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语大全及讲解(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三讲)
国学论语大全及讲解(国学经典导读之孔子论语第十三讲)【译】仲弓担任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先责成各级官员任事,不计较他们的小过失,提拔优秀的人才。”仲弓再问:“怎样才能认出优秀的人才,进而予以提拔呢?”孔子说:“提拔你所认识的。你不认识的,别人难道会错过吗?”【译】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然后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注】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
包括三十章,涉及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思想的一些独到见解等,下面给大家一一讲解: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注】先之劳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益:请求增加一些。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译】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然后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注】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译】仲弓担任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先责成各级官员任事,不计较他们的小过失,提拔优秀的人才。”仲弓再问:“怎样才能认出优秀的人才,进而予以提拔呢?”孔子说:“提拔你所认识的。你不认识的,别人难道会错过吗?”
【注】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奚:什么。正名:即正名分。迂:迂腐。阙:同“缺”,存疑的意思。中:得当。苟:苟且,马马虎虎。
【译】子路说:“假如卫君请您去治理国政,您要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纠正名分了!”子路说:“您未免太迂阔了吧!有什么好纠正的呢?”孔子说:“你真是鲁莽啊!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应该保留不说。名分不纠正,言语就不顺当;言语不顺当,公务就办不成;公务办不成,礼乐就不上轨道;礼乐不上轨道,刑罚就失去一定标准;刑罚失去一定标准,百姓就惶惶然不知所措了。因此,君子定下一种名分,一定要让它可以说得顺当,说得出来的,也一定让它可以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要求做到一丝不苟罢了。”
【注】圃:种菜。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襁:背婴孩的背篓。
【译】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仪,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注】达:通达。这里是会运用的意思。专对:独立对答。以:用。
【译】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译】孔子说:“鲁和卫两国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样。”
【注】卫公子荆:卫国大夫,字南楚,卫献公的儿子。善居室:善于管理经济,居家过日子。苟:差不多。合:足够。
【译】孔子说:“卫公子荆可称得善于处理家业了。”当他财货、器用开始有一些之时,便说:“将就凑合了。”到他稍多时,便说:“将就完备了。”到他更多时,便说:“将就算完美了。”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注】仆:驾车。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译】先生到卫国,冉有为先生赶车。孔子说:“卫国人口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多了,再加些什么呢?”孔子说:“设法教他们富。”冉有问:“富了又如何呢?”孔子说:“再加以教化。”
【译】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译】孔子说:“‘行善之人治理国家,连续一百年下来,也可以做到化解残暴、去除杀戮了。’这句话说得对啊!”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译】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译】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译】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孔子说:“只是一般的事务吧?如果有政事,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译】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似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近似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似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似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译】叶公问行政之道。先生说:“让近的人欢悦,远的人来依附。”
子夏为莒(jǔ)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注】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译】子夏担任莒父的县长,请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说:“不要想要很快收效,也不要只看小的利益。想要很快收效,反而达不到目的;只看小的利益,反而办不成大事。”
【注】党:乡党,古代以五百户为一党。直躬者:正直的人。攘羊:偷羊。证:告发。
【译】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译】樊迟问仁道。孔子说:“平常独居当能恭敬,执行事情当能认真,待人要能忠心。这几项就是去夷狄之邦,也不可违背。”
【注】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果:果断、坚决。硁硁: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斗筲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译】子贡请教:“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可以称为士?”孔子说:“本身操守廉洁而知耻,出使外国不负君主所托,就可以称为士了。”子贡说:“想请教次一等的表现。”孔子说:“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里的人称赞他尊敬长辈。”子贡说:“想请教再次一等的表现。”孔子说:“说话一定要守信,行动一定有结果,这种一板一眼的小人物,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再问:“当前的政治人物怎么样?”孔子说:“噫!这些人的气量见识像是厨房里的小用具,算得了什么?”
【注】中行:行为合乎中庸。狷:拘谨,有所不为。
【译】孔子说:“我不能喝行为合乎中庸的人在一起,那只有与狂狷之人相交了。狂者能进取,狷者能有所不为。”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注】巫医:用卜筮为人治病的人。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此二句引自《易经·恒卦·爻辞》。占:占卜。
【译】孔子说:“南方人有一句话:‘一个人没有恒心的话,连巫医也治不好他的病。’这句话说得好!《易经·恒卦》的爻辞说:‘实践德行缺乏恒心,常常会招来羞辱。’”孔子说:“不靠占卜也可以知道了。”
【注】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译】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译】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注】易事:易于与人相处共事。难说:难于取得他的欢喜。器之:量才使用他。
【译】孔子说:“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孔子说:“君子安详,但不骄矜。小人骄矜,但不安详。”
【注】偲偲:勉励、督促、诚恳的样子。怡怡:和气、亲切、顺从的样子。
【译】孔子说:“刚强果毅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戒戎矣。”【译】孔子说:“善人教育训练百姓七年,也就可以叫他们去当兵打仗了。”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译】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叫抛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