和诺基亚谁先推出的(诺基亚摩托罗拉)(1)

在黑莓的巅峰时期2009年,业界就指出,邮件推送技术在移动互联时代已不再是优势,但RIM固执地认为自己有独立的用户群。美国《PC》杂志分析师萨沙·塞根认为,RIM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已好几年没有推出任何创新型的产品,而且在软件上无法与苹果、谷歌相抗衡。

“我感觉RIM已失去了远见,产品老旧,也没有一个3年以上的长远规划,完全看不清未来的趋势。”一位今年从RIM离职的高管无奈地表示,RIM很自恋,总是拿几年前的东西来说事,比如安全、续航能力、网络性能等,但它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件事——用户需求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

RIM犯下的错,不仅在于它忽略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在于它忽略了消费市场的新动向。2005年,在一次公司简报会上,拉扎里迪斯一再强调:“黑莓手机永远不会有音乐播放器和摄像头,因为我们面对的客户主要是政府和企业。”今天,RIM虽然在被动地跟随别人添加功能,但无论是性价比还是用户体验,都已经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抗衡。

而诺基亚今天的处境,也是它自掘的一个坑。苹果的颠覆性创新,早就被业界看在眼里,但诺基亚反应迟钝。2007年,时任诺基亚CEO的康培凯十分不屑地说:“触摸屏不过是一种过时的技术,根本不会引领潮流。”他还断言,iPhone的销量占全球手机份额的比例达不到1%,难以对诺基亚构成威胁。

“而在触控技术上,诺基亚比苹果早了整整3年,享受这场盛宴的却是竞争对手。”诺基亚内部员工透露,“早在2004年,诺基亚就已开发出先进的触控技术,但高管们认为这一市场还很小,担心售价过高购买的人不多,于是放弃了触摸屏手机的开发。”

在应用商店上,诺基亚也抢先于苹果。2007年,诺基亚在全球率先推出移动互联网品牌Ovi,比苹果AppStore早了整整一年。当艾洛普(诺基亚前CEO)2011年5月16日宣布终结Ovi品牌时,里面仅有5万个应用程序,而同期苹果商店的应用程序已是诺基亚的10倍。

当外界指责是傲慢害了它时,诺基亚却委婉地说:“这是一种忽略性的自满。”

  

第二章组织文化之病

在快鱼吃慢鱼的今天,必须建立快速的决策机制。索爱品牌的确立,靠的就是移植索尼的基因。但受合资结构的牵扯,索爱无论是决策速度,还是推新品的力度,都明显跟不上市场步伐。

结构掣肘

2001年,爱立信和索尼将各自的手机部门整合在一起,索爱品牌由此诞生。此后几年间,凭借Walkman音乐手机和Cyber-shot拍照手机,这个混血儿迅速崛起,引领全球手机风向。

2007年,索爱达到顶峰,市场份额攀升至第四名。但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索爱股权掣肘的矛盾开始显现。对等的股权,使得公司的审批流程过多,决策周期冗长,严重拖累了公司的发展。

“风云际会的今天,商业活动表现出的最大特征就是响应速度。”索尼董事长斯金格认为,“合资公司内部的相互制衡,成了索爱决策推进的最大阻力。”

“索爱内部一方提出市场计划后,必须先得到另一方的认同,即便最后勉强达成一致,也会耗费较长时间。”曾任索爱中国区一位管理层透露,“作为上市公司,在各自低迷时,它们往往会更关注自身的财报,不愿为合资公司在未来技术上作过多的投入。”

索爱在将索尼的影音技术老本吃光之后,就一直在做自由落体运动。其间,索爱高层动荡,小宫山英树(索爱前CEO)、卢健生(索爱前副总裁兼中国区主管)等高管受不了公司混乱的管理,纷纷选择离职。小宫山英树就曾私下抱怨:“夹在索尼与爱立信之间,索爱的领导真难做。”

