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下人挑战上海武生泰斗(送别武生泰斗天堂凑成一台戏)
武乡下人挑战上海武生泰斗(送别武生泰斗天堂凑成一台戏)当今叶派掌门叶少兰感叹“又一位手握绝技的大师走了”,“王金璐先生做人诚朴,很有大武生的仗义风度。对艺术忠诚且执着,晚年在教学的同时还不忘磨炼自己。他在40多岁时曾经受过重伤,20年没怎么登台,但正因基功扎实又持之以恒,晚年依然能在舞台绽放。”大师点拨学生有着点石成金的效果早7点5分,家人、弟子及其生前任教的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在八宝山大礼堂前迎候王金璐先生灵柩,大屏幕中播放着《林冲夜奔》、《长坂坡》,《汉津口》等其艺术华彩时期的视频,无论长靠、短打,皆英气逼人。“国戏栋梁 生部冠军 亦演亦教育桃李;武生翘楚 关圣神韵 兼杨兼黄展芳华”的挽联定格了王金璐96载艺术人生。上午10时,众人列队进入告别大厅。叶少兰、孙毓敏、耿其昌、谭孝曾、李光、沈健瑾、马小曼、王蓉蓉、张火丁等京剧名家悉数赶来,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书法家米南阳、剧作家过士行、主持人白燕升等跨界好友也来见王金璐先生最后一面。感怀
张火丁送别王金璐先生
杨小楼、黄月山、尚和玉、盖叫天、厉慧良、高盛麟,这些响当当的武生大家,早已仙逝,最晚离开的也已走了20年。6月1日,96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王金璐在家中安然离世,曾经的那部同名电视剧冥冥中让“武生泰斗”的美誉实至名归,虽多年惶惶不愿领受,但60多岁能演《挑滑车》,80多岁能扳“朝天蹬”,而如今的青年武生,30多岁便已弃舞台转而从教寻退路。昨天,急雨冲刷大地,梨园虔诚送别,一代大武生阔步走向自己的“太平天国”,身后留下忠义千秋,京剧武生时代也就此谢幕……
现场
京剧名家送别王金璐
早7点5分,家人、弟子及其生前任教的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在八宝山大礼堂前迎候王金璐先生灵柩,大屏幕中播放着《林冲夜奔》、《长坂坡》,《汉津口》等其艺术华彩时期的视频,无论长靠、短打,皆英气逼人。“国戏栋梁 生部冠军 亦演亦教育桃李;武生翘楚 关圣神韵 兼杨兼黄展芳华”的挽联定格了王金璐96载艺术人生。
上午10时,众人列队进入告别大厅。叶少兰、孙毓敏、耿其昌、谭孝曾、李光、沈健瑾、马小曼、王蓉蓉、张火丁等京剧名家悉数赶来,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书法家米南阳、剧作家过士行、主持人白燕升等跨界好友也来见王金璐先生最后一面。
感怀
大师点拨学生有着点石成金的效果
当今叶派掌门叶少兰感叹“又一位手握绝技的大师走了”,“王金璐先生做人诚朴,很有大武生的仗义风度。对艺术忠诚且执着,晚年在教学的同时还不忘磨炼自己。他在40多岁时曾经受过重伤,20年没怎么登台,但正因基功扎实又持之以恒,晚年依然能在舞台绽放。”
已经88岁高龄的当今谭派掌门谭元寿先生原本执意要来参加告别仪式,最后被家人劝阻由其子谭孝曾、谭立曾及儿媳阎桂祥代表其前来送行。据悉,得知王金璐先生去世的当天,谭元寿先生心情低落,一天都没怎么吃东西。而谭家与王金璐也可谓三代人的交情,谭元寿的很多武生戏都得益于王金璐的传授,后来谭孝曾以及谭正岩都曾跟王金璐学戏,谭孝曾还是王金璐的义子。
在担任“北戏”校长期间,荀派名家孙毓敏曾邀请王金璐到校为学生上课,“大师点拨学生有着点石成金的效果。王金璐先生堪称行为世范的楷模,一生坎坷,饱受病痛,但80岁时依然能扳“朝天蹬”,他其实可以称得上是京剧精神的代言人。”马连良之女马小曼多年来一直称王金璐为师哥,“金璐师哥14岁就拜的我父亲,是我父亲开山门的弟子,后来他曾经帮我父亲整理过很多文字资料。‘文革’时我父亲去世,虽是回族却被强迫火化,当时只有金璐师哥和张学津两个人来送他。”
晚辈追忆
先生年轻时功底深厚因此才能延年
与王金璐先生同在中国戏曲学院任教的张火丁,称自己完整看过王金璐先生的那本自传,很受触动。“在1995年时先生就在京剧之星的活动中看过我的演出,给我很多鼓励。来中国戏曲学院任教前,我还去拜访过他,他为人随和,给我很多建议。”
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主任舒桐曾经在王金璐先生已经80岁时有幸与其同台《古城会》,“正因为先生年轻时功底深厚,因此才能延年。”有感于当今武戏式微,舒桐说,“每年招生时,武戏演员来报考的也就十几个,根本没得挑,武生最重要的是中专的底子,腰腿的软度一定要在那个时候把基础打好,也就是过去老先生常说的零件要好,零件不好攒什么戏都不行,而现在教学最薄弱的恰恰是中专。”
跨界好友
用人生长度和厚度垒起京剧江湖
书法家米南阳是王金璐先生生前好友,他们结缘也是因为王金璐写得一手好字,中国戏曲学院特别为王金璐先生印制的纪念册首页,便是王金璐亲笔书写的“学于古训乃有获”。主持人白燕升与王金璐结识已有20年,在他看来,“尽管王金璐先生中年摔伤险些落残,尽管‘文革’前后遭遇冷板凳,尽管电视剧《武生泰斗》让他饱受争议,他都一笑而过,用人生的长度和厚度垒起了自己的京剧江湖。”
中午11时许,众人列队目送灵车远行,弟子及学生齐声高喊“王老师走好!”据悉,王金璐先生的骨灰将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文/本报记者 郭佳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