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谈恋爱(感觉谈恋爱难不难)
古代人是如何谈恋爱(感觉谈恋爱难不难)她说,相思之苦好比这闷人的天气,不过,只要情人一出现,这一切的不安都烟消云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古人的交往模式,除了送礼,接下来当然就约会了。约会的时光总令人心痒难耐,有一位男士如此表示:「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躕」他独自在城隅下等著情人,而对方久候未至,他的心情十分不安,不由得一再搔首徘徊。不只男性讨厌等待,女性的相思之苦也不遑多让,有另一位女士就这麼说:
试想,你是一位 1800 年前的少男或少女,想追求一个理想的伴侣,但不知道怎麼跟他/她拉近距离。又或者你的爱人远在千里之外,没有现代设备,杳无音讯,未知生死,除了忐忑相思,还可以做些什麼呢?
这个时候,你或许需要一部《诗经》!
就像现代人不知道怎样传讯息就需要上网 Google,又或者失恋时,总不自觉地一再点播悲情歌来自我麻醉,是一样的心情。只是古代没有留声技术,乐调已然失传,我们已经不知道那些音乐长得怎样,可是诗歌的文辞却经由文字抄写、印刷而被保留下来。那麼,春秋时代的人们到底怎麼谈恋爱呢?
在茫茫人海中,你总要寻找人生的知心伴侣吧!但要怎样把握机会製造相遇?要怎样做才能让你展开恋爱的第一步?不用担心,请找到〈国风〉篇,爱情金句都在这裡,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各种猜心攻防,在这裡都找得到。
古人的交往模式,除了送礼,接下来当然就约会了。约会的时光总令人心痒难耐,有一位男士如此表示: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躕」
他独自在城隅下等著情人,而对方久候未至,他的心情十分不安,不由得一再搔首徘徊。不只男性讨厌等待,女性的相思之苦也不遑多让,有另一位女士就这麼说: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她说,相思之苦好比这闷人的天气,不过,只要情人一出现,这一切的不安都烟消云散。
《诗经》的爱情世界中,人们谈情说爱,其实远较我们所想来得更自然自在。但相对之下,也就没有绝对的赢家。当中也有不少失败悲痛的例子,譬如著名的〈氓〉,就是被始乱终弃的妇人,独自登上土墙,远望旧时约会的场所。
「乘彼垝垣,以望復关。不见復关,泣涕涟涟」
她由於无法断绝自己的思念,试图寻找那个最终背离她的人,怨懟悔恨。
还有一种思念,则是出於无可奈何。在〈卷耳〉中,一位贵族妇女,拎著浅筐,正在路边採收卷耳(今名「苍耳」,一种草药)。可是她採了又採,却总没能採好採满。她现在之所以无心手边花草,是因为太过思念她那位远行在外的丈夫。
但她思念的方式,也非常奇特,竟然是展现天眼通!
原来,她看到了丈夫正跋涉千里,异常艰困。不但汰车的瘦弱老马,腿软却步,无力登山,还病到毛色都变黑变黄,以至随行驾车的僕人也过度疲劳,面容扭曲。心疼著丈夫的处境,她也无心工作,就把筐子搁在路边,希望有一杯苦酒,可以化解这场无尽的忧愁。
其实,《诗经》收集的大部份作品都是爱情诗,歌唱的都是自由恋爱的事情。
即使如同大理学家朱熹,心中绝不苟同这些私奔或者自由恋爱的人们,明目张胆地出现在《诗经》中,也不得不说《诗经》的确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於是,后世又有些号称卫道人士,拿出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的话,说《诗经》不会有不正当的内容,来否定这些恋爱事实。
虽然,我们不能像厌世哲学家那样,说孔子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是说过这样的话,却不等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思无邪」的「邪」根本就不是「正当」的相反,而是说「专心致意无他念」。那就是说,《诗经》所歌颂的爱情本质,无论是热恋也好,失恋、相别离也罢,都只是外在因素,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要别无杂念专心致一地去爱啊。
所以,不知道怎麼谈恋爱?专心去爱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