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勇工作(李小勇追纯粹的梦)
李小勇工作(李小勇追纯粹的梦)读中学的时候,李小勇的成绩在班里一直相对较好,但随后而来的一场家庭变故,又让他的童年多了几分波折...... “因为我知道自己出生在北方,所以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想看一场洁白的大雪!”李小勇聊起梦想,“书本中毛主席的诗词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是多美的一番景象啊!在雪地里打滚、堆雪人、打雪仗,肯定有趣极了。而在化州市,是几乎看不到雪的,所以小时的我有一个大大的梦——走出去,到北方有雪的地方去看看”。最初的梦,看一场雪 李小勇,祖籍广东化州,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化州人。父亲早年在河南省新乡市工作,并在当地组建家庭育有二男一女。虽然生在河南,但李小勇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回化州老家,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的哥哥是黄埔军校三期的学员李征期,他为中国革命奉献了一切,最终却在土改时期被错误批判致死,所以爷爷的脾气发作起来时很是暴戾,唯一的温暖来自奶奶,奶奶的弟弟是中共革命烈士陈可楷,虽然
《追梦人》大型专题系列报道
记者 许泽淳
深圳市勇闯达科技发展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小勇
遍地林立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街道,群英荟萃的商圈,充满人文的都市气息......过往的行人脚步轻快且富有节奏,眼前的车水马龙早已司空见惯,也无暇驻足观看,因为心中尚有大梦,生怕走慢一步就会错过精彩的下一秒钟。这是高速腾飞的深圳——举世瞩目的“设计之都”、“创客之城”。自从一位老人在这里画了“一个圈”之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雄赳赳的青年创客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与鹏城一齐腾飞,追逐梦想。这当中,就包括意气风发的李小勇。
最初的梦,看一场雪
李小勇,祖籍广东化州,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化州人。父亲早年在河南省新乡市工作,并在当地组建家庭育有二男一女。虽然生在河南,但李小勇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回化州老家,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的哥哥是黄埔军校三期的学员李征期,他为中国革命奉献了一切,最终却在土改时期被错误批判致死,所以爷爷的脾气发作起来时很是暴戾,唯一的温暖来自奶奶,奶奶的弟弟是中共革命烈士陈可楷,虽然李小勇是不折不扣的“留守儿童”,但是从祖辈那里受到很大的革命教育。“童年的生活其实是蛮艰苦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那时候很渴望有父母的爱”,李小勇回忆道。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孩子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但留守儿童们多数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甚至比普通的孩子更加独立。李小勇就是很好的例子,生活虽苦,但他懂得苦中作乐,勇敢与乐观让他永远保持着微笑。
“因为我知道自己出生在北方,所以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想看一场洁白的大雪!”李小勇聊起梦想,“书本中毛主席的诗词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是多美的一番景象啊!在雪地里打滚、堆雪人、打雪仗,肯定有趣极了。而在化州市,是几乎看不到雪的,所以小时的我有一个大大的梦——走出去,到北方有雪的地方去看看”。
读中学的时候,李小勇的成绩在班里一直相对较好,但随后而来的一场家庭变故,又让他的童年多了几分波折......
“在我读高一时,命运又开了一个玩笑。母亲当时在河南回到化州老家,由于水土不服,得了炎症,并没重视。后来越发严重,几经辗转,求医不得,人便没了”,李小勇眼眶湿润说道,“本来跟母亲相处的机会就不多,还没来得及尽孝,母亲就走了”。母亲的逝世对他的打击不小,但他并没沉浸在悲伤中,擦干泪水,他越发勤奋地学习。
后来,李小勇的爸爸续弦,李小勇有了后妈。后妈是个贤惠善良的家庭主妇,用心照顾几个儿女,而且对李小勇的爷爷孝顺有加,所以李小勇并不排斥她,甚至把她当亲妈一样看待。“可能我是一个比较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后妈对我们无微不至,让我感觉到家庭的温暖,所以我很感激她,每当我放假回到家里都尽量和她分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李小勇说道。
1989年,高考在即,李小勇却辍学在家。原因是他迷失了方向——不知亲情重要还是学业重要——此前一个学期,为了在家里多“享受”家庭的温暖,他竟不想去学校念书。好在班主任老师及时上门拜访,开导鼓励李小勇,挽回了一个可塑之才。迷途知返的李小勇重振旗鼓,恶补知识,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南林学院(现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林”是湖南省的省属重点大学,李小勇距“看雪”的梦想仅一步之遥。
来到“中南林”之后,李小勇攻读土木工程专业,在校期间发奋读书,积极表现,多次获得学院的嘉奖。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李小勇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其他同学都回家过年了,而他却选择呆在学校,为了他那简单而又纯粹的梦——看雪。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李小勇实现了他的梦想。那天,雪下的并不大,雪花中还夹着小雨,寒风凛冽,着实瘆人。尽管现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完美——没有“打雪仗、堆雪人”,但他并不失望,怀着笑拥抱飘落的雪花。这一次梦幻般的体验令他终身难忘。
后来的梦,干一番事业
1992年,李小勇大学毕业,当时国家正为三峡大坝的世纪大工程选拔一大波优秀人才,李小勇的名字赫然在列。就在志愿刚要上交的前一天晚上,李小勇的爸爸找到了他,跟他聊了刻骨铭心的一个晚上。
“那天,爸爸跟我聊了很多,他的年纪大了,不想让我去太远的地方工作”,李小勇追忆道,“我是一个重视家庭感情的人,还没尽子女的责任,母亲就走了。我不能让遗憾再次降临,于是我放弃了到三峡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广东”。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是块商机无限的宝地,李小勇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并在此处深深扎根。几乎就在邓小平南巡的同一时间,李小勇的创业之路缓缓开启......
