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现在网上有的资料上说,大竹园村既是“浙东唐诗之路”水路天台段的第一站,亦是“浙东唐诗之路”水路的最后一站。从我这次骑行的亲身感受来看,慈圣(即石桥)是“浙东唐诗之路”水路的最后一站可能更符合史实。从慈圣村转入慈大线,骑至慈大线的终点就到了天台与新昌交界处的大竹园。这个离石梁(石梁飞瀑与方广寺)10余公里的大竹园村,它是“浙东唐诗之路”水路天台段的第一站。过大泄线与小铜壶线的岔路口后,大泄线一下子变成了另一副模样。原来的车水马龙都不见的,墨绿色青山间的大泄线也变窄了,苍翠欲滴的林海,林中鸣叫着的蝉声,山谷间流淌着的溪水,让整个自然显得更加的安静。我与一师二人追遂着头顶湛蓝的蓝天上飘过的一朵朵白云,顺着慈圣大坑边上的公路下行,不一会儿就到了石滑头。离石滑头不远的二溪交汇处有一座单孔石拱桥,从公路上远远地望去,这座单孔石拱桥的体量还是挺大的。我停车看公路边的介绍,才知道它是浙江省内除泰顺的彭溪桥

沿着“浙东唐诗之路”水路从天台石梁到新昌茅洋——天台新昌骑行记(一)

天台山自然景观独特,佛道文化底蕴深厚,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享誉海内外。秀美的山水,流长的文化,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并留下许多千古佳句。从唐玄宗到唐代诗人的各个流派代表,都倾倒于天台的山水与文化之中。《全唐诗》中涉及天台的就有1300多首,天台山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和精华所在地。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1)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2)

1300年前的诗仙李白,过钱塘江的西兴渡口后,由“浙东唐诗之路”一路载酒扬帆、击节高歌,至台州登上天台山。对于李白,我们现在很难考证他到新昌境内后,是走陆路还是水路的。 从现有的资料看,水路应该是从沃洲逆茅洋溪而上至天台慈圣大坑的大竹园、慈圣,然后在慈圣沿慈圣大坑边上的古道登石梁、华顶,再访国清寺。陆路则是过会墅岭、黑风岭、关岭后,由天台的白鹤至国清寺,然后登石梁、华顶。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3)

为了对这条“浙东唐诗之路”有更多、更好的了解,我与一师一起于2022年的8月4日乘高铁到了天台,从和合北路由天台山站骑至和后岸齐名的天台另一个农家乐民宿专业村——塔后村。在塔后村稍作停留后,由天大线经桐柏水库、石梁镇骑至大兴坑岭头。然后,在大兴坑岭头的岔路口沿石梁景区方向直行进入大泄线。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4)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5)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6)

过大泄线与小铜壶线的岔路口后,大泄线一下子变成了另一副模样。原来的车水马龙都不见的,墨绿色青山间的大泄线也变窄了,苍翠欲滴的林海,林中鸣叫着的蝉声,山谷间流淌着的溪水,让整个自然显得更加的安静。我与一师二人追遂着头顶湛蓝的蓝天上飘过的一朵朵白云,顺着慈圣大坑边上的公路下行,不一会儿就到了石滑头。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7)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8)

离石滑头不远的二溪交汇处有一座单孔石拱桥,从公路上远远地望去,这座单孔石拱桥的体量还是挺大的。我停车看公路边的介绍,才知道它是浙江省内除泰顺的彭溪桥、新昌的吉安桥后,长度全省排名第三的石拱桥。这座永福桥建于清代,桥长42.8米,桥面宽5.4米,拱跨18米,拱顶距溪底高15米,拱圈用块石砌筑而成,圈脸石相当规整,桥面极薄,为卵石铺成,桥堍用乱石叠置。望着这座拱圈高耸半空、造型雄伟壮丽,四周青山环抱,桥下溪水潺潺的永福桥时,我想如果太白生于近代,当他走过这座石拱桥时,他又会留下怎么的美丽诗句?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9)

