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22勇士有几个是江西的(22位勇士没留下姓名)
飞夺泸定桥22勇士有几个是江西的(22位勇士没留下姓名)因为早在红军来到大渡河之前,国民党为了阻止我军过河就将当地所有的船只都进行了销毁,好在当时一个名叫赖执中的敌军营长出于私心偷偷留下了一艘小船,这才使得我军有了一艘希望之船。虽然在遵义会议上恢复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团,但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围追堵截的双重困境之下,我军还是处于巨大的被动当中,强渡大渡河更是成为决定红军生死的一战。飞夺泸定桥1934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秘密军事会议,他对底下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得意洋洋地讲述了由德国顾问精心策划的“铁桶计划”,意在通过发起第五次“围剿”对红军一网打尽。在这次“围剿”中,蒋介石抱着必胜的决心派出了百万大军外加无数飞机大炮,反观我党此时正被王明的“左倾”主义错误思想领导控制,所以最终在国民党军的猛烈进攻下,红军节节败退,并最终做出放弃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的决定。
说起长征,相信所有国人都会将其与艰苦二字联想到一起,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我党为了保留有生力量不得不放弃中央苏区,让红军队伍踏上长征之旅。而这条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道路不仅有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在此期间,更是发生了不少让后人铭记的著名战役和人物轶事,比如列入小学课本的飞夺泸定桥中,22名突击队战士在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下,仅仅凭借几根光秃秃的铁链,就给后方的红军战士用木板铺出一条血路。
虽说英雄值得后人铭记,但是在当时紧急的战况之下,这22位无名英雄在执行完任务后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一直到几十年后才被调查团在河北找到英雄们的相关线索。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年那场震撼人心的战役以及这22名英雄的突出贡献。
飞夺泸定桥
1934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秘密军事会议,他对底下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得意洋洋地讲述了由德国顾问精心策划的“铁桶计划”,意在通过发起第五次“围剿”对红军一网打尽。
在这次“围剿”中,蒋介石抱着必胜的决心派出了百万大军外加无数飞机大炮,反观我党此时正被王明的“左倾”主义错误思想领导控制,所以最终在国民党军的猛烈进攻下,红军节节败退,并最终做出放弃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的决定。
虽然在遵义会议上恢复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团,但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围追堵截的双重困境之下,我军还是处于巨大的被动当中,强渡大渡河更是成为决定红军生死的一战。
因为早在红军来到大渡河之前,国民党为了阻止我军过河就将当地所有的船只都进行了销毁,好在当时一个名叫赖执中的敌军营长出于私心偷偷留下了一艘小船,这才使得我军有了一艘希望之船。
虽然在后面又找到了三艘船,但是当时的红军队伍可是有数万人,要想通过这四艘小船渡过大渡河,即便是船工24小时不停歇地摆渡也至少要十多天。而当时国民党的追兵就在屁股后面,敌人可不会在一旁什么也不做地看着我们过河。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决定让剩余部队连夜赶往泸定桥,完成夺取泸定桥的作战任务。
在这之前,红军急行军最高记录也不过是一百六十里地,现在因为情况紧急,战士们仅仅用一晚上就走完了两百多里的路程。
当大家看到眼前泸定桥的情况时,却不由得倒吸一口气,只见原本应该铺满木块的桥面只剩下光秃秃的十三根锁链,在铁链下方则是湍急的河流。这副景象配合两岸的悬崖峭壁倒是非常壮观,只是对于眼下要过河的红军来说却是无比艰难。
当时的先锋队是由杨成武和王开湘率领的红四团,他们接下的任务是必须在29日夺下泸定桥,所以即便所有人员因为一晚的急行军已经精疲力尽,即便现在的天气阴雨连连,即便大家面对的只有13根锁链,这个任务也必须完成。
此时红军队伍在杨成武和王开湘的亲自领导下士气空前地高昂,所有炮手也在敌人的对面严阵以待,只听见一声令响,炮弹如同雨水般掉落在敌人的阵地上,而这压制性的攻击更是直接让对方躲在堡垒里不敢出来。
虽然表面上看我方占了优势,但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国民党军都非常清楚,炮火总有打完的时候,只要红军队伍没有渡过泸定桥就不能拿他们怎么样。所以在停火间隙,国民党军甚至还露出脑袋挑衅地说道:“光打有什么用,有本事飞过来啊。”