“这个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在深圳干一番大事业!”李小勇志在必得。
八建集团,广东省建筑业的骨干企业之一,自九十年代初就属全国建筑业企业百强。刚毕业的李小勇在这里当一名普通的施工员,领着750元/月的工资,兢兢业业的他埋头苦干,与工友们打成一片,在团队中他很受欢迎。很快,他被提拔到“经营科”工作,在这里他学到了经营的一些理论,以及工程项目的基础知识等等。他坚持不懈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工作,诚诚恳恳地做人。皇天不负苦心人,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从一名施工员到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再到项目技术负责人,几乎所有的岗位他都接触过,为日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诚信友善的他在行内很有人缘。
很快,一家知名的房地产找到了李小勇,并承诺以高薪重酬聘任他。在建筑行业蛰伏了六年之后,李小勇涉足于房地产,这时恰逢是房地产业的春天,他的机遇再次来临。
“1998年,我的月薪已有七八千元,虽然工资不低,但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吃住消费、日用消费,加上供我父亲的生活费,其实并没存下太多的积蓄,几乎就是个‘月光族’,但日子还是过得快乐的,至少满足了温饱,也让父亲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李小勇乐观说道,“在房地产业天天跟人打交道,认识更多的客户,结识更多的合作伙伴,这些都是隐形的财富”。
经过几年的沉淀与积累,凭着对建筑行业和房地产业深刻的观察和了解,嗅觉灵敏的李小勇于2006年创立了深圳市勇闯达科技发展服务有限公司,自此,他的事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永远的梦,读万卷书
深圳市勇闯达科技发展服务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投资兴办实业,电子产品技术开发销售、团队管理咨询服务、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建筑劳务分包、市政工程等。至今,协助完成了包括东方之珠大酒店、华强广场、嘉汇新城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周到的服务和一流的质量在业界享有良好口碑。这与公司董事长李小勇的励精图治分不开关系。李小勇意味深长地说:创业不容易,守业更艰难,保持昂扬的斗志和不断学习的心,鞭策着我不断向前。
李小勇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坚信“学无止境,知识就是力量”,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淘汰。自始至终,他有着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梦”。
早在1997年,他就通过了首次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考试。在当时,这是一门难度很高的考试,通过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关于学习的经历,李小勇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他在书店看到了一本心仪的书,想买下来,但他身上的钱刚好只够买这本书。如果买下这本书他就得走路回家,而书店距离住处还有十几公里的路程,这本书是剩下的最后一本,如果不买,改天被别人买走就找不到了。他没有犹豫,当即买下了这本书,顺着漆黑的公路走了两个多小时,当他回到住处已经是半夜了。
2001年,他报考了天津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当时的报考班级汇集了商界精英、政界名流,善于交际的他被推举为班长,这也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人脉资源。2003年,他通过硕博连读,考取了美国美联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2005年,他参加了中国决策学之父张顺江主讲的中国决策学博士后研修班,勤思笃学,2006年底顺利通过导师的考评,完成了学业。表现优异的他加入了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和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曾经担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理论专委会的副秘书长、目前为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企业管理专委会的副主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和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都是国家级的学术团体,是全国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和权威的管理科学机构,也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部所属的国家一级学会。这对于李小勇来说,是一种至高的荣誉,也是对他多年来一直坚持“知识就是力量”的认可。
“有什么成功的秘诀要跟《追梦人》读者们分享?”记者问。
“确定目标,沉下性子,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每个人都要有一技之长,先谋得安身立命之本,再向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发展。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正是由于不完美,才要追求完美,所以要持续地学习,臻于至善”,李小勇语重心长,“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人物名片
李小勇,1970年生,广东省化州市人。1992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现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首批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全国注册策划师、高级工程师、高级经营师、高级策划师。深圳市勇闯达科技发展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理论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企业管理专委会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国决策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