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熟悉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妈妈熟悉的味道(妈妈的味道)说起妈妈做饭的味道,那真是有说不完的话题,香喷喷的红烧肉肥而不腻、亮晶晶的叉烧肉酱香色美、糖醋黄鱼酸甜可口、那回锅肉就更不用说了,地道的川味十足。妈妈做的罗宋汤更别具一格。就是平时熬的萝卜汤、炒的大白菜或雪里红都富有“家”的味道!最后还有那皮薄馅大的小饺子。回忆起这些独具“妈妈味道”的大餐,如今都成了精神会餐!后来市场上也出现了兔肉,而且可以随便买,母亲就立刻买回来让我们解解馋!那时我还小,说不怕辣是假,但是只要是妈妈做的菜,我都感觉那么可口!所以每次吃饭旁边都要放一杯白开水,专为解辣用的。结果养成了吃饭喝水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因为那会儿肉都要票供应,母亲为了给我们改善伙食,经常买回一些大众不太关注的副食,像鲫鱼一般人家都嫌鱼小刺多,母亲就买回一盆,辛苦地把它一条条洗干净。做上一锅豆瓣鲫鱼,当一锅散发着香辣气息的红油鲫鱼端了上来,我们不顾它有多烫,争先地加上一块放在碗里,细细品尝。最后
提起“妈妈的味道”,那不用猜第一想到的就是母亲给我们做的“饭”了。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段难忘的回忆。这之中也饱含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曾经的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供需很不平衡。凡是感觉美好的食品都是凭票证限量供应。我们又都在成长期,一天总感到饥肠辘辘的,所以母亲总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填饱我们肚子,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我的母亲心灵手巧,为了这个家,放弃了喜爱的工作,成了一名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妈妈不但指导我们儿时的学习,做饭也是首屈一指呢!母亲虽然生长在北京,但我的外婆是江浙人。所以做的饭菜顺理成章的继承一些南方人的甜淡口味。可是我的父亲,又是四川人,麻、辣、鲜、咸的重口味是他的特色!而且三天不尝辣,总觉得嘴里“寡淡,寡淡的”!这是父亲经常说的话。
母亲最初不会做川菜,像什么回锅肉、甜烧白,以及一些带有川味特色菜肴。父亲就写信给在成都我的奶奶,因为奶奶做川菜可是一把好手。奶奶口述,叔叔做记录,再把菜谱寄过来,要费多大的周折啊!如果是现在,一个微信全解决了。记得那时我家用的花椒、干辣椒,以及辣椒面、郫县豆瓣等等,都是家乡的原料。现在我还能想起那时妈妈一边掌勺,一边对照菜谱的场面,父亲是第一品尝师。就这样母亲的川菜慢慢出徒了。所以我们从小就经受“麻辣“的考验!就是炒白菜也多半是辣椒炝锅的。
因为那会儿肉都要票供应,母亲为了给我们改善伙食,经常买回一些大众不太关注的副食,像鲫鱼一般人家都嫌鱼小刺多,母亲就买回一盆,辛苦地把它一条条洗干净。做上一锅豆瓣鲫鱼,当一锅散发着香辣气息的红油鲫鱼端了上来,我们不顾它有多烫,争先地加上一块放在碗里,细细品尝。最后每人面前都是一堆,细小的鱼刺和嘬的干干净净的小鱼头。连剩下的鱼汤都要冲一碗汤喝,那个鲜美感觉,对当时副食品短缺的我们也是一种补充!
记得儿时我家养过一只小兔子,经过精心的喂养,长的很快。兔子窝要经常打扫,不然味儿很大。当初养它是为了吃肉,可它真正长大了,反而舍不得了!没想到冬天的一个早上,哥哥拿着白菜帮去喂兔子,忽然发现兔子窝门开了一条缝,再伸头一看兔子没了。我们赶快四处寻找。终于在外院墙的雨水洞下,发现了被咬死的兔子,脖子上有个破洞。母亲立刻分析说:“一定是黄鼠狼来了,咬死兔子后本想拖走,但墙洞小,它自己可以缩骨逃出,可兔子托不去了,只有无奈放手!看着可怜的兔子,我们都很难过!
可是难受归难受,当满屋飘着炖兔肉的香辣味儿,一盆热气腾腾的麻辣兔肉展现在我们眼前时,都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筷子,大快朵颐地吃了起来。麻辣掩盖了兔肉的腥味,嚼在嘴里又劲道又香!花椒麻了舌头,辣椒辣了嗓子眼。我们又赶紧大口地咽着米饭,不一会一盆兔肉就见底了,好像还是意犹未尽……这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自脑门都泛起汗珠,浑身感到热乎乎的。
后来市场上也出现了兔肉,而且可以随便买,母亲就立刻买回来让我们解解馋!那时我还小,说不怕辣是假,但是只要是妈妈做的菜,我都感觉那么可口!所以每次吃饭旁边都要放一杯白开水,专为解辣用的。结果养成了吃饭喝水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
说起妈妈做饭的味道,那真是有说不完的话题,香喷喷的红烧肉肥而不腻、亮晶晶的叉烧肉酱香色美、糖醋黄鱼酸甜可口、那回锅肉就更不用说了,地道的川味十足。妈妈做的罗宋汤更别具一格。就是平时熬的萝卜汤、炒的大白菜或雪里红都富有“家”的味道!最后还有那皮薄馅大的小饺子。回忆起这些独具“妈妈味道”的大餐,如今都成了精神会餐!
母亲虽然已去世多年,我们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不但吃饱,更讲究吃好了!大餐小馆的美味佳肴,南北大菜也吃了不少。但是,一圈走下来,细细品味,还是“妈妈的味道”就像陈年的老酒,“最值得回味”!……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