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不听劝打开古董罐(山西男子带抵债来的瓷罐)
男子不听劝打开古董罐(山西男子带抵债来的瓷罐)但可以看到这个瓷器上面明明是尖的,瓷身是胖乎乎的,但下面还有一个大口子。如果说是酒器的话,要怎么摆放?对于这样的说法,很多观众表示质疑。贺先生称,在他来之前,本身也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东西,曾经也试图找一些懂得收藏的朋友问过,按照那位朋友的说法,这个很有可能是一个储存酒的酒具。按照贺先生的说法,这个东西并非是自己的东西,而是有人欠自己朋友的钱,然后没有办法,实在是还不上了,这才选择将这个东西拿出来抵债,送给了自己朋友。因为这样的东西确实是非常少见,加上朋友和自己在古董界都算是一个门外汉,也不知道这种东西到底值不值三十万,这才抱着一探究竟的心理来到了节目组现场。听到贺先生介绍这个东西来历之后,台下的很多观众都啧啧称奇,就连见多识广的主持人也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东西。
男子带来一个类似瓷罐的东西登台,称是朋友三十万抵债换来的,专家看到之后脸色一变,竟然直接建议男子将这个东西上交到博物馆或者是寺庙之中。
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专家为何这样说?
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一)男子自我介绍称,姓贺,来自山西。伴随着音乐的响起,贺大哥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来到了舞台中央。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他胸前抱着的一个类似于瓷罐的东西。
按照贺先生的说法,这个东西并非是自己的东西,而是有人欠自己朋友的钱,然后没有办法,实在是还不上了,这才选择将这个东西拿出来抵债,送给了自己朋友。
因为这样的东西确实是非常少见,加上朋友和自己在古董界都算是一个门外汉,也不知道这种东西到底值不值三十万,这才抱着一探究竟的心理来到了节目组现场。
听到贺先生介绍这个东西来历之后,台下的很多观众都啧啧称奇,就连见多识广的主持人也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东西。
贺先生称,在他来之前,本身也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东西,曾经也试图找一些懂得收藏的朋友问过,按照那位朋友的说法,这个很有可能是一个储存酒的酒具。
但可以看到这个瓷器上面明明是尖的,瓷身是胖乎乎的,但下面还有一个大口子。如果说是酒器的话,要怎么摆放?对于这样的说法,很多观众表示质疑。
按照贺先生朋友的说法,这种酒器,跟我们平常见到的酒器不同,这种酒器是来自于辽代的贵族经常使用的酒具,而这种酒器一般情况是尖头朝下,需要埋藏在沙子或者泥土之中。另外,陶罐的底部其实还有一个盖子,但因为盖子已经碎裂,所以并未带到节目组现场。
在中国历史上,于公元907年建立的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为此辽朝建立后,统治者的重心就放在民族发展上,辽朝的鼎盛时期疆域很广阔,东边远到日本海,西边伸到阿尔泰山,北边能延至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下能跨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
因此,辽朝除了契丹族外,还混杂了奚、渤海、汉以及西城等民族,各民族相互交融,逐渐就形成了辽人独有的酒俗和酒礼。
在契丹族创国早期就已经学会酿酒,酒的种类也很丰富多样,除了粮食酒、茱萸酒外,还有饱含游牧民族特色的乳酒、羊酒等。
辽朝时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好饮酒,因为喜酒,辽国在上京临潢府,即如今的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专门成立了麹院、东京成立麹院使,用来管理当地的酿酒业,实行酒类专卖,征收酒税。
当然,因为爱好饮酒,辽代的酒具种类也很多。
那么,这件奇怪的陶罐究竟是不是来自于辽代的贵族酒具呢?