“必须渡过泸定桥”,杨成武盯着眼前的十三根锁链咬牙切齿地说道。
杨成武
随后他紧急召开会议,决定组建一支突击队爬上光秃秃的铁链开路,然后让其他战士紧随其后,用木板搭建出一座能行走的桥。
执行这项任务的是一营二连的连长廖大珠,他很快从中选出了21名作战能力突出的红军战士,并在为他们换上队里最好的装备后,带着大伙视死如归地走向泸定桥。
然而就在廖大珠抓住一根铁链准备前进的时候却发现根本没办法稳住摇晃的身子,他必须用尽全力才能勉强移动。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小心躲避敌军的炮火,虽然敌人此时并未发现他们,但是在如此猛烈的攻击下还是很危险的。
好在岸边指挥的杨成武和王开湘为了掩护他们,在第一时间便下令与对岸的敌军火拼,敌人的注意力被吸引后,突击队战士们这才得以顺利前进,而3连的战士们也拿着木板跟在后面铺设着这条希望之路。
眼看着就要抵达对岸了,敌人却在停火的间隙发现了我们的突击队战士,为了将突击队逼退,丧心病狂的敌人竟然直接拿起汽油往铁链上泼去,然后点上火试图将他们活活烧死。
眼看对岸的铁索已经燃起了不小的火焰,如果任由它发展很快就会成为熊熊大火,到时候还会殃及好不容易铺设好的木板。在这种危急时刻,作为突击队队长的廖大珠来不及多想就直接扑了过去,用身子将火给扑灭了。
因为距离已经不算长了,突击队的队员们也纷纷加速来到对方的阵地上与敌军展开厮杀,没一会后方的红军战士们也踏着木板赶来了,看着眼前的景象,原本还嚣张的国民党军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直接放弃对抗争相逃跑了。
就这样,这场艰难的战役最终凭借着红军战士们强大的革命意志取得了胜利,而这其中更是离不开22位突击队员的贡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3名战士在与敌人的作战中牺牲了,而且当时红军还面临着国民党军的穷追不舍,所以根本没来得及记录下这22位英雄的名字。
在随后的日子里,苦难的中国又陷入了日本的全面侵略战争当中,在那种环境之下,虽然大家都不曾忘记这22名做出巨大贡献的突击队战士,但是却根本没有精力去寻找他们。
不过他们的故事早在1936年就被彭加伦先生创作成了一篇名为《夺泸定桥》的文章,在新中国成立后,这篇文章也被收录到小学课本里让全国所有小学生进行学习。
飞夺泸定桥的英模
事实上,对于这22名英雄的名字并不是一个都不知道,因为当时红四团的团支书记罗华生曾经在回忆此事时说道:“在挑选人选的时候是优先干部原则,所以二连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支部书记李友林、副班长刘梓华以及三连支部书记刘金山是第一批确定的人选。”
除了这5人外,剩下的都是一些平日里表现突出的战士了,虽然在1936年党中央就成立了调查团对夺取泸定桥的幸存战士进行调查,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抗日战争被迫停止了。
而一直到1966年2月,在泸定县委宣传部工作的王永模在深入了解了当年飞夺泸定桥的事迹后,下定决心要找出剩余的17位无名英雄。
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王永模才发现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是过去了这么多年,很多相关的资料都无从查找,甚至一些当事人都已经去世。
无奈之下,王永模将目光锁定在了各地的革命烈士纪念馆,看能不能在里面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而事实证明这条路子也确实走对了,王永模在1975年的时候来到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并在里面找到了关于刘梓华的相关信息。
这一发现让其欣喜若狂,他在第一时间与馆长取得联系,想要获取更多相关资料。不过却被告知这是由河北军分区提供的信息,于是他又立刻起身前往河北调查。而正是在这里他找到了刘梓华烈士的子女,并从他们那里拿到了当年的随军笔记。
王永模对这本笔记进行查看后发现,里面果然有关于夺取泸定桥的记录,于是在随后的日子里,他根据这条线索开始奔走在全国各地,并陆续确定了十二位勇士的名字。
虽然王永模一直到退休也没有找到所有英雄的名字,但是他却从未放弃过,甚至一直都在为宣传和保护泸定桥努力着。
或许有人会觉得王永模太过于偏执了,毕竟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又何必纠结于寻找名字呢,归根到底,过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王永模在展示他已经找到的勇士照片
但如果真正了解历史的人一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因为他们深知今日的幸福生活都是来源于一个又一个的革命英雄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虽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烈士,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寻找他们名字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革命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