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的时间和程序(某国际会议的茶歇)
会议的时间和程序(某国际会议的茶歇)就这么你装蛋糕我盛咖啡的来来回回,不一会儿,大家已都名副其实地享用上了茶歇,有人倚着走廊栏杆,有人靠着墙,大部分人就在过道或桌边站着,很少人说话,大家面面相觑。服务员又推着餐车来补充点心。 我瞅着大家争夺蛋糕的空隙,连忙端起杯子去接咖啡,手里终于不是空的了。 桌子显得很空,显然点心还没上,学者们有点意见,开始嘀咕。而有人试了试咖啡机,发现咖啡机是可以用的,于是一个个学者都开始排队取用目前仅有的速溶咖啡。 等到四五个学者端上咖啡开始喝了,酒店服务员才推着餐车来到,他们把装着小面包和小蛋糕的餐盘一碟一碟地放到桌子上。小面包和小蛋糕都是那种超市论斤卖的便宜点心。 这时可以看到矜持的学者们都开始盯着那一块块面包蛋糕,但苦于服务员还没把餐点全部移动完,只好耐着性子等候,不好意思先下手为强。直等到服务员要上最后一碟的时候,人群里一个中年男学者终于按捺不住忙把一个蛋糕往自己的碟子里放,其他人纷纷效仿。
2014年5月,我去上海参加国际心理治疗大会。会议地点在某四星级酒店,会费不菲。
会议汇集了许多国内外学者(主要是国内学者),3天的会议时间,议程排的满满当当,上下午都有许多报告可听。每次报告的时长大约50分钟(报告者陈述 提问互动),而在每个半天的报告间隔还有个"茶歇"(tea break)时间,类似于下课时间,让报告者与听众有时间休息、享用茶点。
这是我头一次参加这种等级的会议,也是头次见识"茶歇"。听这名称有点让人想起西方绅士贵妇的下午茶。
在听完第一天下午(上午是集体性的大会报告,没有茶歇)的第二场分会场报告后,茶歇时间到了,只见与会学者纷纷从各房间出来,不谋而合地直奔设在酒店走廊某处的茶歇地,我也不甘人后,只怕去晚一步。只见目的地放着一张铺有白桌布的长桌,上面放有许多空碟子和倒扣着的小瓷杯,桌上还放有两台自动咖啡机。
桌子显得很空,显然点心还没上,学者们有点意见,开始嘀咕。而有人试了试咖啡机,发现咖啡机是可以用的,于是一个个学者都开始排队取用目前仅有的速溶咖啡。
等到四五个学者端上咖啡开始喝了,酒店服务员才推着餐车来到,他们把装着小面包和小蛋糕的餐盘一碟一碟地放到桌子上。小面包和小蛋糕都是那种超市论斤卖的便宜点心。
这时可以看到矜持的学者们都开始盯着那一块块面包蛋糕,但苦于服务员还没把餐点全部移动完,只好耐着性子等候,不好意思先下手为强。直等到服务员要上最后一碟的时候,人群里一个中年男学者终于按捺不住忙把一个蛋糕往自己的碟子里放,其他人纷纷效仿。
我瞅着大家争夺蛋糕的空隙,连忙端起杯子去接咖啡,手里终于不是空的了。
就这么你装蛋糕我盛咖啡的来来回回,不一会儿,大家已都名副其实地享用上了茶歇,有人倚着走廊栏杆,有人靠着墙,大部分人就在过道或桌边站着,很少人说话,大家面面相觑。服务员又推着餐车来补充点心。
我站在角落里观察这群天南海北的学者,有的面黄,有的脸长,有秃顶的中年男,也有穿着大红的中年女,虽然也有几个背着书包的青年老师模样的人在交谈,但不知为何透着一股穷酸气。学术大咖一个也没来这儿用点心。这场景和我之前想象的曲水流觞实在相去甚远。于是匆匆吃完蛋糕用完咖啡,去听下一个报告。
原来这就是茶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