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情与海的故事(男人与海的故事)

情与海的故事(男人与海的故事)他继续为打渔操劳,和台风、潮汐、昼夜为伴,在大海中度过一天又一天。妻子则在家里专职带小孩儿,某天丈夫在潮汐起伏中,有了许多收获而忙不开时,她就去帮一帮忙。这是渔人家庭日常的生活。13岁时,他就跟着父亲出海,成为一个赶海的渔人。20岁时,他经人介绍,认识了自己现在的老婆,两人随后结婚。但那时候,两人都太穷,两人没有度过蜜月,也从未一起旅行过。再之后,女儿们出生,日子就更加辛苦了。老四和阿烽,他们是80后和90后的渔人。在多年出海以后,他们用西瓜视频记录下自己的人生。在这些视频里,他们有代际的差异,有对生活的不同梦想,但也对大海共同的敬畏——因为,只有大海从不拒绝他们的渴望。只有在海里,他们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追寻自己与大海共舞的命运。阿烽家住福建莆田,他们家族世代都靠海为生。

情与海的故事(男人与海的故事)(1)

很多人喜欢看海。

大海意味着逃离和追寻,意味着乌托邦,意味着远方和梦想。

但在那些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渔人眼中,大海就是他们的一生。海洋是工具,是田地,是猎场,是生产资料,是世世代代人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

老四和阿烽,他们是80后和90后的渔人。在多年出海以后,他们用西瓜视频记录下自己的人生。在这些视频里,他们有代际的差异,有对生活的不同梦想,但也对大海共同的敬畏——因为,只有大海从不拒绝他们的渴望。

只有在海里,他们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追寻自己与大海共舞的命运。

1.渔人阿烽:只有在大海上,才能掌控全局

阿烽家住福建莆田,他们家族世代都靠海为生。

13岁时,他就跟着父亲出海,成为一个赶海的渔人。20岁时,他经人介绍,认识了自己现在的老婆,两人随后结婚。但那时候,两人都太穷,两人没有度过蜜月,也从未一起旅行过。再之后,女儿们出生,日子就更加辛苦了。

他继续为打渔操劳,和台风、潮汐、昼夜为伴,在大海中度过一天又一天。妻子则在家里专职带小孩儿,某天丈夫在潮汐起伏中,有了许多收获而忙不开时,她就去帮一帮忙。这是渔人家庭日常的生活。

如今阿烽27岁,在此之前,他已经度过了13年这样的岁月。

大海毕竟是更加让人无法预料的。

所以在这十三年中,阿烽也尝试离开大海,回到大陆。那段时间,他离开妻女,离开莆田,去到更大的城市,尝试在大陆上打拼出一片天地。

然而,比起大海自然的变幻莫测,大陆才是更复杂的那一个。

也许因为从小与不言不语的大海打交道,阿烽已经习惯了海这位沉默的母亲。喧嚣的大陆,让仍然年轻的他也不能适应。

他对我说,“只要在大海上,我才感到自己能掌控全局。”

只是如今,@渔人阿烽不仅是一位重回大海怀抱的年轻人,他还是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西瓜视频创作人。

情与海的故事(男人与海的故事)(2)

事情起源于一年前,他在西瓜视频上,看到了别人赶海的视频被传到网上,他萌生了自己也来试一试的念头。

阿烽告诉我,他在海洋上见到过一百多种生物,有许多现在已经成为国家保护动物。

他抓到过海蜈蚣,抓到过价值百万的鱼类——在大海里徜徉,就像是美国淘金潮时期的探索者。

说起这些海洋生物时,他脸上绽放出长久的惊奇。于是,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专业的渔人,应该让更多人看到真正的渔人生活。

阿烽也证明了,他能够分享的渔人与海的生活,远远比他看到的视频要精彩。

作为一个在海边出生、靠海洋的馈赠为生的渔人,对于捕鱼,他当然得心应手。

镜头对他来说是陌生的,但是他还有一个技能,就是把这些刚刚打来的海鲜,做成味道鲜美的烧烤。

他拿着烧烤,喝着啤酒,叫上老婆和两个女儿,或者一两个同乡人也来了,大家在一家小店里吃起来。

女儿们在镜头前啃着螃蟹腿,他和朋友们唠嗑,一边大快朵颐。这样的生活淳朴,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能闻到海鲜的香味和海风的味道。

