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官舍杂咏十二首其四(李重元忆王孙春)
秋日官舍杂咏十二首其四(李重元忆王孙春)【赏析】《忆王孙·春词》这首词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意绪,那一份杳渺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加浓,逐步显示的。在场景的转换上,词作又呈观一种由大到小,逐步收敛的特征。全词用一连串带有伤感的暮春景物来衬托相思的伤感,深切动人。雨打梨花深闭门。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
作者:李重元
宋朝约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工词。南宋黄升编《花庵词选》,及《全宋词》收其《忆王孙》词4首,分咏春、夏、秋、冬四季。李重元的《忆王孙》原来是有春、夏、秋、冬四季词的,都是以女子的口吻述说四季景色,抒发相应的情感。
壹:《忆王孙·春词》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赏析】《忆王孙·春词》这首词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意绪,那一份杳渺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加浓,逐步显示的。在场景的转换上,词作又呈观一种由大到小,逐步收敛的特征。全词用一连串带有伤感的暮春景物来衬托相思的伤感,深切动人。
茂密青草使我想起王孙,柳畔的高楼上凭栏凝望,杜鹃蹄声哀切令人神伤。眼看着又到了黄昏时分,雨打梨花深闭门。
词的首句“萋萋芳草忆王孙”是化用刘安《招隐士》赋中的“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之语,写出这是在芳草萋萋的暮春时节,点明了时间、季节。
“柳外楼高空断魂”谓登上高楼,凭窗远眺,盼望日夜思念的丈夫能出现在眼前,只是仍不见丈夫身影,不觉悲从中来,益觉伤悲。“杜宇声声不忍闻”言杜鹃鸣声凄厉,更能引起思念亲人的悲凄之情。“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时将黄昏,天又降雨,拍打梨花落地,伤情离绪更进一层。少妇思夫的孤寂心情,伴随凄风厉雨,更加魂消肠断。不忍再看落地梨花,遂关掩门户,不再见人。给人以无穷遐思,悲苦难以尽言。
全诗一句一层渲染,层层推进,直至最后“深闭门”打住,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读来令人为之心恸。
小令如绝句,易成而难工,最重神韵。此词利用传统意象,将芳草、烟柳、杜鹃、春雨、梨花诸物与所抒离恨别绪结合在一起,使之情景交融,所以意境深远而韵味悠长。
贰:《忆王孙·夏词》
风蒲猎猎小池塘,
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
竹方床。
针线慵拈午梦长。
【赏析】这一首夏词,先写小池塘里,风中的水草猎猎有声,雨后的荷花更散发出沁人的芬芳,使得满院都是荷花的香味。炎热的夏季,难得的雨后清爽。这时候,又享用着投放在井里用冷水镇的李子和瓜,真象冰雪一样凉啊!竹制的方床(大床、双人床)上,谁还有心思去拿针线(慵拈:,懒拿)做女工呢?没了汗,有了倦,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应该是很惬意的事情啊!小令虽短,却勾画出一幅具有夏令特色的仕女图,别有情趣。
小池雨后,风蒲猎猎生响,荷花满院生香。词中女主人浸着瓜果,懒于针线,竹床昼寝,午梦方长。小令画出一幅具有夏令特色的仕女图,颇有风致。
叁:《忆王孙·秋词》
飕飕风冷荻花秋。
明月斜侵独倚楼。
十二珠帘不上钩。
黯凝眸。
一点渔灯古渡头。
【赏析】飕飕寒风吹着水边的荻花,时候已是深秋。今夜里斜月在天空高挂,我又独自倚凭着绣楼,华美的珠帘没有挂上帘钩。凝神远望不禁愁上眉头,一点渔灯闪烁在古渡口。
这首词写思妇秋夜怀人的惆怅。这篇词描写一位闺中女子的秋夜情思。秋风时至,月夜更冷,而幽独女子却倚楼凝眸,注目着古渡头的一点渔灯。词在凄清惨淡的景物映衬中,用倚楼凝眸的行为描写,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期待,深婉蕴籍。
这首词写秋闺盼王孙。秋天到了,冷风阵阵,荻花瑟瑟,主人公满身浸透了冷月,独倚楼上,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形象。“十二珠帘不上钩”,是描绘居室的景象,依然是等待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一痴情女子。“黯凝眸,一点渔灯古渡头”,凝眸是远视,一个“黯”字点出了心境,忧愁怨闷,因为远远望见的是一点一点的渔家灯火,而不是归来的客船,这难免令人绝望之极。
肆:《忆王孙·冬词》
彤云风扫雪初晴。
天外孤鸿三两声。
独拥寒衾不忍听。
月笼明。
窗外梅花瘦影横。
【赏析】《冬词》描写的场景更加萧索,恰似等待一年的疲惫心情。开篇虽是雪霁之景,但阴云与寒风犹在,不减寒冷。“天外”二字将女子的思绪带向天涯万里,寻觅游子的行迹。然而只能听到孤鸿几声,叫只能“独拥寒衾”的思妇不忍再听。“独”本已寂寞,“寒”更痛彻人心。明月或稍解风情,恐人孤单,朗照于空,却只是照出梅花“瘦影横”。花瘦人亦瘦也,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