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情思大碗茶爱江山更爱美人(前门情思大碗茶中的)
前门情思大碗茶爱江山更爱美人(前门情思大碗茶中的)新中国以来,北京卖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儿走街串巷做生意。在街头巷尾经常碰到挑挑儿卖大碗茶的,挑子前面通常是个短嘴的大壶,后面的篮子里通常放几个粗瓷碗,一边走一边吆喝。70年代在返城知青中流行“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这句话,北京的知青走上街头,卖起了“大碗茶”,使北京的“大碗茶”家喻户晓。一时间,大碗茶成了自尊自强的精神象征。 01 北京大碗茶大碗茶是解放时期在老北京是非常受欢迎一种茶水,所以至今提到大碗茶许多人都很自然地想到老北京的大碗茶。据1940年出版的一本杂志记载 北京“九门八条大街之商店 无不栉比鳞次 尤以茶社居多数。”卖大碗茶的历史,当从明朝开始;在清朝,茶馆开始盛行。当时喝茶“每位十钱一枚 八个大钱包一桌”。尽管如此 每天喝茶的几乎“无法插足” 一个茶馆的服务人员多的要照顾“五六十人”。
作者 | 幸会音乐特邀嘉宾 张海宇
本期“幸会音乐”栏目给大家介绍阎肃作词、姚明作曲的《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京歌。
对于这首作品,李谷一老师曾称赞:真是了不起,将戏曲艺术和茶文化融合在一起,这就是家国情怀,这就是中国文化符号的体现!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那么, 大碗茶是如何作为北京城之文化符号的呢?
01 北京大碗茶
大碗茶是解放时期在老北京是非常受欢迎一种茶水,所以至今提到大碗茶许多人都很自然地想到老北京的大碗茶。据1940年出版的一本杂志记载 北京“九门八条大街之商店 无不栉比鳞次 尤以茶社居多数。”
卖大碗茶的历史,当从明朝开始;在清朝,茶馆开始盛行。当时喝茶“每位十钱一枚 八个大钱包一桌”。尽管如此 每天喝茶的几乎“无法插足” 一个茶馆的服务人员多的要照顾“五六十人”。
新中国以来,北京卖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儿走街串巷做生意。在街头巷尾经常碰到挑挑儿卖大碗茶的,挑子前面通常是个短嘴的大壶,后面的篮子里通常放几个粗瓷碗,一边走一边吆喝。70年代在返城知青中流行“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这句话,北京的知青走上街头,卖起了“大碗茶”,使北京的“大碗茶”家喻户晓。一时间,大碗茶成了自尊自强的精神象征。
前门大碗茶(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创作来源
《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创作来源于在北京前门火车站喝的大碗茶。
北京前门地区大碗茶摊位,摄于1986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一年,作为知青的阎肃回北京,下了火车,走在前门火车站,炎热的天气让前门楼前的一个露天小茶铺显得格外亲切,简单的一个大案板,摆着一溜儿大茶碗,黄黄的茶汤,一口翻将在肚,又解渴又便宜,透着一股子亲切劲儿。
而后,阎肃又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位老华侨,回国找寻儿时的许多回忆,文字里充满了对故土、故乡的崇拜情感。受到启发,他就写下《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曲。
这首作品的音乐则是吸收了北京曲艺音乐和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素材,伴奏加入了三弦、琵琶,使其充满了的独特的中国戏曲文化的韵味。
那么,这首京歌,它的劲儿从哪里来?它的味儿从哪里来;与北京又有什么渊源呢?
03 北京曲艺音乐的渊源
曲艺是一种文学、表演以及音乐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包括相声、评书、鼓曲等表演形式,观
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曲艺音乐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古的《击壤歌》:“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有于我哉”!这就是打着土块儿唱的。后来内容和音乐都丰富了,在清朝统治的200多年间,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 竟达到一百数十种之多 如各种大鼓、弹词、子弟书、牌子曲、坠子、琴书、渔鼓、道情、清音、小曲等。
北京的曲艺 种类繁多 最早可以上溯到辽代。
《辽史.乐志》中有说唱类伎艺的记载;
《三朝北盟汇编》中记载了金代完颜充招引说话人刘敏讲说《五代》之事;
元代时有词话类杂曲、小商贩的卖腔和鼓板节拍等说唱形式;
至明代 更是丰富到十六种说唱词话,都属于说唱类民间艺术。
典籍中记载的曲艺种类虽然多,但基本并未传承于后世,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北京曲艺,都是清代及民国时期成形或兴起的。
按《北京志·曲艺志》中收录的曲艺曲种 共16类 分别是评书、相声、双簧、岔曲、单弦牌子曲、联珠快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铁片大鼓、奉调大鼓、北京琴书、西河大鼓、河南坠子、数来宝、山东快书、快板书。
北京曲艺与中国其他地方有很大不同,很多参与到北京曲艺活动的都是北京的旗人,由于清代的八旗制度,旗人成为由朝廷供养却无事可做的有闲阶层,政府发的钱粮不足以支撑他们进行书画、古玩一类的高雅娱乐,因此为旗人参与到市井曲艺类活动中创造了条件。
这些旗人从事艺术活动,又不以此为业,当中不乏才华横溢者,他们的作品在格调及数量上都极大地丰富了北京曲艺。
04 《前门情思大碗茶》教唱
最后,我们跟随张海宇老师学唱这首《前门情思大碗茶》,体会歌曲中的“茶情京韵”!
参考文献:
木良.北京大碗茶[J].中国茶叶 1981(05):18.
包威.从大碗茶和星巴克看中西饮品文化冲突与融合[J].农业考古 2014(02):25-27.
萧梅靳学东主编.中国音乐年鉴2002: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03月:第437页
杨原. 北京旗人与北京曲艺[C].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满学论丛【第六辑】.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 2016:261-271.
张秀艳. 北京曲艺演出场所的历史变迁[N]. 光明日报 2015-12-09(010).
白鳳岩 良小楼 王万芳 马增芬 章辉.曲艺音乐研究[J].音乐研究 1959(05):76-94.
【作者简介】
张海宇 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教育部中国终身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在海军原创歌剧《火凤凰》中主角珍妹子。有40多年的舞台表演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出版《女高音实用教材歌曲选》、《声乐教学基础示范》、《声音的结构——被忽视的音乐理性》等专著。2019年出版声乐教材《一起学唱歌》《一起学合唱》绘图读本。客座教授的学院有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河南大学戏剧学院。特别是在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班的戏曲声腔研究教学中,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