RIM也受累于公司结构。公司有两位联合CEO,他们所占股权均等,各占5%左右。联合CEO迈克·拉扎里迪斯是一个才华出众的领导,被形容为“当代的达·芬奇”;另一位联合CEO吉姆·巴尔西利,则是不可多得的商业天才。他们强强联手,一个负责产品开发,一个负责外部市场,将RIM推向了巅峰。

黑莓手机的光环曾一度压制着iPhone,并被认为是iPhone的唯一对手。而今天,这一切都已烟消云散。特殊的组织架构,让RIM越来越难适应快节奏的消费品市场变化。

拉扎里迪斯心高气傲,即便在公司巡查,他身边也经常有保镖相护,让人觉得难以接近。巴尔西利更具亲和力,他常常会带领高层去参加野外活动。但拉扎里迪斯对此很不理解,认为这与工作无关,因此拒绝参加他们组织的一切活动。而细心的人则会发现,RIM两位领导人很少同台露面,即使是公司一年一度的世界大会,他们也形单影只。

RIM两位领导虽然没有明显的裂痕,关系却并不融洽。据美国一家科技网站报道,2011年,他们二人因对一些具体问题存有不同看法,竟然在总部大厅大声争吵。这件事在公司内广为人知,以致不少雇员对公司前景产生了疑虑。要知道,在RIM欣欣向荣时,两位老大的交锋,若不是副总裁级的高管,是绝无机会领略的

在行业人士看来,两位领导人难以形成合力,在业绩好时矛盾不易体现,但一旦陷入逆境,问题就会被放大。事实上,RIM十多年积累起的优势,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就土崩瓦解了。

  受限于思维定势

在芬兰,诺基亚几乎是一种国家象征。诺基亚CEO在芬兰的地位,不逊于国家元首。有数据显示,早在2002年,诺基亚缴纳的税款就占到整个芬兰企业所得税的21%。

正因地位特殊,诺基亚目空一切,也无人愿出头承担变革带来的风险,结果问题越积越多。2009年,诺基亚还做着春秋大梦,不肯舍弃老朽的Symbian系统,导致与对手差距越来越大。据诺基亚一位负责Symbian用户体验的经理透露,他曾向管理层指出公司流程滞后,并要求及时更新,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解决问题,结果导致200多人的团队无所事事地消耗了半年。

据《商业周刊》报道,从2009年到今年5月,诺基亚从未按时交付过一部新款智能手机,这种拖延也给了竞争对手更多研究它超越它的机会。

芬兰并不是一个高科技国家,诺基亚在硬件上的制造能力,使它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的那套逻辑,对外界良言置若罔闻。而以软件开发立身的苹果和谷歌,却十分懂得借外部力量壮大自己。

黑莓和诺基亚谁先推出的(诺基亚摩托罗拉)(2)

摩托罗拉在内部机制上也出了问题,这也是其突然“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以前看待事情的方式都是自内向外,而非自外向内。”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CEO格雷格·布朗指出,“公司盲目地认为自己了解客户需求,导致无法敞开心扉,无法以不带偏见的方式听取客户的建议。”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不少企业都在虚报财务表报,摩托罗拉创始人保罗·加尔文却对财务人员说,“告诉公众真相”。保罗·加尔文渴望通过持续创新创造价值,赚钱并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他的儿子鲍伯·加尔文接任时,摩托罗拉依然是一个注重未来技术的公司。这种创始人文化,推动摩托罗拉从优秀走向卓越。

但摩托罗拉后来的接班人并没有真正领悟公司的文化真谛,一再屈从资本市场的意志,彻底将创始人的理想主义扔进了历史废墟。当危机四伏时,公司内部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而RIM的巴尔西利也很不理解用户对应用程序表现出来的狂热,“如果大家能上网,还要应用程序干嘛?”这种短视的结果是,RIM的应用程序在数量上与苹果、谷歌不在一个等量级。

在尼尔森电信研究中心主任罗杰·恩特纳看来,人们头脑中通常存在“以程序为中心”的思维定势,这也是一些传统手机巨头衰落的原因。待他们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时,差距已拉得很大了,一旦在追赶中再走弯路,公司就难免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文/徐上峰)

本文为徐上峰原创,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作者saokekeji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