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雪屋发展历史(揭密雪屋是怎样建成的)
东北雪屋发展历史(揭密雪屋是怎样建成的)天寒地冻,这里的村子远没有南方的热闹,屋子外很少看到村民吃完饭,大家要约在村子里闲逛工作人员带站我们来到白狼峰下的林俗雪村享用午餐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型蒙古村庄建筑材料多是兴安岭的优质木材。
白狼峰上,大家漫步在雪原之上,惊叹于雾凇之美,流连在林海之间,久久不愿离去,直到中午时分,工作人员不断的催促及大巴司机连续的鸣笛,我们才意犹未尽的回到车上,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肚子开始咕咕的叫,加之山上零下二十多度,热量消耗极大,颇有些饥寒交迫的感觉,于是工作组带着大家来到白狼峰下的林俗雪村用午餐。
午餐是传统的蒙古佳肴,中间是一个铜灶火锅,大块的牛羊肉是主菜,周边辅以鱼类、炒菜,也自是极其丰盛,大家饿了也就没有细尝慢品,我与几位小伙伴决定填饱肚子到村子边逛逛,于是便有了这篇分享的主题,我们看到了北方最原始的交通工具马拉雪橇,也看到了难得一见的雪屋垒制过程。
相传以前东北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冬天大雪以后,人们的交通极为不便,这时候马拉雪橇便成为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原因简单、操作方便,现在交通发达了,马拉雪橇相比汽车无轮是运力还是速度都没有优势,所以现在实际用途已大为减少,平常也是难得一见,更多的是作为旅游体验而存在。在白狼的林俗雪村闲逛的时候,我们正好遇上一位大叔坐在马拉雪橇上缓缓而来,同行的几位小伙伴们在征得大叔同意后还坐上去感受了一下,在平整的路面上到也挺舒适的,既没有颠簸,也没有危险。
白狼是一座山峰,出是一个镇名,大家在白狼峰上玩了一个上午,终于还是到了告别的时候。
工作人员带站我们来到白狼峰下的林俗雪村享用午餐
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型蒙古村庄
建筑材料多是兴安岭的优质木材。
吃完饭,大家要约在村子里闲逛
天寒地冻,这里的村子远没有南方的热闹,屋子外很少看到村民
怱然间,远处响起了一阵马蹄声
循声望去,一位大叔驾着一辆马拉雪橇飞奔而来
大家兴历不已,赶紧拦下,征得同意,同位小伙伴还坐上雪橇去感受了一番
大叔怕马儿跑得太快惊到大家,还特地手牵着走了一段
大家感受过了,大步又驾着他的雪橇飞奔离去。
路边的雪人
继续前行,怱然发现有一户村民在垒建雪墙
这些并不是冰块,而是凝结得比较紧密的雪块
他们沿着外墙砌了一层,起一种美化、防风、保暖的作用。
他们先将雪块用切割机割成方块
然后像砌石墙一起叠加上去
人并不多,看起来工程也不算特别大,据说早上到中午便砌了这么多。
后面都已经砌得差不多了。
工人们正分工明确的忙碌着
远远看去还是比较粗糙,但做好后,他们会再进行细致的修整,完工后还是会很漂亮的。
雪墙近景
雪块切割
工人师付见我拿着相机在拍,还可爱的向我比了一个剪刀手势。
忙碌的工人们
【TIPS】
【交通提示】:
1、飞机:阿尔山有机场,通达全国各地,不过航班不多,很多地方一天只有一班;
2、火车:每日有两班火车从乌兰浩特发往阿尔山市,乘坐早晨那一班可以饱览窗外的林区风光,快车,无卧铺;乘坐晚上那一班则可以拍摄到第二天清晨阿尔山林区的屡屡炊烟,慢车,有两节卧铺。火车费用60元左右。
3、白狼镇交通便利,紧邻省道S203公路,距阿尔山市中心仅35公里。
【其它提示】
1、注意保暖,尤其是帽子、手套、围巾必不可少。
2、相机及其它的摄影器材要注意防寒,单反因拍摄时嘴巴会呼气在屏显处,很容易结冰。
3、手机要放在贴身温暖的地方,否则很容易冻关机,而且电池耗损极快。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我的微博:@重庆渝帆 ,以及我的个人公众号:wlsd999
【关于渝帆】一位喜欢旅行、喜欢摄影、喜欢分享的八零后,活跃在各大旅行网站及论坛,目前是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中国辞赋家联合会会员、旅游名博、携程旅行家、微博旅行玩家、去哪儿网聪明旅行家、搜狐旅行专家……也是重庆论坛版主、潼南论坛管理员、广东潼南商会秘书长;个人微博:@重庆渝帆;个人duhm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