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伟参加的有梗节目(参加过188档节目的大张伟)
大张伟参加的有梗节目(参加过188档节目的大张伟)绝不让任何一句话掉到地上,他金句不断,“我就一直活在中国人认为Low的那个范围里。”自花儿乐队解散后,大张伟似乎就一直以“谐星”的身份活跃在各种节目上。
从《穷开心》《倍儿爽》到《阳光彩虹小白马》,
大张伟的歌总是充满了争议,
虽然朗朗上口,但总有人质疑他的歌曲low的不行。
不过他倒也乐观,
“我就一直活在中国人认为Low的那个范围里。”
自花儿乐队解散后,
大张伟似乎就一直以“谐星”的身份活跃在各种节目上。
他金句不断,
绝不让任何一句话掉到地上,
绝不让任何一个场合爆冷。
可在一次《天天向上》节目中,
主持和嘉宾们做焦虑测试。
大伙的焦虑指数都在个位数,
只有大张伟以19分高居榜首。
这时,人们才知道天天乐呵呵的大张伟,患有严重的焦虑症。
他曾说,
“我从15岁开始,就想到死了。”
可他写出的歌,明明都是那么充满活力的、让人开心的。
“能写出那么开心的歌,就因为痛苦。”
01.
人和人的经历是不同的,对人生的感悟自然也是不同的。
少女时的张爱玲,曾出名心切,
“呵,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她的这句话,被众多粉丝们传阅,
甚至成为了一些少男少女们想要出名的“励志格言”。
但如果大张伟有机会和张爱玲见面,
一定会狠狠地“怼”她一下,
用他的亲身经历。
1983年,大张伟出生于北京,
可年幼的他,身体很是虚弱,
在其他小朋友们出去玩耍的时候,他只能趴在窗台上羡慕着。
羡慕之余,总得干点什么吧,
父母每天都很忙,似乎“永远”都不在家。
于是大张伟就每天围着家里那台电视转,
那些年,各种音乐之风兴盛,
听歌、唱歌,成了大张伟唯一的娱乐。
因为这段经历,
他后来写出了那首备受赞誉的《静止》,
“寂寞围绕着电视,
垂死坚持,在两点半消失。
多希望有人来陪我,
度过末日。”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孤独,
年少时期的他,也曾背负“天才”之名。
小学时就参加少年宫活动,获得了北京市少年独唱比赛的冠军。
因为他的优异表现,
四年级时,就跟着少年宫前往俄罗斯,
参加儿童声乐比赛,顺利获得二等奖;
五年级就考入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艺术团,
跟着艺术团去往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国内外各个城市进行访问演出。
初中时,学习了吉他,就开始自组乐队,
在一些演出中都时有露面。
看似顺风顺水的成长,
可事实上,父母为了支撑他的音乐,几乎拼尽了全力。
一家三口,挤在不到十平米的小屋子里,
父母白天在制造厂里上班,晚上就出去摆摊。
小小的摊子,父母煮了一碗又一碗的馄饨,摊了一张又一张的煎饼,
撑起了大张伟的音乐路。
一切都是为了给大张伟凑钱学习音乐,购买乐器和音响等等必备之物。
全家人把改善生活的希望,都压在了大张伟的音乐天赋上。
父母倾尽所有,大张伟只能全力以赴。
无数次的夜晚,父母在外摆摊,
大张伟看着漆黑静默的家,感到陌生又害怕。
睡不着觉,他哭了,可没人安慰、没人应答,
他开始背歌词、开始哼歌,自己哄自己睡觉。
这几乎成了大张伟的童年阴影,
也是他后来选择人生道路的重要原因。
02.
1998年,15岁的大张伟,已经有了不错的演出经验。
一次在酒吧打工演出时,认识了经纪人红枫,
乐队成员们和经纪人一拍即合,决心创出一番大事业。
之后,他们的乐队正式更名为“花儿乐队”,
这也是中国第一只未成年摇滚乐队 。
大张伟甚至还得到了摇滚教父崔健的赏识,称他为摇滚新星。
这年6月份,大张伟才刚刚初中毕业,
就被“智慧少年”杂志评为全国六大智慧少年之一。
第二年,朝气蓬勃的少年们,
正式以花儿乐队的名义出版了第一张专辑。
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可一朝成名,却让大张伟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
乐队火了,演出越来越多,接触的观众也越来越多。
大张伟却发现,很多台下的粉丝似乎并不喜欢听他们的摇滚。
纵使他们在台上声嘶力竭,台下都没什么反应。
和自己印象中的摇滚现场相去甚远。
甚至有的时候,前排的孩子们还会捂住耳朵,
然后继续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们。
多年之后,老北京的大张伟,是这么形容的,
“那眼神就跟看台上是一沾了尿的裤衩似的。”
很幽默,是他一贯的风格。
可当年呢,乐队在台上拼命卖力,台下人捂着耳朵在“听”?
