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在广东揭阳市揭西县棉湖小镇,当地有句流传甚久的童谣:“郭来郭来,大厝起好是我个”;当然,这与棉湖“郭氏大楼”的建造故事有关。郭氏大楼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当地相传整个建造工程耗时近15年之久。 揭西县棉湖镇“郭氏大楼”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1)

在潮汕地区,能与“乔家大院”相媲美、且充分展现另一个商帮文化——潮商的民居建筑群不少,建筑雕梁画栋也许还会精美几分,比如揭西棉湖“郭氏大楼”。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2)


潮汕“糖王”郭来:大厝起好是我个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3)

揭西县棉湖镇“郭氏大楼”

在广东揭阳市揭西县棉湖小镇,当地有句流传甚久的童谣:“郭来郭来,大厝起好是我个”;当然,这与棉湖“郭氏大楼”的建造故事有关。郭氏大楼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当地相传整个建造工程耗时近15年之久。

古时,商人地位很低,当时的棉湖进士、翰林院学士林景拔见郭来修建的大宅比自己翰林府还要辉煌,又瞧不起“郭氏大楼”主人的商人身份,心生不忿,就唆使一群不明事理的孩童跑去郭来哪儿,唱起那句歌谣:“郭来郭来,大厝起好是我个”。


这是一句潮汕话,大致意思是:郭来郭来,大厝建好了是我(林景拔)的!不过,翰林院林学士并没有得逞。官至监察御史的邱久华,早年曾被郭来聘请为私塾先生,进京赴考时,得到郭来的资助。从某种角度来说,郭来慧眼识人,是邱久华的“伯乐”。郭来去世后,其第三子被邱久华带去培养,曾出任河南府的通判。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4)

门匾“大夫第”


广东五华贡生邱玖华,也就是郭来重金请来的教书先生,他给主人出了个主意,等大楼落成后,中堂祀郭氏先祖——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神位,另外,灯笼亦书写“汾阳府”,郭来又向朝廷买了个“青州刺史”官衔,大楼的门匾中写上“大夫第”,如此“王府朝官”之名义,终让一场“大厝起好是我个”风波平息下来。

郭来建造的郭氏大楼,前后四进,五落院堂,中轴对称,两侧有4条灰巷、4排从厝;整座宅院占地5460平方米,主体为硬山顶建筑格式,整座建筑共99间房,为潮汕地区典型的“驷马拖车、百鸟朝凤”建筑格局。古代,民居建筑有一定规制,而郭来建造的已接近于当时高官王府规格,如果不是邱玖华“锦囊妙计”,恐怕有被官府追究充公之忧。

“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等建筑格局,常见于潮汕古民居、祠堂等;如,“驷马拖车”多指的是“三落二火巷一后包”的建筑格局,“百鸟朝凤”与“百鸟朝凰”是一样的说法,其建筑格局主要以“驷马拖车”为主体,外包“四点金”或“下山虎”, 房间可达到100间的规模,如郭氏大楼即是如此,不过在潮汕古民居中较为少见。

我们介绍过的由林世铿家族投资兴建的惠来葵潭“世铿院”,建筑面积比“郭氏大楼”更大,达1万平方米。按家祠设计的世铿院,则是一座三进相依、九座“四点金”合一的潮汕祠宇建筑格局。所谓“四点金”,指宅第四角上,各有一间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其房间的窗户,只开向内庭,不对外开窗,风水学称“财不外漏”。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5)

“郭氏大楼”二楼的中堂挂郭子仪像,“去天尺五”系邱久华题写

如今,“郭氏大楼”至今已超过300年历史,被揭阳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郭氏大夫第”被广东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处潮商民宅亦被称为“潮汕民居古建筑之最”。

问题来了,“郭氏大楼”的建造者为什么那么有钱,他又是靠啥发迹呢?

潮商郭来,被称为潮汕“糖业大王”,因糖而兴。郭氏大楼的创建者名郭光祖,书名郭翊隆,在棉湖当地,多称之“郭来”。郭氏先祖来自福建莆田,清康熙年间,郭来的祖父从外地迁入移居棉湖南门头,当时,家境贫寒的他主要靠帮人挑水维持生计。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6)

“郭氏大楼”张挂的先祖像

近代,南方两广(广东、广西)甘蔗种植业达到较高的水平,其中,广东甘蔗种植区域在粤东集中在韩江流域。郭来生于1684年,即康熙二十三年,彼时,粤东各地大兴蔗糖业,且明清时期的潮汕糖业在全国已占有重要的位置。棉湖,古时是甘蔗种植业较为发达的地方,其周边一带产的蔗糖远销江浙苏杭甚至是京津地区。

