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歌曲我从山中来歌词(我从山中来)

歌曲我从山中来歌词(我从山中来)“媳妇陪嫁的,其他的都摔了,只留下了它。”在八仙桌的上,摆放着一个样式老旧的茶杯,茶杯上斑驳的字迹中,只有“奖给”两个依然清晰,诉说着主人年轻时的荣誉。母先国家里,干净发亮的地板,新颖时尚的家用电器、与铺放整洁休闲沙发浑然一体。唯独角落的一张红色八仙桌与整体格格不入。“换啥子鞋哟、没得那么讲究”“那我就进来了哦……”在习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乡们寒暄着,走进母先国家。母先国真心邀请、老乡们坦诚直率。

歌曲我从山中来歌词(我从山中来)(1)

歌曲我从山中来歌词(我从山中来)(2)

歌曲我从山中来歌词(我从山中来)(3)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习水县委、县政府对易地扶贫群众的期盼,与胡适先生1921年写这诗的情绪有点像,都汇聚成一个词“希望”。

近两年来,共有15000余人搬迁到县城。对待新搬进城的老乡,正如《兰花草》所唱,“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习水干部的心里总有一份夙愿,“来年春风回,小区花满园。”

“移栽”——我从山中来

“要换鞋不?”

“换啥子鞋哟、没得那么讲究”

“那我就进来了哦……”

在习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乡们寒暄着,走进母先国家。母先国真心邀请、老乡们坦诚直率。

母先国家里,干净发亮的地板,新颖时尚的家用电器、与铺放整洁休闲沙发浑然一体。唯独角落的一张红色八仙桌与整体格格不入。

“媳妇陪嫁的,其他的都摔了,只留下了它。”在八仙桌的上,摆放着一个样式老旧的茶杯,茶杯上斑驳的字迹中,只有“奖给”两个依然清晰,诉说着主人年轻时的荣誉。

坐在八仙桌旁、煮一壶白开水、泡一杯老鹰茶、看一会儿旧日的土墙房……这样的午后,成了母先国招待老乡的方式,也成了他安放思家情绪的时光。

“总有些事、有些人你永远忘不了……”

想家,成了易地搬迁点老乡们共同的思绪,也成了老乡们闲聊时共同的话题。

每次聊到老家,温水的李明学想家时总会卷上一卷土烟。

“刚开始来的时候好多不习惯。”68岁的李明学身材高大、身板挺直,“干活路的人耍不住。”讲到年轻时的光景,李明学两眼发光,“16岁的时候,我就可以背150斤。20岁的时候,300斤的东西背起脚不打闪闪(不打抖)。”

家,在李明学的心里,就是门前的那块大田。那块大田,总在他烟雾中逐渐清晰呈现。

“一颗最好养的仙人掌移栽,都要嫣儿几天,正常得很。”

“慢慢的就习惯了。”

“你看,共产党这样好,不仅让你们搬进来、还帮助就业、建立爱心驿站……”

每次的聊天都在这样充满希望的愉悦中结尾。你争我抢谈论搬迁后的变化,满屋的嘻嘻哈哈、满屋的亲亲热热……

“培育”——朝朝频顾惜

“大姐,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

“我找不到回家的路,只记得从家门口有个斜坡”

讲到刚搬进岷山路汇泽苑的情景,社区干部总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故事。

“整来每个楼梯口都差部多,记都记不得……”

“书都没读过,电梯按不来……”

“路都找不到,我都不敢上街……”

“这样的‘路盲’在我们社区有76人。”岷山路社区的干部陈少波一口说出具体数据。社区实行网格管理,对各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对于社区把工作做细做实,老乡们心里很感激,“想得就是周到。”

移民搬迁社区成了各单位关注的焦点,宣传部、三关办、团委、工会、妇联……纷纷结对社区,爱心驿站、四点半学校一个个在社区中出现。

“这个小区我还是耍得住。”搬迁到岷山社区的万朝华将90多岁的母亲接到家里住,“这是我母亲是第一进城,耍得可开心了。”

“遗憾,我母亲没有享到多少福。”谈到这话题,从桑木搬迁到岷山路社区的李仁富双眼总会闪动着泪花,搬迁到小区半年,他母亲就去世了。“不是在吃上没有享到福、主要是在住上没有享到福。”

“你的这种感受,我都有同感。”社区的干部大多来自农村,总有许多相同的感受,“对待老百姓,最重要的是平起平坐。”在社区里干部的眼里,最主要的工作是要营造家的温馨。

“你觉得党和政府怎样?”

“共产党只有这样好法了!”面对这样的问题,李仁富总会这样回答,“的的确确的好。”重复完“的的确确”四个字,李仁福又补上一句,“我是发自内心的觉得。”

对于搬迁移民的未来,李仁富信心满满。

“播种”——洒在小园中

“邻里之间就是要互相关照,社区公路边的‘价值观’都说要友善。”记不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万朝华对“友善”有着独特的感悟。

“大姐,你找不到路?”刚搬进来那会,总能遇到这种找不到路的情况。

“我家住18栋。”

“你可把我马到起了(难住了)。小区里根本就没有18栋。”

几经周折,万朝华终于得知住陆大姐住在9栋2单元18楼。

“楼长参与其中,共同克服困难。”岷山路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明亮对选出的楼长很感激。

“我不算什么,2栋楼长更母先国厉害,给1栋80余岁的胡清华夫妇代买菜,一带就将近一年。”

“干部都带头了,我们总该做点什么。”母先国住1栋、担任2栋的楼长。在母先国的心里,整个社区都是一家,没有楼与楼之间的区别。

友善是可以传递的。胡清华夫妇对面的邻居李国银加入了帮助代买菜的行列。从此,胡清华夫妇的买菜的事由母先国、李国银交替完成着。

善良的种子像蒲公英,正随风播撒。

“生长”——只待花时到

“不去找苦钱,养不活家口。”对于靠自己奋斗来养活自己,许多搬迁老乡都有这样的共识。

“老伴在鞋厂上班,儿子、儿媳在外面挣钱,干惯了粗活的他,鞋厂的细活我干不成。”61岁的母先国专心当起楼长,帮助邻里办办事、调解调解纠纷、和邻居聊聊天,排解排解情绪。

“我儿子快娶媳妇了!”

李仁富儿子32岁了,之前老家没有房住,媒人都很不上门。眼看要娶儿媳妇了,他第一时间和母先国分享。

“娃儿很不错,现在房子又有了,住在县城里,条件还是很好的……媒人到女方家介绍男方家情况时自信满满。”

“成的机会大不?”

“机会大,女方来这里看了情况,今年无论怎样都能落实下来。”

最近,李仁富的脸上总是乐呵呵。

万朝华的脸上也总是笑盈盈。老师反馈,几个孙子的学习态度不错,积极性特高。专门带孙子读书的他特有成就感。

自己小学没有读完,儿子初中没有读满,在孙子身上,这样的故事可不能重演。

看到孙子读书的学校干净整洁、教室宽敞响亮……万朝华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比当初我们的条件好太多。”

每当接孩子放学,万朝华总能听到《兰花草》,孩子们充满朝气的声音将希望传向远方,“……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向小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