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的梗为什么会刷爆网络呢(刚成为十大网络热词)
打工人的梗为什么会刷爆网络呢(刚成为十大网络热词)确实,有的公司,招聘销售人员,把员工的人脉、潜力榨干以后,就扫地出门,再招新人,特别像电池没电后换新的。大概说的是大城市部分年轻职场人士自嘲,觉得自己像干电池一样,放在办公室这个“电池仓”里输出能量,等电量耗尽的时候,就扫地出门,再换一个新的电池。11月23日晚上,得到罗胖最新一期启发俱乐部就讲到了“干电池”这个梗。大家都是“打工人”,对于这个很中性的词,略带自嘲,不褒不贬。但“干电池”却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味道。“干电池”是个什么梗?
“你在拼多多到处找人砍价,他在滴滴打车求人助力,我在电子厂拧螺丝拧到凌晨,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早安,打工人!”
“生活里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所以在打工和没钱之间,我选择打工!”
“打工人”,是一位名叫“抽象带篮子”的网红玩出来的梗。2020年11月8日,“打工人”被《青年文摘》评选为“2020十大网络热词”。
但是,“打工人”的热度还未退却,“干电池”似乎已经在接棒的路上了。
11月23日晚上,得到罗胖最新一期启发俱乐部就讲到了“干电池”这个梗。
大家都是“打工人”,对于这个很中性的词,略带自嘲,不褒不贬。但“干电池”却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味道。
“干电池”是个什么梗?
大概说的是大城市部分年轻职场人士自嘲,觉得自己像干电池一样,放在办公室这个“电池仓”里输出能量,等电量耗尽的时候,就扫地出门,再换一个新的电池。
确实,有的公司,招聘销售人员,把员工的人脉、潜力榨干以后,就扫地出门,再招新人,特别像电池没电后换新的。
职场有个“35岁现象”。就是很多大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过了35岁如果还是一只“社畜”,那基本上就要换新的“电池”了。
或许正因为如此,这三个字说到很多人的心坎里去了,觉得自己就像城市内循环的一次性能源,用完就扔,还不用进行垃圾分类。
细究起来,“干电池“这个梗的背后,有很多心酸且无奈的原因。
在996的工作制下,被严格的KPI压着,除了拼命输出能量,还有别的选择吗?
房租、房价那么贵,生活消费那么高,不敢懈怠,发现自己没电的时候,已经晚了啊。
想往上面爬,想给自己换个仓,可是金字塔的社会结构,越往上仓位越少,竞争越大啊。
现实残酷而又无奈,那么如何能避免自己成为一次性的干电池呢?
一,给自己充电,让自己成为充电电池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快,过时快,如果不给自己充电,无异于坐等电量耗尽。
以前我们说大学学的知识3-5年过时,但现在,毕业的时候,你学的知识就可能过时了,只有经常给自己充电才能保持最佳的输出状态。
二,让自己成为手机电池,想要换得连手机一起换现在的智能手机,电池都是封闭的,想要更换,很难,需要专业技能,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更换新的手机。
既然是这样,那就让自己成为手机电池吧,想要换,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三,让自己成为整个系统上的一个模块一个公司的岗位,比如前台、文员、行政等岗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就像给遥控器换个电池那么容易。
但有的岗位,比如高级技术人员,就像遥控器上面的一个模块,不是你想换就能换的。
一个空调遥控器,你可能要用10年,电池不知道换了多少个,但只要遥控器还在,你作为遥控器上面的一个模块,你就一直在。
四,让自己进化以前你是一节干电池,只能用于遥控器、手电筒上,但进化后,你变成了动力电池,可以驱动特斯拉。
遗憾的是,生物进化太难了。
你觉得自己是干电池吗?如果是,你觉得自己是南孚还是劲霸?是5号还是7号?
不知道2021年的十大网络热词,会不会有“干电池”,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