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一招搞定(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一招搞定(胆汁反流性胃炎)3. 清热祛湿:表现为湿热内阻,症状表现为胃脘胀闷热痛,不欲饮食,口苦口黏,呕恶心烦,少眠眩晕,大便不爽。舌质淡,苔薄腻或黄腻,脉滑。方剂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物组成包括柴胡、郁金、半夏、枳实、延胡索、丹皮各10克,茯苓、蒲公英、炒麦芽、土茯苓各15克,黄连、胆南星、甘草各6克,吴茱萸5克,黄芩9克。4. 健脾和中:表现为脾胃虚弱,症状表现为胃脘隐痛绵长,嘈杂腹胀,似饥非饥,眩晕少食,大便溏泄,遇劳加重。舌淡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沉缓。方剂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包括党参、黄芪、白芍、蒲公英、山药、薏苡仁各15克,白术、半夏、枳壳、柴胡、扁豆各10克,砂仁、甘草各6克,炒麦芽、延胡索各9克。5. 化痰通络:表现为痰瘀交阻,症状表现为胃脘胀闷刺痛,或及背部,口干不欲饮,呕恶痰涎而黏,冷酸烧心,病程较长,大便不畅,或四肢麻木疼痛。舌苔薄白或腻,舌质暗有瘀斑,脉沉弦或弦滑。方剂选用二陈汤、活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胃部疾病,被认为是与胆汁反流相关的慢性疾病。在正常情况下,胆汁是从肝到胆囊,然后释放到十二指肠中帮助消化食物。然而,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胆汁可能会逆流入胃部,引发一系列的胃部不适症状,如烧心、反酸、胃部疼痛和恶心。属于中医学范畴中的“呕吐”、“嘈杂”、“胃脘痛”。
中医治疗胆汁反流可分为以下五种方法:
1. 疏肝扶脾:表现为肝脾失和,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痛连两胁,嗳气吞酸,情志变动时加剧,或心烦,大便溏泄。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方剂选用柴胡疏肝散、平胃散加减。药物组成包括柴胡、枳壳、陈皮、半夏、延胡索、郁金各10克,云苓、苍术、山药、蒲公英各15克,厚朴、当归各9克,黄连3克,炙甘草6克。
2. 清肝泄胃:表现为肝胃郁热,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灼热,口苦口干,或呕恶嘈杂,心烦易怒,睡时易惊,大便干燥,胁肋胀闷不适。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方剂选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药物组成包括柴胡、栀子、丹皮、当归、枳实、郁金各10克,白术、白芍、蒲公英、炒麦芽各15克,黄莲3克,吴茱萸4克,生甘草6克。
3. 清热祛湿:表现为湿热内阻,症状表现为胃脘胀闷热痛,不欲饮食,口苦口黏,呕恶心烦,少眠眩晕,大便不爽。舌质淡,苔薄腻或黄腻,脉滑。方剂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物组成包括柴胡、郁金、半夏、枳实、延胡索、丹皮各10克,茯苓、蒲公英、炒麦芽、土茯苓各15克,黄连、胆南星、甘草各6克,吴茱萸5克,黄芩9克。
4. 健脾和中:表现为脾胃虚弱,症状表现为胃脘隐痛绵长,嘈杂腹胀,似饥非饥,眩晕少食,大便溏泄,遇劳加重。舌淡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沉缓。方剂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包括党参、黄芪、白芍、蒲公英、山药、薏苡仁各15克,白术、半夏、枳壳、柴胡、扁豆各10克,砂仁、甘草各6克,炒麦芽、延胡索各9克。
5. 化痰通络:表现为痰瘀交阻,症状表现为胃脘胀闷刺痛,或及背部,口干不欲饮,呕恶痰涎而黏,冷酸烧心,病程较长,大便不畅,或四肢麻木疼痛。舌苔薄白或腻,舌质暗有瘀斑,脉沉弦或弦滑。方剂选用二陈汤、活络效灵丹加减。药物组成包括陈皮、半夏、茯苓、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丹参、当归、延胡索各15克,桃仁、白及、白术各9克,制乳香、没药各5克,生甘草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