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敦刻尔克大撤退除了英法还有哪国(敦刻尔克大逃亡)

敦刻尔克大撤退除了英法还有哪国(敦刻尔克大逃亡)1940年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40天时间内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便倒在德军的铁蹄之下。面对英吉利海峡对岸蠢蠢欲动的德国军队,一向善于精打细算的英国人总算明白下血本的时候到了。在这一年的5月8日,以积极主张推行绥靖政策而闻名的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提出辞职并推荐由丘吉尔组阁。几天后,正式就任首相的丘吉尔选择出访战火飘摇中的法国,然而法国方面传递出令人沮丧的消息:他们已经准备投降了。丘吉尔归国后,英国人的撤退计划立即进入议事日程,这便是其后为期10天的“发电机”行动。行动结束后,丘吉尔不无庆幸地发表讲话: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而赢得的,但在这次援救中却孕育了胜利。为了象征性地履行保护波兰独立的诺言,而又避免承担太多的国际责任,英法两国既不能不宣战,又不愿意让战争破坏一直以来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立场,英法不愿意同资本主义阵营国家开战,他们在西

两次世界大战有个共同现象,都是德国带着几个中小国,对抗其他大国带领的数十个国家。因此这两场相隔只有20年的全球性大战有着很深的延续性,英法等国40万联军在法国敦刻尔克的大逃亡,是这种延续性的关键节点。

敦刻尔克大撤退除了英法还有哪国(敦刻尔克大逃亡)(1)

在一战结束时,以英、法、美为首的协约国开了个庆功会,胜利者们认为德国之所以发动世界大战,是因为他寻求大国地位而没有得到承认,才选择通过战争方式确立大国地位。因此,欧洲一些天才政治家们觉得,只要安抚好德国想要获得大国地位的情绪,欧洲就能得到长久和平,这便是二战后英法等国对德国采取绥靖、纵容政策的根源。

但是西方人的绅士风度,用中国的话来解释就是逢场作戏,分赃会上该割的地、该赔的款如同地主收租一样,一定是斤斤计较。所以当时德国人的现实感受是,协约国虽然不在政治和军事上压迫他们,但在经济上该算的账全都毫不含糊,所以才造成了他们的贫困。这种战败后的民族心理成就了一个狂人——阿道夫·希特勒。

英法想让德国去东边玩

1939年9月3日,英法在德军闪击波兰的第三天对德宣战。但在此后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宣战国之间在战线上呈现一种宣而不战的对峙状态。英法联军躲在防御工事内偶尔同对面的德军来一场短暂的互相射击,英国派出的轰战机投下的不是炸弹,而是倡导和平的宣传单。德军呢?他们在享受着这奇怪的宁静之余,则忙着装运军火弹药,因为在灭掉波兰之后,他们还在继续进攻丹麦和挪威。

敦刻尔克大撤退除了英法还有哪国(敦刻尔克大逃亡)(2)

为了象征性地履行保护波兰独立的诺言,而又避免承担太多的国际责任,英法两国既不能不宣战,又不愿意让战争破坏一直以来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立场,英法不愿意同资本主义阵营国家开战,他们在西线以低廉的防御明哲保身,也是在事实上对德国向东攻击波兰的默许,甚至意在引诱德国放弃《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社会主义阵营开战。所以才有了这场长达8个多月的“奇怪战争”。

德国先要把英法给玩完

1940年5月,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没有东去进攻苏联,而是向西侵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奇怪战争掩盖下的苟且无以为继。5月14日,德军攻占法国北部要塞色当,矛头直指英吉利海峡各港口。5月20日,德军攻占索姆河重镇亚眠和阿布维尔,抵达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的10个军陷入重围。5月24日德军进攻英吉利海峡的重要港口布伦、加莱和格拉夫林。这样,40万英法联军在短短10天时间内,便在敦刻尔克至比利时边境的海边被德军完成了包围。

敦刻尔克大撤退除了英法还有哪国(敦刻尔克大逃亡)(3)

5月26日,英国海军正式展开“发电机”行动,40万人开始了敦刻尔克大逃亡。在此后10天时间中,英国几乎出动了全国可以海运的船只前去撤离人员。与此同时,英国空军在敦刻尔克上空阻击德国空军轰炸,以及天气(雨雾)和地形(沼泽地)等因素,再加上德军行动的迟疑,到6月4日德军装甲部队攻入敦刻尔克市区时,联军总计付出6.8万人的损失,而包括22万英军、12万法军以及部分比利时军在内的30万多人已从敦刻尔克撤至英国。

丘吉尔:撤退赢不了战争

在这一年的5月8日,以积极主张推行绥靖政策而闻名的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提出辞职并推荐由丘吉尔组阁。几天后,正式就任首相的丘吉尔选择出访战火飘摇中的法国,然而法国方面传递出令人沮丧的消息:他们已经准备投降了。丘吉尔归国后,英国人的撤退计划立即进入议事日程,这便是其后为期10天的“发电机”行动。行动结束后,丘吉尔不无庆幸地发表讲话: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而赢得的,但在这次援救中却孕育了胜利。

敦刻尔克大撤退除了英法还有哪国(敦刻尔克大逃亡)(4)

1940年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40天时间内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便倒在德军的铁蹄之下。面对英吉利海峡对岸蠢蠢欲动的德国军队,一向善于精打细算的英国人总算明白下血本的时候到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