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何诱杀张郃(死于司马懿和诸葛亮联手的计谋)
诸葛亮如何诱杀张郃(死于司马懿和诸葛亮联手的计谋)可见,张郃并不只是武将,还兼有谋略,是一位智将。史书记载,张郃用兵机变无双,懂得战术变化,擅於安营布阵,根据地形布置战略战术,没有他预料不到的情况,从诸葛亮起的蜀国大将都非常忌惮他。曹丕时期,又被进封为鄚侯。最出名的时期,是曹睿继位魏王,命张郃为总指挥,在街亭打败诸葛亮的部将马谡,令诸葛亮无功而返。诸葛亮二出祁山攻打陈仓,又是张郃领兵,蜀军再退回蜀国。在电视剧《大将军司马懿之虎啸龙吟》里,张郃死于诸葛亮的埋伏,而死因与司马懿有关。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被刘婵召回退兵。司马懿见蜀军退军,便下令张郃追击。张郃建议不要追击,说:“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但是大都督司马懿仍令张郃追击,张郃是副都督,只能领命追击诸葛亮。张郃率兵追至木门谷,中诸葛亮埋伏,死于乱箭之中。在当时的魏国,和蜀国一样,人才凋零严重。跟随曹操打天下的武将,在世的几乎已经没有了,能够跟司马懿相比的将领,也只有张郃一人。张郃是
张郃,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员大将,有勇有谋,曾令诸葛亮北伐无功而返。而这么有谋略的将领,却死于一次追击中。至于他的死因,更多人认为是司马懿造成的。
《魏略》中记载:“亮军退,司马宣王(司马懿)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司马懿也是个军师奇才,又熟悉诸葛亮,不会不知道诸葛亮撤退时,必定会设埋伏。那他为什么非要命令张郃前去追击呢?
恐怕只有一个解释:他是故意的,借诸葛亮之手除掉张郃。
在电视剧《大将军司马懿之虎啸龙吟》里,张郃死于诸葛亮的埋伏,而死因与司马懿有关。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被刘婵召回退兵。司马懿见蜀军退军,便下令张郃追击。张郃建议不要追击,说:“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但是大都督司马懿仍令张郃追击,张郃是副都督,只能领命追击诸葛亮。张郃率兵追至木门谷,中诸葛亮埋伏,死于乱箭之中。
在当时的魏国,和蜀国一样,人才凋零严重。跟随曹操打天下的武将,在世的几乎已经没有了,能够跟司马懿相比的将领,也只有张郃一人。
张郃是侍奉过曹家三代的武将。曹操时期就已出名,五子良将之一。官渡之战,张郃弃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听说张郃投降感到非常高兴,亲自迎接并称“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可见当时张郃的能力是令曹操都欣赏的,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刘备都忌惮张郃三分。
曹丕时期,又被进封为鄚侯。最出名的时期,是曹睿继位魏王,命张郃为总指挥,在街亭打败诸葛亮的部将马谡,令诸葛亮无功而返。诸葛亮二出祁山攻打陈仓,又是张郃领兵,蜀军再退回蜀国。
可见,张郃并不只是武将,还兼有谋略,是一位智将。史书记载,张郃用兵机变无双,懂得战术变化,擅於安营布阵,根据地形布置战略战术,没有他预料不到的情况,从诸葛亮起的蜀国大将都非常忌惮他。
所以,这样一个能征善战,战绩功劳颇高,还是三朝元老的张郃,对于司马懿来讲,是一个威胁,也是最后一个威胁。
蜀国数次发动对魏国的战事,而能与诸葛亮对抗的,只有司马懿和张郃,张郃一死,只有司马懿。司马懿在军中的地位,将会无人可撼动。另一个能限制司马懿的大司马曹真,也已病死。曹真的儿子曹爽,更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司马懿也知道,魏明帝曹睿重用张郃,就是在克制自己。如果张郃所获军功越多,对司马懿的地位威胁就更大。司马懿也许还没有夺取曹家天下的野心,但为了保全自己,清除威胁到自己的危险,也是必要的。
可怜一代名将张郃,死于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人的计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