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电影豆瓣评分(可可西里豆瓣8.8分)
可可西里电影豆瓣评分(可可西里豆瓣8.8分)很多年前第一次看这个片子时,对里面生存的残忍未能留下太多印象,但记住了可可西里的名字。可可可西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因为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而被誉为“生命的禁区”。【可可西里才是真正的主角】可可西里是一个美丽的名字,让人产生无限向往,但是陆川给了影片一个罪恶战胜正义的结局,留给观影人无限思考的空间。本片一反西部电影注重表现人的常态,将人放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可西里才是影片真正的主角。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天地苍穹下殉道献身的行为 是一群真实的人在极度艰苦的环境里为信仰奉献的事迹 而不是一部戏剧元素处处完善 故事发展天衣无缝的类型电影。”正如导演陆川所说,这是一部过于真实的关于生存的电影!没有歌颂、讽刺、批判、鞭笞,只有绝境中的挣扎,面对浩瀚如烟的沙漠如何走出困境。
《可可西里》讲述的是1996年的冬天,为调查臧羚羊猎杀状况的尕玉以记者的随巡山队员深入生命禁区可可西里,目睹了一幕幕人性的贪婪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狂暴冲突。
【可可西里才是真正的主角】
可可西里是一个美丽的名字,让人产生无限向往,但是陆川给了影片一个罪恶战胜正义的结局,留给观影人无限思考的空间。本片一反西部电影注重表现人的常态,将人放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可西里才是影片真正的主角。
很多年前第一次看这个片子时,对里面生存的残忍未能留下太多印象,但记住了可可西里的名字。可可可西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因为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而被誉为“生命的禁区”。
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中国最大、海拔最高、最神秘的“死亡地带”。它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高寒地带。整个可可西里均在海拔5000米左右,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和缺淡水,环境险恶,令人望而生畏。人类无法在那里长期生存,只能依稀见到已适应了高寒气候的野生动植物,且总数量有限。
正是这样一片神秘的死亡地带,见证了幸福与温柔,也见证了离别与死亡。它始终以低调的旁观方式出现在全景镜头中,以自然的静穆来回答人类生存的呐喊。《可可西里》大量使用了这种全景系列景别来表现环境和环境中的人,尤其在重要的死亡情节场景(刘栋、日泰的死)和离别场面中 都使用了这种镜头策略,强有力的把人与背景可可西里联系在一起。
片中巡山队员看望阿旺时的告别就是一次令人印象颇为深刻的全景式告别。画面中出现一面小小的红旗和一个小小黑影举着双手不停地向远处挥舞,本来阿旺身上鲜红的衣服在这个镜头里特意做了消色 使得我们既记不住阿旺的长相,又不关注个人在这个情景中的分量,而是被整个悲壮苍凉的环境气氛所感染。由于之前有了关于强巴之死和阿旺一人坚守三年的交代,我们的记忆里从此就有了这面小红旗 有了此时挥别战友的小小背影的大全景。为了他们的羊子,阿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孤守三年。这是怎样一种信仰,我们不得而知。
“在可可西里 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 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可可西里在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 她既是人间仙境 又是残酷地狱。
巡山队员们仰望着头顶的灿烂的星空给观众留下这样的话:“后来这个地质学家失踪了 到现在都没有找到 这里到处是吃人的流沙。”在寂静的全景里,巡山队员的身影显得渺小和无奈。
刘栋被流沙掩埋的一幕长镜头在记录他被吞噬的全过程之后,为我们展示出地上一排有去无回的脚印,紧接着就是鸦雀无声的全景。画面内只有一辆空车与一片死寂,之后全景跳远景,并长时间的停留在这个画面上。
每一个巡山队员都非常明白 进入可可西里意味着什么。他们面对的不仅是盗猎者的枪弹 而且还包括稀薄的空气、险恶的流沙和肆虐的风雪本片以这一次巡山队员的生死旅程来审视人自身的生存 一次次死亡的仪式和刻画可可里的全景景别镜头使得这场“人对天”的抗争在观众面前铺展开来。
【可可西里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贫穷的问题】
被俘虏的盗猎者马占林说:“以前我是放牧的,放羊,放牛,放骆驼。这个草丛变成沙滩,牛羊没有吃的,死的死了,卖的卖了。现在人也没有吃的了,人也活不下去了。”
沙漠化造成了牧民的普遍失业,人活不下去了,盗猎就猖獗起来了。要想解决盗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解决贫穷问题,才能避免珍稀动物濒临灭种。
日泰所代表的巡山队员,他们不是神圣品格的化身。他们守护藏羚羊的同时也沾染上了贩卖羊皮的劣迹。“见过朝圣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脏得很,可他们的心特别干净。”巡山队员不仅缺人,缺枪,还缺经费,他们不缺的唯有信仰。
记者问县里没有给你们解决经费吗?没有。他们没有编制。他们什么都不是,他们只不过是村民自发组织的巡山队员。刘栋为了凑钱给救受伤的队员医冶,他向女朋友要钱。女朋友同样是社会底层人物,尽管她哭着要离开,走之前还是给了他一沓钱。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守护着可可西里,守护着羊群,但是他们的报酬几乎是零。已经有一年没有给他们发工资了,而他们从不抱怨,坚韧如刚。
在想尽办法依然酬不足钱的情况下,日泰目光向着远方,“卖皮子”!谁能评判他们的对错。“我知道 卖皮子是违法的,可我现在不会考虑你说的这些,我只考虑可可西里,考虑我的兄弟们。”
马占林是影片中一个关键人物,他代表着盗猎者一伙人,在道德层面他有着双重的人格。他让儿子救了患了肺气肿的队员,在最后关头保护了记者尕玉 一句“他不是日泰的人”使主人公免于被枪决。马占林本人更是为记者指路“跟上我们的脚印 再走五里路 就上路面了”。但同样也是他,领着盗猎着在出口处堵了日泰。
一个从没有向任何困境屈服过的铁血硬汉,在转瞬之间就被盗猎分子像杀死羊子一样任意杀戮。在抽搐中渐渐死去的日泰,毫无缚鸡之力。日泰是一个英雄,但他临死之前就是一个普通人。这里没有神化,没有死而复生。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日泰一样的的巡山队员拼死的执着,可可西里会是怎样。那样广袤的原始生态环境里,藏羚羊会销声灭迹吗?他们微乎其微的力量,真的能抵档住盗猎者的猖獗之势吗?就算羊子都死绝了,于他们来说真的就天踏下来了吗?
故事的开头是强巴的死与天葬送行,而故事的结尾是日泰的死与亲友的送行。影片对死亡的描述,都是静默的。不管是刘栋无声无息的被吞没,还是年仅20岁的盗猎者眼睁睁的在“救我”的求援声中死去,又或者是藏羚羊的集体曲埋葬,都是死亡的一种仪式。
影片中的人物,除了尕玉在痛哭,在流泪,在挣扎,那些草原上的汉子脸上丝毫看不出动荡。他们对可可西里的爱深沉,在他们心中,死在这里便是人生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