告别永福桥,骑行片刻后就到了慈圣村,这个因建于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的慈圣寺而得名的小山村,环境优美,雨水充沛,山间遍布了通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土壤,特别适合柿子的生长。慈圣柿子不但个头大、形状美、颜色鲜艳,而且还有皮薄汁多、味道甜美、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据说它们还有驱病养生的功效,堪称人间“神果”。古时,慈圣的柿子还曾被当作贡品送进宫中。北宋诗人张仲殊对这里的柿子赞不绝口,有诗为证曰:“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我望着村里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那些挺拔的柿树上挂满了翠绿的小柿子,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在金秋柿红的时节再次来这里看看、尝尝那红艳美味的柿子。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10)

从慈圣村转入慈大线,骑至慈大线的终点就到了天台与新昌交界处的大竹园。这个离石梁(石梁飞瀑与方广寺)10余公里的大竹园村,它是“浙东唐诗之路”水路天台段的第一站。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11)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12)

现在网上有的资料上说,大竹园村既是“浙东唐诗之路”水路天台段的第一站,亦是“浙东唐诗之路”水路的最后一站。从我这次骑行的亲身感受来看,慈圣(即石桥)是“浙东唐诗之路”水路的最后一站可能更符合史实。

因为,剡溪重要支流新昌江的源头就是天台的慈圣大坑的源头石梁,慈圣大坑在慈圣(石桥)村南面,一前一后地汇入了来自迹溪方向和泄上方向的二条溪流。至慈圣(石桥)村后,慈圣大坑的溪床一下子变宽了许多,在今年这个连续晴了三十多天的八月,清澈的溪水仍连绵不断地在溪坑里流淌着,如果对现在的溪床稍加整治,竹筏通行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13)

古时没有飞机、高铁和汽车,古人的运输不是靠肩挑车拉就是仰仗水运,因此,古人对水路通道的重视程度是远超今人的。诗人们不远万里来天台山,交通首选的当然是水路。他们从大运河转曹娥江,再溯剡溪而上,如果到沃州后仍是走水路,那他们为什么不直接进入天台慈圣(石桥)之后再步行去石梁、华顶畅游天台山呢?

如今的大竹园村,仍留有剡溪水运的印迹。据年长的村民说,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竹园与新昌的上海村之间,仍有竹筏运货的现象。这不但不能证明它是“浙东唐诗之路”水路的最后一站,反而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古时,由于人们对水道运输的重视,这个“浙东唐诗之路”水路的最后一站,应该在慈圣大坑离大竹园更上游的地方。

沿慈圣大坑边上的慈大线继续北骑,过大竹园北面的竹牌坊后,就进入到了新昌境内的新大线,过新昌的上海村与新欣村后,迎接我俩的是新昌的茅洋村。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14)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15)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16)

这个北靠沃洲,南有天台石梁、华顶和国清的茅洋村是天姥山和天台山之间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浙东唐诗之路”水路的重要节点,慈圣大坑汇入沿途山间的许多溪流后在这里变成了茅洋溪,茅洋溪由南而北穿村而过,清澈的溪水宛如一条玉带,沿溪的岸边有许多的桃树,我想春天一到,桃花十里,一定分外妖娆。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17)

据史料记载,茅洋村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目前村里还保留了世美堂、岳庙、丁家柌堂、丁家新屋台门等很许多清代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之中以世美堂保存最为完善。那世美堂青砖汉瓦,坐北朝南,由正楼、左右厢房、前后天井组成,穿梁斗拱,精雕细琢,工艺讲究。村内的许多道路由卵石铺就,并拼有各种图案。那些精美的图案,镶嵌出的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18)

夜爬雁荡山看日出攻略(沿着浙东唐诗之路)(19)

别过茅洋后,沿着“浙东唐诗之路"水路新昌段边上的新大线一路骑至黄坛、班竹,结束一天的骑行,当晚宿班竹。

多谢你的阅读!文本与图片均由写“老管骑迹”的老管头原创,请尊重原创版权,转载务请注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