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旅游资源分析(清镇市卫城镇秋意渐浓)
清镇市旅游资源分析(清镇市卫城镇秋意渐浓)“看看这苞谷,棒子大,颗粒饱满,长得匀称。”话音未落,江龙随手扯下一个苞谷。在外地打工的新发村村民江龙专程从广东赶回老家收苞谷。回家的第二天,江龙整装上阵,开启了金秋的农忙。收苞谷、运苞谷、掰苞谷,一群群农民田间劳作,一堆堆苞谷汇聚成堆。几亩田,栽青苗,收秋稻(图/胖利柱)一抹抹撩人的秋意,正徐徐铺满卫城镇204平方公里的土地。 “每年九月,水稻被收割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总想去田间地头走走。”清镇市卫城镇麦巷村村支书谢明秀说。来麦巷、奔上水、下栽江、登凤山……看着金灿灿被压弯腰的水稻,闻着空气里阵阵扑鼻的醉人稻香,听沙沙作响的稻子在田间翻涌,一张张丰收的写生画,可谓是美不胜收。
在金旗,3000余亩近1600万斤猕猴桃开园在即;
在蔡水,百余亩上万斤的晚秋李也即将上市;
在花舞卫城、张家坪等地,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超7万吨蔬菜发往全贵阳的各个超市,进入市民们的菜篮子;
在各村,4000亩52万斤大豆正在收割……
一抹抹撩人的秋意,正徐徐铺满卫城镇204平方公里的土地。
“每年九月,水稻被收割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总想去田间地头走走。”清镇市卫城镇麦巷村村支书谢明秀说。来麦巷、奔上水、下栽江、登凤山……看着金灿灿被压弯腰的水稻,闻着空气里阵阵扑鼻的醉人稻香,听沙沙作响的稻子在田间翻涌,一张张丰收的写生画,可谓是美不胜收。
几亩田,栽青苗,收秋稻(图/胖利柱)
“看看这苞谷,棒子大,颗粒饱满,长得匀称。”话音未落,江龙随手扯下一个苞谷。在外地打工的新发村村民江龙专程从广东赶回老家收苞谷。回家的第二天,江龙整装上阵,开启了金秋的农忙。收苞谷、运苞谷、掰苞谷,一群群农民田间劳作,一堆堆苞谷汇聚成堆。
上水村村主任金永忠说:“去年秋收后,将部分苞谷杆覆盖还田,到了春天,翻新土地继续种其他农作物。这种方式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庄稼长势更好了。剩下的苞谷杆粉碎后可以喂牛,循环利用,一举多得,老百姓的日子就是要紧着过的。”
在上水村马场坝组,农技人员做玉米采样测产验收发现,通过去年的秸秆翻埋,玉米根系发育良好,长势旺盛,预计单产可达0.32吨,相比往年有所增加。
农技人员在上水村为玉米采样测产(图/唐显琴)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卫城镇夏粮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2480万斤,同比增产81万斤,同比增长约3.4%,创历史新高。下半年,卫城镇秋粮种植总面积约5.1万亩,预计总产量将突破1.9万吨,可实现夏粮、秋粮双丰收。
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就要支持各村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星光村原本是一个依赖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低效作物为主的落后村,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现已发展成以种植辣椒为主的产业村。“收完自家的辣椒,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白天能拿百把块,晚上还能带小孩,下班就能拿工资,人走,工钱到手。”穿梭在辣椒地里的村民吴长龙捧着大把红辣椒笑着说。
踏在“火红”的日子里(图/杨洪)
通过“党支部 龙头企业 农户”的利益链接模式,星光村党支部组织农户种植1000多亩辣椒并联系龙头公司统一收购,这让村里的百姓不出村、有班上,也让村里的辣椒卖得出、有销路。同时,星光村采用“党支部抓引领 合作社抓生产 经纪人抓销售”的模式,将党组织的指导引领、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和经纪人的销售经验有机结合,发动群众流转闲置土地,种植精品水果,农民既可以种果树,还可以在林下套种辣椒、黄豆等。
据悉,星光村辣椒种植基地是卫城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星光村发展辣椒种植基地近2000亩,涵盖灯笼椒、泡椒和线椒等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据统计,2020年,星光村可产辣椒400万斤,预计人均收入可达万元。
“正在采收的辣椒香辣、火红,这段时间,辣椒平均日产10000斤,村里天天都是大丰收。”星光村村支书胡萍指着紧挨着莲花寺村的一片辣椒地说。
通讯员:胖利柱 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