对于那些同样是渔人的人来说,这些视频也记录了他们真实的生活,有真实的辛苦,也有真实的欢乐。

情与海的故事(男人与海的故事)(3)

27岁的年纪还很年轻,一天的疲惫很快就在美食与酒中消散。

阿烽很快适应了镜头,镜头前他很放松,经常金句频出,他最常说的就是“发财了”、“又有口胡了”。

情与海的故事(男人与海的故事)(4)

除了把海鲜做成烧烤招待家人与朋友以外,在视频中,他更经常地出海,去发现数不尽的海洋馈赠。“我至今为止,差不多打到过超过一百种海洋生物”,阿烽对我说。

女儿们小,但是都迷上了海。

所以为了满足女儿的好奇,阿烽会带着女儿去赶海,有时候是坐船出海,有时候是在海边捕螃蟹。有一次,他捕螃蟹着了迷,女儿的脚被压在石头下出不来。

直到他捕完很多螃蟹后回来,才发现女儿坐在湿润的地上,不哭不喊的,就等着他回来。

这是他记在心里,有些温暖有些心酸的瞬间。他扳开石头,把女儿扶起来,说着今天抓到的螃蟹,有说有笑回家。

情与海的故事(男人与海的故事)(5)

做赶海的视频,和赶海一样,都要靠天吃饭。

“跟涨潮退潮,台风前台风后,都有很大的关系,”阿烽说。

和所有渔人一样,他把海洋视为自己的母亲,是她给予了自己祖祖辈辈的一切。

他习惯与海打交道的生活。在视频中,他也记录了一些惊涛骇浪的时刻。

也是在这样的时候,他的收成最好,也面临着最大的危险,“浪太大,我脚不小心绊倒了,就掉到海里去。”

“那是最危险的那一次,差不多捕到一冰箱的鱼”,阿烽说起这段经历时,兴奋地笑起来。

这也成为他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但他刻意把危险的镜头剪掉,留下自己狼狈的,有些搞笑的镜头给观众,“让粉丝们觉得又关心我,又觉得好笑。”

阿烽做视频,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 也让自己能够有更稳定的生活。

阿烽告诉我,渔人们都有很严重的胃病,因为经常他们一整天都吃不上饭。

有时候实在撑不住了,阿烽就吃泡面,但这也对胃没有多少好处。他希望明年,能够让家人住上更好的地方,把年迈的父母也接过来。

而在上个月的西瓜PLAY打榜活动中,胜出的创作人可以带家人坐邮轮去日本,阿烽为了弥补当年没有带老婆度蜜月的缺憾,也豁出去了。

他虽然在镜头前幽默风趣,金句频出,但是面对镜头,让粉丝来支持自己的排名,却是他羞于去做的事情,渔人的“沉默病”在这里又犯难了,“我开始想要不就算了”。

直到老婆说,“我们当年结婚,都没有度过蜜月”,阿烽又想起了20岁时的窘困与梦想,以及他对老婆的歉疚。

阿烽开始连续地开直播,把他能想到的关于大海的花样,玩了个遍,拼命地让粉丝能够欣赏,并且支持他,实现老婆的心愿。

终于结婚七年后,阿烽也在粉丝们的帮助下,实现了这个愿望,他将和自己的家人一起,不再是坐着渔船与海浪周旋,而是在远洋邮轮上,享受难得的闲暇。

两百多期赶海的视频,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阿烽的生活,如今,打渔挣钱已经成为他的副业了。

“从差不多今年年头的时候,决定做视频为主。原因是,以前赶海存不了什么钱,做这个,对我的人生改变很大,对经济状况改善很大。”

情与海的故事(男人与海的故事)(6)

当一个在大海中的孤独渔人,在他打渔时有上百万人观看,为他高兴,为他捏一把汗,也羡慕他的经历,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阿烽回答,“做视频,对我最大的改变,是从一个海洋里的孤零零的人,变成了一个还挺受关注的视频创作人,”