正因如此,很多棉湖一带的商人靠糖发家,也像郭来一样“起大厝”,由此可见,糖业曾是当地财富进阶的一个重要途径。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7)


比起首富李嘉诚,“糖王”们才算真正的“富可敌国”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8)

鼓浪屿黄家花园

二十世纪20年代,厦门鼓浪屿的“黄家花园”堪称“中国第一别墅”,一百年来,从宋美龄到尼克松、李光耀等,都曾在此小住,而重建于1919年的“黄家花园”主人黄奕住,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代“糖王”,他的财富要远远超过华人首富李嘉诚,堪称“富可敌国”。

事实上,黄家花园仅是黄奕住一座私产,仅在鼓浪屿,黄奕住就拥有160栋别墅。收藏家、古董鉴赏家马未都几年前曾如此说:“提及‘中国首富’,很多人要么想起马云,要么是王健林;事实上,‘闽南出过大商人,这商人多大呢?比今天的任何一个商人都大,起码比马云、王健林大,他们俩加起来都没黄奕住大。’”马未都说的那个人,就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印尼首富黄奕住。


黄奕住,1868年出生于福建南安金淘石笋村。旧社会时的穷山沟里,婴儿死亡率极高,世代务农的父亲黄则华就给自己的长子取名“住”,怕自个的孩子留不住。进私塾念书后,私塾先生按黄氏族谱“奕”字辈,给他取个学名叫“黄奕住”。

黄奕住读书勤奋,但随着他的弟弟妹妹一个个的出生,一贫如洗的家境再也无法供他继续读书。12岁的黄奕住,只好跟着伯父学“剃头”(理发)。 1885年春,满16岁的黄奕住跟着一批同乡从厦门出海“下南洋”,开启了他漂泊海外的传奇人生。

那时的黄奕住,身上仅有36个银圆,那还是父亲卖了祖传的一丘田,为他准备的一路盘缠。从厦门搭木帆船来到新加坡,当时船费是可以欠付的。初到新加坡,黄奕住挑着理发担,到穷人多、华人多的地方帮人剃头,大家都叫他“剃头住”。一年下来,黄奕住做剃头的辛苦所得,仅够偿清他所欠的船费。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9)

南安金淘的黄奕住故居

当年的黄奕住先在新加坡,到过雪兰莪、棉兰,又转到印尼爪哇三宝垄。他渐渐觉得理发赚不了钱更发不了财,后来他把想法告诉了来理发的华侨魏嘉寿,魏嘉寿借给他5个印尼盾作为本钱。于是,黄奕住改行从商,他锉坏剃刀,连同其他理发工具一起丢进大海;这就是黄奕住“剃头担扔大海”的故事。

黄奕住初为小贩,稍有积蓄后即从事批零兼营的食糖生意。1910年,他创办了三宝垄“黄日兴行”,专营糖业。苦心经营七八年,获利数千万盾,黄奕住为东南亚四大糖商之一,继而在绵兰、巨港、北加浪、泗水、巴城等地建七大商行,在望加锡、槟榔屿等地设立代理处,兼营咖啡、大豆等土特产,资产总额达二千余万美元。

昔日的“剃头住”,跻身爪哇“四大糖王”,成为涉足商业、银行、保险、房地产、种植等多行业的商界巨子和华侨领袖。1914年欧洲人编著出版的《世界商业名人录》中,列有“OEI TJOR”(黄住),这是他与外国人来往商务函件所用的名字,一时在华人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闽南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就学黄奕住”。

1919年,时年51岁的黄奕住,不堪荷兰殖民政府的勒索苛剥,严拒改变国籍,携资2000多万银元,从印尼三宝垄回到阔别35载的祖国,并将经营大本营迁回祖国,这在当时的华侨社会也是极为罕见的。回到中国,黄奕住也由“糖王”转身为一个大银行家、大实业家、大投资家。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10)

印尼首富黄奕住

1935年民国政府实行法币政策之前,由黄奕住于1921年创建的中南银行,是全国第一家以侨资为主的股份银行,而且还是民国时期的三大发钞行之一,其分行遍设全国各地,足见黄奕住家族在近代中国金融史的影响力有多大!

