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致和臭豆腐为什么这么稀(清皇室大阿哥叫卖)

王致和臭豆腐为什么这么稀(清皇室大阿哥叫卖)最可笑的是菜市口有一家姓汪的,他也经营臭豆腐,取名汪致和。以10000元现大洋做资本,开业一年,因技术欠佳,将所有的臭豆腐都制成了奇臭无比不能食用的东西。结果是一败涂地,关张了事。原因是他只在字号上做文章,而不讲求制作臭豆腐的技术。

民国初年,在贩卖臭豆腐的小贩中有一位显赫一时的人物,他就是清皇室的大阿哥溥儁。此人当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清室败落后,他穷困潦倒而身无一技之长,不得不挑起“八根绳”(指挑担前后各一筐,每筐用四根绳系在扁担上)卖臭豆腐。他经常在地安门、鼓楼一带叫卖。那里上年纪的老住户可能还有印象,溥儁的吆喝声真是别具一格。

王致和臭豆腐为什么这么稀(清皇室大阿哥叫卖)(1)

据说他这样吆喝:“臭豆腐、酱豆腐、卤虾小菜、酱黄瓜……买臭豆腐饶香油。”他特别高声喊出:“我这是前门外延寿寺街路西,门牌23号真正老王致和的臭豆腐。”这几句话,几十个字,吆喝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此人在抗战初期因贫病交迫去世。《实报》的记者王柱宇采访了此事,并来到王致和南酱园参观,参观后题了四个字:“腐臭神奇”。

王致和臭豆腐为什么这么稀(清皇室大阿哥叫卖)(2)

王致和的臭豆腐也引起了一些外国人的兴趣。1947年,北京燕京大学有几位美国教授曾慕名来到王致和南酱园参观,并拍了许多照片,品尝了臭豆腐的味道,最后还买走了一些回去进行化验。不久,他们又来到酱园,连声称赞说:“中国的起司,味道不错!”

王致和臭豆腐为什么这么稀(清皇室大阿哥叫卖)(3)

王致和的臭豆腐从康熙年间到清末民初,早已大名鼎鼎。人们不吃臭豆腐便罢,要吃便非是王致和的不可。因此后来的同业很难与之竞争。于是便出现了类似“真假王麻子”以假乱真的现象。据笔者所知,过去在宣武门外有一个王政和;在延寿寺街南口有一个叫王芝和;在兴隆街有个致中和;在广安门内有个同致和等等。他们有的是借音,有的是借字,也有的干脆用同一个商标(王致和以金狮为注册商标)。

王致和臭豆腐为什么这么稀(清皇室大阿哥叫卖)(4)

最可笑的是菜市口有一家姓汪的,他也经营臭豆腐,取名汪致和。以10000元现大洋做资本,开业一年,因技术欠佳,将所有的臭豆腐都制成了奇臭无比不能食用的东西。结果是一败涂地,关张了事。原因是他只在字号上做文章,而不讲求制作臭豆腐的技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