大张伟才明白,他们并不喜欢摇滚,或许也没那么喜欢花儿乐队。
他们只是觉得花儿很叛逆、很酷、很朋克。
这也确实是他们的特点,但却不是他们的目的。
花儿乐队很纯粹的在向世人推广着他们的音乐、他们的摇滚,
可世人似乎更在意他们的外在表现。
最初的大张伟和花儿乐队,对摇滚是充满了热情的。
他们可以一个月内欣赏并分析各种音乐作品上千部;
可以逼迫自己连续创作二十首新歌;
甚至还会为了一卷录音带,跑遍整个北京城。
曾经的大张伟肆意、张狂,但内心却有着非常细腻的情感。
同桌交了女朋友,每天恩恩爱爱幸福无比,
于是他写下了《在幸福旁边》;
偏信了1999年是“世界大灾难”的谣言,
他想在“临死前”做点什么,改变所有自己不喜欢的事,
于是写出了《破灭》;
还有那首因为孤独写下来的《静止》。
03.
但在乐队的一次次演出,
在无数次目睹台下观众的表现后,大张伟突然明白了。
他一口咬定,如果继续坚持摇滚,未来只有三条路:
疯了、自杀、转行。
大张伟告诉队员们:
“摇滚最重要的三件事,反抗、愤怒、思考,我们这样弄不出这个。”
最终,在大张伟的坚持下,
曾经高喊“保持愤怒”的花儿乐队,
选择了与生活和解,与音乐和解。
大张伟不再愿意嘶吼和呐喊内心深处的想法,
他开始着眼于商业方面的变化。
和原公司解约,几乎花光了大张伟的积蓄,
他需要钱,为了生活,也为了队员,
更加是为了父母。
或许是因为肩头背负的责任太多,
让大张伟陷入了桎梏。
他想要更红,被更多人喜欢,想要钱声。
大张伟用了几个月时间,听了上万首歌,
然后写出了一首《嘻唰唰》。
队员听了这首歌的小样后,非常反感,
无厘头、没营养、没内涵,没有任何意义。
大张伟苦口婆心的劝诫队友:
“你们不是想买车吗,唱了《嘻唰唰》,就有钱买了。”
“它虽然没有摇滚声,但它有钱声。”
2005年,花儿乐队终于出了这首歌的专辑,
于是,真的就爆火了,《嘻唰唰》成为了新晋的网络神曲,
还获得第三届东南劲爆音乐榜内地十大金曲的奖项。
大张伟赚到了过去二十多年人生的总和还不止。
也让他从曾经愤怒嘶吼的摇滚歌手,变成了流行艺人。
曾经的大张伟,毫无顾忌地唱着《穷开心》,
唱人生苦短累,但能今朝有酒今朝醉。
可数年后,他真的走南闯过北,西山挖过煤,东山见过鬼之后,
才发现,穷,真的让人不开心。
在唱完《嘻唰唰》之后,大张伟有钱了,
可他似乎还是并不开心,
但这个时候,他已经学会了伪装,
伪装开心,伪装幸福。
04.
2009年,大张伟26岁,
他的青春走到了尽头,
花儿这只曾经承载着四个少年梦想的乐队,也走到了尽头。
亦真亦假的抄袭风波,队友之间的各种摩擦。
可真到了最后,相拥着,嘶吼着,哭着告别。
最后一场演唱会,他们做起了那“杀马特”的造型,
唱了《我们能不能不分手》,
可现实告诉他们,不能!
那是花儿乐队的十周年纪念,也是宣布解散的演唱会,
花儿乐队,谢幕。
对于大张伟来说,这是他最后一次,
毫无顾忌地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真实情感。
往后的日子,他戴上了面具,以谐星的身份示人。
人们记住更多的,是他那张“嘚啵嘚啵”不停的嘴。
大张伟开始疯狂接综艺,为的不是赚钱,
他早已实现了儿时的期许,让父母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只是,他的抑郁症,似乎更深了。
大张伟的妻子兼经纪人刘迎说,
只要没通告,让他待在家里,他就会坐立不安。
他自己也承认:
“我老觉得我如果明天不去工作,后天就没工作了。”
有人说:
“要是不拼命上综艺,发泄想说的,可能这孩子早抑郁了。”
说的对,但不全对。
大张伟对于人生有很独特的理解,
“我们不怜悯悲伤,我们带着悲伤一块儿玩。”
“有什么心结解不开,你就把它系成蝴蝶结。”
“没有人能比你放弃梦想,你自己试试就放弃了。”
他个人也同样独特,
花儿乐队成员郭阳曾说:
“大张伟以后娶媳妇了,我要对她说,恭喜你中奖了,
甭管大张伟好不好,大张伟是这世界上独一份儿。”
虽然大张伟好像被热闹包围,
但他更像是一个在热热闹闹的生活中很孤寂的一个人,
“阳光彩虹小白马”是他的伪装,
“为了不哭大声笑”是他的表现,
褪去这一切的样子,他绝对不外露半分。
大张伟铁了心,不让观众们看到他除了“谐星”以外的其他状态,
有人疯狂给自己立悲情人设,只为博取同情,赚取流量,
只有大张伟,拼命伪装自己。
别人越卖弄越肤浅,而他越掩饰越深刻。
15岁的他,好像就看透了人生,有了30岁的思考;
30岁的他,似乎又看透了人生,有了15岁的纯粹。
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黑暗,
恰恰是因为见过,才知道天真的好。
祝愿这个“人间清醒”大张伟,能够永远幸福乐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