上世纪20年代后,黄奕住转入经营金融、电讯、及自来水业等事业领域;除创办中南银行外,1920年,他在新加坡投资40万元叻币,同另一个华商巨子黄仲咸合股创办了华侨银行;同一年,他又与菲律宾侨领李清泉、薛敏老等创建菲律宾中兴银行。

一部黄奕住的家族史,就是近现代厦门历史的一个生动侧影。为厦门居民建起的“远东第一水厂”、第一条马路开元路、第一家电话公司等公共设施及基础建设,都有黄奕住的身影。另外,厦门及鼓浪屿、乃至他南安老家金淘的多所小学、中学、大学和医院,以至于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岭南大学等,都有印尼首富、一代“糖王”黄奕住捐助的慈善公益项目。

应该说,黄奕住这位近代中国最有钱的人,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家之一,如今其黄氏家族后人已有500多人,遍布世界各地,或官或商或为学。由于生前低调行事,这一个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巨大影响力的家族,声名却远不及同时期的商界人物如南通张謇、厦门陈嘉庚、无锡荣德生兄弟、合川卢作孚等。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11)

由黄奕住中南银行发行的钞票

“柴米油盐酱醋茶”,此中没有糖,糖在今天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可与历史上催生许多巨贾的“盐业”一样,中国有不少老家族企业尤其是东南亚侨商巨子,均是靠“糖”发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糖曾被视为一种战略物资。战争前期,由于主战场在欧洲,给包括荷属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亚洲等国工商业发展,腾出了很大的市场缝隙。在糖业市场变化加速的“黄金时期”,像黄奕住这类的私营工商业者,他们善于利用机遇,率先得利,发了大财;尤其是在军需品糖业上的投机,让很多人一夜暴富。

事实上,与黄奕住同一时代靠糖发大财的很多,比如20世纪初影响最大的华商之一、“印尼糖王”、 建源公司第三代传人黄仲涵。黄仲涵与黄奕住一样,也是闽南人,祖籍福建同安(今厦门集美区灌口)。

黄仲涵之女黄蕙兰,是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第三任夫人,民国最优雅的四位名媛之一,她精通七国语言,且对国画等方面也有一定造诣;被西方称为“远东最美的‘珍珠’”。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12)

黄仲涵之女黄蕙兰

有意思的是,当年黄奕住从厦门渡海“下南洋”,船费是赊欠的,而当年他搭乘的就是黄仲涵家族旗下的轮船。当然,彼时的黄仲涵,也想不到这位南安乡下的“剃头匠”,日后会成为同他一样发达的“糖王”。

更有意思的是,当年,黄仲涵所经营的船运公司来了一位轮船事务长,名字叫李云龙,多少年后,这位叫李云龙的轮船事务长的孙儿,成为新加坡国父,即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李光耀的爷爷李云龙,后来深得黄仲涵信任,被起用负责处理黄仲涵旗下新加坡方面的业务,因此也累积了一笔不少的财富。

可能很多人对“印尼糖王” 黄仲涵的财富没有多少概念,我和您这么说,可能会加深您的印象。在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之后,比“华侨领袖”陈嘉庚稍早一点,当时一代华人巨商的代表,就是黄仲涵。(那时没有什么“福布斯”、“胡润”富豪榜,假如有的话,黄仲涵就是那个时期的华人首富。)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13)

印尼糖王黄仲涵

经过父子两代的努力,黄仲涵(1866-1924年)在印尼三宝垄创办建源公司,开办了5家大型糖厂,20世纪黄仲涵家族拥有糖产量年达14万吨以上,居世界首位。那时,为了出口他生产的红、白糖,其在新加坡、日本、英国及印度等地均设有分、子公司。有人初算,以黄仲涵财富累资达3亿巨银元计算,他已进入全球巨富之列,至少排名14名之内。

今天,很多人赞叹“超人”李嘉诚对二个儿子财富传承的安排,不少人大书特写;事实上,那些人是不了解海外中国的华商传承史,早于一百年前,李嘉诚的那一套主要传承理念黄仲涵已经做过了。黄仲涵去世时 这位华人巨富到底留给子孙多少遗产,史料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他大概有2亿荷盾资产,在当时几乎是个天文数字!

我看过民国名媛黄蕙兰的自传,对于黄仲涵的成功,女儿是这么写:“对于父亲,赚钱是一种游戏,一种赌博。他坚信他能成功,一部分是靠运气。在他雇人时他总是找幸运的人:一个智慧平平而有运气的人总比聪明但不走运的人好。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14)

“亚洲糖王”郭鹤年

说起传奇闽商、“亚洲糖王”郭鹤年,很多人恐怕不会把他与糖联系在一起,让国人耳熟能详的更多的是其家族旗下的食用油“金龙鱼”、“香格里拉酒店”。

郭鹤年,祖籍福州盖山,1923年出生于马来亚柔佛新山;享有“亚洲糖王”“酒店业巨子”“香格里拉之父”的美誉,同时他还是马来西亚首富。

目前,郭鹤年家族旗下主要三大板块:一是马来西亚的“郭氏兄弟”;二是新加坡的“郭(新)有限公司”;三是香港的嘉里集团。像著名的香格里拉,就是香港的嘉里控股(52.8%)和马来西亚“郭氏兄弟”旗下(22.3%)共同持有。郭鹤年家族旗下的主要上市公司有:马来西亚的PPB集团、大马散装货运、香格里拉;在新加坡上市的有丰益国际、PACC岸外服务控股;在香港上市的有香格里拉亚洲、南华早报集团、嘉里产业、以及嘉里物流集团等。