二)很快专家拿到了这个类似于瓷罐的东西,简单地翻看两下之后,心里就有了答案。
辽代的酒具以其精湛的工艺,多样的种类而闻名于世。山西大同地区的辽金墓葬所出土的酒具为例,其种类十分丰富,按瓶子的外形来看,有注壶、梅瓶、鸡腿瓶、玉壶春瓶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胡瓶的传入,“胡瓶”起源于西域诸国流行的一种银质把壶,因颈部之上堆塑凤首而得名。
“胡瓶”从西域传入中国后,因其造型独特,用它来注酒,可以隔绝尘土,倒酒时也不容易倾洒精准、手柄方便拿取等优点,逐渐取代原本主流的尊勺注酒方式,最后发展演变成了在当今社会一直沿用的注酒器——酒壶。
另一个就是鸡冠壶,契丹族生活在多寒多风的大漠之间,因为在马背上生活,为了能够将自己酿造的美酒和美食带在马背上,聪明的契丹人用动物的皮革做了放酒的器皿,鸡冠壶。契丹族建国后,不需要生活在马背上,又适时的改良,烧制出瓷器样式的鸡冠壶。
从这一点来看,将鸡冠壶比作是辽国的起源也不为过。在辽宁博物馆里,收藏着不少颜色样式各异的鸡冠壶。
还有一个就是辽金时期,大同地区十分流行的鸡腿瓶。1993年3月下旬,在河北张家口宣化区发掘张文墓地之时,除了精美的壁画、家具,最特殊的是一桌千年前未吃完的饭菜,其中饭桌上,有一个装满橘红色液体的绿釉鸡腿瓶,后经检验,液体就是葡萄酒。
若是按照酒具的材质来看,主要金银、陶瓷、玻璃、水晶、玉石等,比如储酒容量较大的鸡冠壶的材质一般是金银质、木质或者陶瓷。鸡腿瓶,凤首瓶一般也是陶瓷材质。
从时代来看,辽代早期的酒具材质以金银为主,后期则以陶瓷为主。还有一些出现在在贵族或等级较高的墓中的玻璃酒具,少量是自产玻璃,更多的则是来源于西方的传入。
比如2002年,在通辽市科左前旗吐尔基山的一座辽代墓中,出土了一件保存相当完好的玻璃高足杯。这个高足杯工艺精湛,杯口较大,造型与古代伊斯兰地区的玻璃杯很是相似,距今已经1千多年,在当时可是比金银都贵重许多,目前收藏于内蒙古博物馆院内。
当然,辽代瓷器的釉色也非常丰富,主要以白釉、黄釉、绿釉为主,还有黑釉,褐釉,以及少量的三彩、青釉等。其中辽三彩是受唐三彩影响,是辽代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辽三彩中使用最多的就是黄、绿、褐这三种色釉,非常富有契丹民族的风格。
但无论哪一种酒器,都肯定是有底的,与贺先生带来的这个罐子都大为相径。
所以专家表示,这个造型奇特的罐子并不是贺先生朋友所说的一种辽代贵族酒器,甚至它压根就不算一种容器。
既然不是酒具,甚至不是容器,那这个罐子究竟是什么呢?又价值几何呢?
三)在贺先生疑惑的眼神中,专家表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是一种建筑材料。
至于贺先生说的那个所谓的盖子,也并非是盖子,而是一个托层。这个东西是古代的建筑构件,一般情况下,都会在建造亭子或者是建造高塔,以及牌坊的中间突起的时候,都是用它来做的。
专家的这一番言论顿时让贺先生非常疑惑,在贺先生的认知之中,塔尖的颜色不应该像这样的如此漆黑,而是颜色艳丽的才对,为什么会出现上半部分漆黑一片,下半部分却没有漆一般?
很快专家就给出了解释,建造高塔不可能仅仅是将一个塔尖摆放上去,中间自然是需要一些东西进行固定和连接。这些没有上漆的地方,就是为了起连接作用。
而这个东西生产的年代也没有辽代那么早,它生产于明朝时期的山西窑口。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算是一件文物。
且根据我国的《文物法》规定,禁止倒卖交易文物。比如知名度很高的网络拍卖直播平台,微拍堂,近期因为倒卖文物,被江苏省张家港法院判决,一审获刑五年半,在收藏界震出了很大的水花。
虽然说贺先生的朋友是通过三十万的抵债获得的这个建筑构件,但是严格意义上这也算得上是一个交易。
所以专家的建议就是将这个建筑构件上交到国家博物馆。因为属于文物,不能够在市场流通,专家也无法为其进行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