阿烽有几分羞涩和得意,但又接着说,“要努力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新奇生物,把视频拍得越来越精彩。我们渔人,也不知道海洋里到底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根本说不清。”

2.老四赶海:海洋从不会拒绝我

老四和阿烽一样,也是小学毕业后,就随父辈一起,出海打渔。

@老四赶海是海南人,1980年出生,是最早的80后,如今他已经在海上快27年了。比起阿烽,他与大海相处时间更久,也更加离不开海。

“做渔民,以前是为了生活。这么多年,与海打交道,就习惯了,喜欢了。”于是他决定做赶海视频,原因之一是,对于渔民来说,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生活的窗口。

情与海的故事(男人与海的故事)(7)

另外一个原因是,现在做渔民,已经没那么好挣钱了。

“这些年,对我们渔民来说,赶海的收成其实也一年不如一年。刚开始做渔民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现在就越来越差。以前一个月工作岗位少,渔民一个月能赚6000块。2005年过后,南海第一次禁渔期开始了。”

这以后,老四所倚靠依存的南海,每一年有三个半月禁渔期,从5月一直到8月15日。

在这样的时候,他不能开船出海,只能在岸边寻找一些可以捕鱼的地方,有时候徒手,有时候借助一些道具,能抓住多少,是多少。

和阿烽的金句频出不同,老四年龄更大一些。

最开始接触镜头的老四有些紧张,他自嘲道,“我只是一个小学学历的文化,文化不高,对这些先进的机器,对着镜头说话,挺不好意思的,肯定会有困难的,好像不太适应。”

但后来很快就学会熟悉了,且能对着镜头开玩笑说段子,被粉丝称为「骚话四」。

能够适应镜头,知道如何用Go Pro这样的机器拍摄,对老四来说,更像是找到了另一条挣钱之路。

渔民能够与大海周旋共舞,做一个视频节目,他也把它当成一种意志的考验。必须坚持下来,慢慢地做下来,这是依靠海的另一份收入,他想。

而在摆脱一开始的不适应之后,老四意外地发现,居然越来越开心。

老四和阿烽一样,他们作为渔民,在海上永远都是孤独而危险的。他们和大海、潮汐、台风、闪电、日月交流,却没有人陪伴。

但当他把自己与海洋的生活记录下来,呈现渔民的状态后,居然收获了那么多的观看和支持。

“做视频最开心的事,就是让我一个草根渔民收获那么多广大网友的支持,有一种成就感和存在感。”老四说。如今,在西瓜视频上,老四赶海有160多万粉丝。

阿烽是90后,面对视频的转变更加容易一些。而这对老四来讲,这样的转变更加不易。

面对我时,他话不多,显得拘谨而沉默。

只有在聊开以后,他才慢慢地讲述了自己曾经的故事。老四的人生40年,是一段像大海一样波澜起伏的人生。

他视大海为自己的母亲,更养成了大海一样包罗万象的性格,有大海一样的故事。

情与海的故事(男人与海的故事)(8)

老四家庭不好,在赶海的职业生涯中,也曾和阿烽一样,试图在大陆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的选择就是去当兵。在此之前,他当过民兵,帮助国家去找寻其他国家在中国近海放置的声呐,以保护我国的海洋安全。他也做过消防员,像大海一样去扑灭火灾。

但是入伍时,由于自己身高不够,没有被征召成功。他不得不再次回到海洋。在海洋里,他仍然帮助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圆满自己曾经的渴望。

