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鲁迅与瞿秋白精美合影(鲁迅三次救瞿秋白脱险)

鲁迅与瞿秋白精美合影(鲁迅三次救瞿秋白脱险)11月30日,鲁迅由北平返沪,仍不见杨之华到来,便派人去找,果然在街上相遇,方知杨之华发现有人盯梢,唯恐把“尾巴”带到鲁迅家,只得消磨兜转。是日直至夜幕降临,“尾巴”甩掉了,才至鲁迅家。瞿秋白离家后,兜了几个圈子,见无特务盯梢,便急速来到四川北路拉摩斯公寓鲁迅家。鲁迅夫人许广平开门,见瞿秋白匆匆造访,必有情况,便机警地让他进屋,落座后告诉他,鲁迅到北平探望母病去了,很快即归。说:“你们来,我会安排好的。”只是问杨之华为何没有同来,瞿秋白说叛徒认得杨之华,为防不测只好分别走。许广平热情地煮了咖啡,等待杨之华到来,但等了许久仍不见到来,焦虑起来,瞿秋白安慰道:“放心吧,之华与敌人周旋是有经验的。”1932年冬,上海顾顺章被捕叛变,党的领导同志随时都有遭捕的危险。1932年11月1日,中共“特科”联络员,以秘密的联系方式,向瞿秋白发出“警报”:“有危险,速转移!”瞿秋白接到“警报”后并未慌乱,他

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瞿秋白唱着《国际歌》《红军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坦然走向刑场。到达刑场后,他盘膝而坐,微笑着对刽子手点头说:“此地甚好。”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他是把《国际歌》译成中文的第一人,曾28岁担任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最后高唱《国际歌》傲赴刑场,高呼“共产主义万岁”英勇就义,同时,他也曾被鲁迅三次相救,被鲁迅赞道: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迅与瞿秋白精美合影(鲁迅三次救瞿秋白脱险)(1)

“积铁成象”纪念品

1932年冬,上海顾顺章被捕叛变,党的领导同志随时都有遭捕的危险。

1932年11月1日,中共“特科”联络员,以秘密的联系方式,向瞿秋白发出“警报”:“有危险,速转移!”

瞿秋白接到“警报”后并未慌乱,他旋即将文稿和党的一些重要文件装到一只小提箱里,然后与夫人杨之华商量,决定“到鲁迅家去!”时间紧迫,于是瞿秋白与杨之华分头出走,约好在鲁迅家会面。

瞿秋白离家后,兜了几个圈子,见无特务盯梢,便急速来到四川北路拉摩斯公寓鲁迅家。鲁迅夫人许广平开门,见瞿秋白匆匆造访,必有情况,便机警地让他进屋,落座后告诉他,鲁迅到北平探望母病去了,很快即归。说:“你们来,我会安排好的。”只是问杨之华为何没有同来,瞿秋白说叛徒认得杨之华,为防不测只好分别走。许广平热情地煮了咖啡,等待杨之华到来,但等了许久仍不见到来,焦虑起来,瞿秋白安慰道:“放心吧,之华与敌人周旋是有经验的。”

11月30日,鲁迅由北平返沪,仍不见杨之华到来,便派人去找,果然在街上相遇,方知杨之华发现有人盯梢,唯恐把“尾巴”带到鲁迅家,只得消磨兜转。是日直至夜幕降临,“尾巴”甩掉了,才至鲁迅家。

两家欢聚,鲁迅高兴地说:“这回好了,秋白来了,我有知己哩!”

瞿秋白与鲁迅精诚相见,开怀畅谈,无怪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里记道:“看到他们两人谈不完的话语,就像电影胶卷似的连续不断地涌现出来,实在融洽之极。”是的,瞿秋白与鲁迅朝夕相处,倾心交谈,从文化界复杂斗争的形势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两个围剿”,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到“九·一八”事变,从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到中华国土的不断沦丧,等等,两人观点不谋而合,分外投机。这旧社会背叛过来的“逆子贰臣”成了患难之交了。

鲁迅对瞿秋白的生活非常关心,他特意将自己的书房兼卧室腾出来,让秋白夫妇居住。

在平日,瞿秋白特别喜爱鲁迅的儿子小海婴,每每看见他那天真稚气的情态,往往想到将来革命成功,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这下一代必然是栋梁大柱了,由此思及自己,一个革命者会随时遭遇不幸,应给孩子留点纪念品,于是瞿秋白夫妇托人到一家大公司买了一盒价格昂贵的高级玩具,送给三岁的海婴。

这玩具是一种“舶来品”,用铁料制成,可变换组成各种造型,鲁迅称之为“积铁成象,”瞿秋白在盒盖上详尽地写明了众多零件的名称,共多少种,多少件,细心之至。鲁迅目睹秋白夫妇收入微薄,为此深感不安,而瞿秋白意味深长地说:“做个纪念吧,日后孩子大起来,也知道世界上有个何(瞿秋白化姓——笔者)叔叔。”鲁迅深受感动,遂在日记中写道:“……下午维宁及其夫人赠海婴积铁成象玩具一盒。”维宁系秋白笔名魏凝的谐音。

1932年12月底,新年将近,党组织考虑到鲁迅一家的安全,遂派史平(陈云)到鲁迅家把秋白夫妇接了出去。

珍贵的合璧

1933年初,日寇进犯山海关,平津危机。蒋介石非但不抵抗,反而加紧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同时在上海大肆搜捕中共领导人。

2月上旬一日,中共上海中央局接到秘密情报:是晚国民党特务要在紫霞路一带破坏一处机关,经分析,瞿秋白夫妇住处为首当其冲。值此紧要关头,党派中央局组织部长黄文容(即黄玠)通知瞿秋白夫妇迅速转移。傍晚,黄文容来到紫霞路,商量去处事,瞿秋白果断不容置疑地说:“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鲁迅那里!”

