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体育馆建设的故事(纪念发展体育运动)

上海体育馆建设的故事(纪念发展体育运动)见证了徐汇区康健街道市民健身中心启用后,市、区体育局一行来到浦东祝桥镇,实地调研了祝桥施湾智慧社区健身中心。2018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了《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国组织开展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并选定全国七个街镇作为试点,祝桥镇成为了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祝桥施湾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及社区体育公园就是在原施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础上升级改造的。智能、智慧化升级 打造家门口的市民健身中心据了解,原康健社区体育场是2004年建成的上海市首家社区体育场,2004年起对社区居民开放至今。目前,体育场占地13000平方米,设有足球场、篮球场、健身跑道、羽毛球馆、乒乓球房、健身苑点、百姓健身房等设施,全年无休已成为康健社区市民运动的“大心脏”。(2004年至2010年间先后改建足球场、篮球场,新增配套用房500平方米,新增羽毛球馆1700平方米。201

今天(6月10日)是毛主席发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67周年的日子,上海市体育局开展了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67周年主题活动。在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的带领下,市体育局群体处全体同志与上海16个区体育局的全民健身负责同志实地调研走访徐汇区康健街道市民健身中心和浦东新区祝桥镇市民健身中心,并齐聚一堂召开全民健身工作座谈会,共同重温初心、牢记使命、谋划未来,推动申城全民健身体育设施高质量发展。

上海体育馆建设的故事(纪念发展体育运动)(1)

从130平米到1000平米 康健市民健身中心焕发新颜

市、区体育局一行首先来到了徐汇区康健街道市民健身中心,现场见证诞生于2004年的原康健社区体育场健身中心从130平米变成1000平米的“华丽转身”。今天,徐汇区康健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原康健社区体育场)正式启用。全新的市民健身(健康)中心覆盖全人群,突出社区体育 社区健康 社区养老 社区康复的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落地社区,打造5-10分钟社区健康生活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上海体育馆建设的故事(纪念发展体育运动)(2)

徐汇康健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据了解,原康健社区体育场是2004年建成的上海市首家社区体育场,2004年起对社区居民开放至今。目前,体育场占地13000平方米,设有足球场、篮球场、健身跑道、羽毛球馆、乒乓球房、健身苑点、百姓健身房等设施,全年无休已成为康健社区市民运动的“大心脏”。(2004年至2010年间先后改建足球场、篮球场,新增配套用房500平方米,新增羽毛球馆1700平方米。2012年新增一个130平米的百姓健身房。)经过十五年运营,场地老旧、设施老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无法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上海体育馆建设的故事(纪念发展体育运动)(3)

在上海市体育局与徐汇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经过数月筹备,康健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现今正式对外开放。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原先130平米的百姓健身房升级为1000多平米的综合性健身空间。除了对原有的设施、场地进行改造翻修外,中心还建设了智慧管理系统,引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老年人、残障人士专属运动空间,并引入“互联网 ”智慧健身房、全息沉浸式多媒体运动教室等多个特色锻炼场所,实现以全人群、全时段、全功能、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型运动中心。

上海体育馆建设的故事(纪念发展体育运动)(4)

康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鲍玲莉表示,全人群服务是康健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的最大特点,“我们通过为期半年的升级改造,不仅拓宽了健身中心的面积,还把服务人群做到了全人群覆盖,能够让全家老小都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

智能、智慧化升级 打造家门口的市民健身中心

见证了徐汇区康健街道市民健身中心启用后,市、区体育局一行来到浦东祝桥镇,实地调研了祝桥施湾智慧社区健身中心。2018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了《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国组织开展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并选定全国七个街镇作为试点,祝桥镇成为了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祝桥施湾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及社区体育公园就是在原施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础上升级改造的。

上海体育馆建设的故事(纪念发展体育运动)(5)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参观浦东祝桥镇智慧社区健身中心

目前,智慧社区建设中心及体育公园占地面积为26640平方米(40亩),其中绿化面积为10988平方米,健身场地15652平方米(其中包括:游泳池、足球场、广场操场地、篮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50件健身器材场地等)。室内智慧社区健身中心340平方米。中心内共有6台智能力量器械,4台智能跑步机,2台智能椭圆机,2台智能健身车以及1台智能体质监测一体机。目前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及体育公园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施湾社区与2家专业第三方管理公司签订了管理合同,实现了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根据试运行以来的各项数据分析,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及社区体育公园全年将接纳30万以上人次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上海体育馆建设的故事(纪念发展体育运动)(6)

祝桥施湾智慧社区健身中心与传统健身房和公园相比,具有管理信息化、运动科学化、服务智能化等特点。在运营监管方面,通过信息化监管系统和社区健身中心数据平台,可实时了解和掌握进出社区健身中心运动人数、能耗等情况。在健身活动方面,通过智能化运动健身系统,可准确采集健身人群各项运动数据,并通过手机终端,向健身者提供适宜的运动健身指导,提升运动健身的科学性。在服务方面,通过智能化环境系统,可有效提升健身者运动健身的便利性与舒适性,降低社区健身中心的人工管理成本。目前各室外健身场地均可在线预约,扫码入场。智慧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总共26000多平方米范围内仅需配备2-3名管理人员及1名物业保洁人员。

上海体育馆建设的故事(纪念发展体育运动)(7)

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抓住机遇丰富体育设施供给

在实地调研两个市民健身中心后,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67周年上海全民健身工作座谈会在浦东新区祝桥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与上海16个区体育局的全民健身负责同志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服务”为主题进行了一场座谈会。

上海体育馆建设的故事(纪念发展体育运动)(8)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67周年上海全民健身工作座谈会

徐汇区康健街道和浦东新区祝桥镇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随后,全市16个区分别就各区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交流讨论发言,各区好的做法和遇到问题全部摆上台面进行交流与互动,彼此汲取经验,取长补短。

上海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桂劲松通报了近期上海群众体育部分工作情况。截止5月28日,上海已有18条步道、17片球场和39个苑点完成建设,11条步道、13片球场,49个苑点正在建设中,剩余的设施处于招标过程中,预计6月起陆续开工建设。会议明确,各区要加快建设节奏,抓紧时间做好验收等工作,尽快向市民开放。在建的项目,要督促施工和监理单位等,严格按照相关的国标要求,在确保安全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

上海体育馆建设的故事(纪念发展体育运动)(9)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在座谈会上讲话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用“为民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来对下一步上海全民健身工作做出部署。赵光圣表示,要把人民最基本的体育需求作为工作宗旨,把全民健身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做;要善于抓住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的大好机遇,主动作为,不断提升上海全民健身的各项工作;要以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功能叠加、智慧服务的理念来整合发挥体育社会力量优势,推进体育设施智慧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并通过智能化管理让体育设施更便民、更利民,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