郭鹤年是“富二代”、“糖二代”,也是“创二代”,家族第二代掌门人。可能有人会说,若没有其父亲郭钦鉴,郭鹤年可能还会更成功。事实上,家族企业传承是有基础的,却并未仅是财富传承这一项;1909年,郭鹤年的父亲郭钦鉴从福州盖山渡海南下,背井离乡来到马来西亚时,郭钦鉴的几位哥哥已在当地站稳脚跟,后来经营一家叫“东升”的公司,郭钦鉴就是从这家公司的店员起步的。

当然,“东升”那时仅是一家有二层小楼的杂货铺,做的是粮、大豆、糖等生意。郭鹤年是家中兄弟的老三,在他上面还有大哥郭鹤举、二哥郭鹤龄。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15)

郭鹤年(左1)三兄弟与母亲郑格如合影

郭氏家族始创一代,属于“兄弟帮”模式,其中尤以郭钦鉴贡献最大,正是郭钦鉴为家族企业掘到第一桶金,为日后郭氏二代兴盛奠定一定基础。郭钦鉴于1948年12月去世,第一代的郭氏兄弟分家。

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先前与丈夫郭钦鉴一起打拼,她不愿因丈夫去世而家道中落,于是,她建议郭氏几家堂兄弟各拿出一部分财产入股,联合创办马来西亚的“郭氏兄弟”。父亲去世的次年,也就是1949年,“郭兄弟有限公司”成立,25岁的郭鹤年被推举为总经理。

事实上,年青的郭鹤年并非“生手”,1947年他已独自在新加坡创办“力克务”公司;该公司有的是与父辈一样的业务范围如米面糖油等,有的如船务经纪、船租业以及胶粘剂制造等,则是他开拓的新领域。“力克务”即现今新加坡“郭(新)有限公司”的前身,而著名的食用油品牌“金龙鱼”,就属于这家公司旗下的。1974年,郭兄弟集团在中国投资了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自此大举开辟了中国市场。

李嘉诚祖先的风水宝地(比起李嘉诚糖王)(16)

郭鹤年与夫人何宝莲(前排右)等人与李光耀(前排中)一起

“香格里拉之父”郭鹤年家族在商业上充满传奇色彩,这里仅简述一下与“亚洲糖王”相关的事例;事实上,也是因为在糖业上赚取第一桶金,才让郭鹤年再瞄准了香格里拉的酒店业务等。1971年,郭鹤年家族投入1亿马币,在新加坡创建了第一间豪华酒店,取名为“香格里拉”。香格里拉的英文“Shangri-la”,是世外桃源的意思。

如今的郭氏家族涉足的业务领域,涵盖糖业、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文化娱乐和电视广播及传媒等众多领域,几乎涵盖商业及市场上所有的业务,影响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直以来,郭鹤年还有一个外号,叫顶尖商品交易商,期货业的“高手”。郭鹤年常说:“一旦看清楚,马要跑得快;你能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得到,要抢在他的前面。”什么意思呢?郭鹤年做生意,喜欢看长远,以时间换空间。1954年,在英国学习及考察时,他接触到期货业,从中领悟了经营糖业的一些逻辑及理念。

上世纪50年代,马来西亚是糖的种植地,却没有一家炼糖厂。从期货业洞悉糖业市场变化的郭鹤年,孤注一掷,经与家族成员协商后于槟榔屿的北海创办了马来西亚制糖公司,这是当时马来西亚第一家炼糖厂;到1962年,郭鹤年已被誉为“马来西亚糖王”。到1976年,郭鹤年收购了马来西亚糖厂的93.3%股份,当年的郭氏家族控制着全球糖业市场10%的份额,他亦被称为“亚洲糖王”。

糖,让人感觉是一股甜蜜、美好的味道,从潮汕的郭来,到海外闽商黄奕住、黄仲涵、以及郭鹤年,他们财富人生也与糖这份美好的事业紧密相连。而从这一个个靠糖发家兴业的巨商身上,可侧面了解商品及商业历史,也可以去了解家族企业创业及传承、企业战略及转型等“赚钱有道”、“传承之道”。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