他们天黑时分雇了黄包车,来到北四川路鲁迅寓所。瞿秋白与鲁迅一见面,宛似久别重逢,迫不及待的心灵交流,便马上攀谈起来。

重返鲁迅家,瞿秋白深感时日的珍贵,于是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关于当前斗争的情状,关于“左联”的工作,关于文坛舆论动向与诸般文人的分野等,瞿秋白有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需要写出来发表,即先打好腹稿,再征求鲁迅的意见进行修润补充或变换素材,然后由秋白完稿。故而,不少文章实系这两位战友的联袂杰作。

两度化险为夷

1933年6月,时任上海临时中央局宣传部通讯社社长的冯雪峰调往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中央局决定让瞿秋白到通讯社,主要负责审核专稿与文件,并为党报撰写文章。为了工作上的方便,瞿秋白住在冯雪峰处,是在王家沙鸣玉坊花店的楼上,江苏省委机关也设于此处。

历经月余,时至7月8日前后的一天夜晚,冯雪峰获悉紧急“警报”:省委机关被敌人发现,牵连到他们的住所,必须尽快转移。于是,瞿秋白与杨之华匆匆收拾行李,各乘一辆黄包车半小时之内来到鲁迅家。当夜冯雪峰放心不下,赶至大陆新村探视,见瞿秋白与鲁迅正在倾心交谈,方才释念。后因工作需要,中央决定仍由黄文容护送秋白夫妇往成都南路高文华家住下。高文华系临时中央机关内部交通主任,其家为党的领导同志阅读文件之处。

约在8月底或9月初一日深夜,“警报”传来:高文华家进入特务搜索之列,岌岌可危,瞿秋白夫妇须当夜撤离,他们商定,仍到鲁迅家。时值凌晨两点,更深夜阑,各叫一辆黄包车,为防途中有人盘诘,高文华将睡梦中的女儿唤醒,陪杨之华同行。

为防引人注意,瞿秋白夫妇事先约定分别由鲁迅家的前门和后门进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鲁迅与许广平惊醒,鲁迅欲前开门,被许广平拦住。因需防特务突然抓人。当许广平听清瞿秋白声音时,方打开门,瞿秋白挟小包袱一个,闪身而进,尚未坐下,后门复响起紧切的敲门声,鲁迅寻思:“难道敌人跟踪上来?”许广平忙下楼打探,原来是杨之华与高文华的女儿到了,大家虚惊一场。先后两次敲门声,惊动了东邻日本人和西邻白俄巡捕,他们打开窗子张望见平安无事方闭户休憩。

鲁迅与许广平,一如既往,热情接待,并为瞿秋白夫妇准备了夜餐。一切停当,天已蒙蒙亮,鲁迅与瞿秋白一天新的战斗生活开始了。

鲁迅与瞿秋白精美合影(鲁迅三次救瞿秋白脱险)(2)

1934年1月初,瞿秋白离开上海去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忽一日,鲁迅接到一封从福建长汀的来信,是瞿秋白不幸被敌抓去了,起先他冒充医生,还能遮瞒一阵子,他写信来要求接济。鲁迅收到信以后,就和弟弟周建人一道设法从各方面筹资,打算买一个铺子,以此作担保去跟监狱当局交涉,将瞿秋白保释出来,但已经来不及了。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盘膝坐在草坪上,饮弹就义,时年三十六岁。瞿秋白英勇就义,由于消息的阻塞,鲁迅一时未能知闻,所以在7月30日和8月9日还在设法筹资营救。后来确信瞿秋白已经为党捐躯了,鲁迅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悲痛不已,他感到这是自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未能完成为亲密战友服务的心愿。

鲁迅与瞿秋白精美合影(鲁迅三次救瞿秋白脱险)(3)

瞿秋白手稿

为了纪念这位“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知己,鲁迅怀着无限沉痛的心情与茅盾、郑振铎以及瞿秋白生前的其他几位好友筹划为瞿秋白出本书。

鲁迅与茅盾商定,先印瞿氏译文,取书名曰《海上述林》。于是,他们从10月22日开始着手编辑。至于编法,鲁迅在此后致曹白的信中说:“《述林》是纪念的意义居多,所以竭力保存原样,译名不加统一,原文也不注了,有些错处,我也并不改正——让将来中国的公谟学院来办吧。”

何为鲁迅所说的“公谟学院”?公谟即康谟尼斯,即共产主义,意即到革命胜利以后,由共产党所领导的文化机关去审定烈士的文集。

10月2日,也就是鲁迅逝世之前的17天,在日本印刷的《海上述林》上卷寄至上海。《海上述林》的印刷非常考究,分平装和精装两个版本,全部用重磅道林纸精印,并配有插图。精装本书脊,用麻布做封面,字是金色,形式典雅;平装本用天鹅绒做封面,同样用金色。由于受国民党白色恐怖影响,这本书没有署译者姓名,只有书脊和封面上印了鲁迅亲笔所写“STR”(即史铁儿,瞿秋白曾用过的笔名——笔者)三个金字,书名亦由鲁迅亲笔题签。此书以“诸夏怀霜社”署名,“诸夏”即中国,“霜”为瞿秋白的原名,“诸夏怀霜”意为中国人民永远怀念瞿秋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