但大海没有亏待失落回归的老四。比起90后的阿烽,老四对大海有更漫长的深情,和更特殊的敬畏。

老四告诉我,拍赶海的视频是不能策划的,因为一切都要看大海的意思。

对老四来说,今天捕什么,明天捕什么,要跟着月份和季节。

在每一个不同的季节里,该下什么网,能捕到什么,就拍什么,强求不来,但大海也总会给渔民以惊喜,27年了,他仍然猜不到大海明天会带给自己什么。

“我的父母也是渔民,大海养育了我,给了我一切。与海长期生活,成了我的命,像是我的母亲一样。”老四说。

而鱼的习性,也是分月份的。不同的月份,有不同的鱼虾蟹蚌,就下不同的网。

老四说,“夏季都是下地笼,梭子蟹,青蟹。冬天下网,有一些鱿鱼,墨鱼,大的金枪鱼。”而有很大潮汐的时候,往往是夏天与冬天,这也是渔民收获最丰盛的两个季节。

而到了秋天和春天,他们只能跟着大一点的船出海,去更遥远的海域捕鱼。

船很重要。

老四的祖辈以务农为主,只在岸边偶尔打渔,因为没有船。改革开放后,老四的父辈才有能力造船,但也只是木船。

老四13岁以后,最早给人打工,还有机会开玻璃钢制的机械船。而到自己出来捕鱼后,因为没钱,用的都是木船,用槁橹出海,能装载的渔具很有限,也走不远。

20岁后,老四开始自己造船,已经换过的船,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而到今年,他终于有了两艘机械船。一艘大的四万八,小的两万二。

大船可以载上生活必需品,渔具,去到更深的海域,一天一夜不回来,满载而归,但马力大,成本也大。

这时候,这艘小船就派上了用场,不能走太远时,他就开着这艘小船出发。

情与海的故事(男人与海的故事)(9)

出于对家人的责任,以及对大海的深情,他不打算专职做赶海视频,因为他觉得,“做视频是很开心的事情,但是我要对家庭负责吧,首先要把家里养好。”

另一个原因是,他已经习惯了赶海捕鱼贩卖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也是他的“存在感”所在。

而做视频对他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感觉越来越受人尊重,在海南的同行中,很多人成为了老四的粉丝,他们见到老四会打招呼,问他今天的视频内容。

他们夸赞老四,“你把我们的故事真实地讲给了大家”。

这些渔民生性淳朴,没有也要成为下一个老四赶海,而是看到自己与海洋的故事,通过老四的镜头讲出,自己便与有荣焉了。

对老四和他的朋友们来说,赶海是高风险的工作,碰上大风大浪、雷阵雨、台风都是平常的事情。

“翻船的时候也是有的。”海洋的馈赠永远与神秘的危险相伴,“在我这里有一句谚语,叫‘出海不遇风浪的,就不是出海的’”,老四说。

但是渔民对海的了解是世代相传的,技术的进步,仍然替代不了渔民们传承下来的经验。

他记得每一个季节能够捕到的物种,记得每一次潮涨潮落,记得风险与收获成正比,越是恶劣的天气,越能够捕到数量可观的、新奇的鱼。

“其实对我来说,多大的潮水来时,我都可以出海。但是海水太大的时候,下不了网。只有当潮水涨满后,它退去前的一刻,才是我们丰收的最佳时期”,老四笑着说。

当老四说着这段话时,他正在整理渔具网具,打扫清洁船只。他知道,海南的休渔季就要过去了,他将要开船出海,带着对大海的深情与敬畏,希望能够丰收。

在阿烽和老四身上,能看到90后和80后的代际差异,他们对生活有不同的梦想,但是也能看到渔民之间共同的深沉与渴望,也更能看到人对自己独特价值的追寻。

老四半生入海,也曾成为国家的半个公仆。他最终没有入伍成功,但大海从来没有抛弃他,反而赐予他食物与生活。

他用海洋的馈赠,养活自己与家人,并把海的形象与资源,呈现给西瓜视频的观众。

而阿烽,他更年轻,也更容易地面对镜头,向百万粉丝讲述着他十年的入海经验,更倾心于海洋带来的惊喜。他更加轻盈,更加健谈,但同样,也有着对海的敬爱。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海洋,可以包容他们的一切,提供给他们食物、衣服和信仰。

阿烽和老四,也都将把海洋的馈赠吸收,再带给这个世界上各地的观众,让上百万人在视频中,闻到大海的气息。

情与海的故事(男人与海的故事)(10)

作者 | 孙晓华

编辑 | 胖达

- END -

情与海的故事(男人与海的故事)(11)

这是「看见生活的温度」专栏的第十三篇故事。

西瓜视频的创作人们,为粉丝提供陪伴价值,提供个人独特生活的小小奇观,也渐渐被粉丝陪伴。

这是一种无需相见的共生关系,只要被看到,就不再孤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