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长篇评弹血滴子26回(听书笔记殷小虹)

长篇评弹血滴子26回(听书笔记殷小虹)一点疑问。本回书书情十分紧凑,一环紧扣一环。其中有一句话特别值得听客回味,这就是“康熙此时舌头僵硬,已经说不出话来”。这样编排,才可避免康熙临终前作出口谕。但书中也有漏洞,一个小小的漏洞。殷先生说,小太监把碗打碎,就避免了太医后来进行调查。皇上死了,太医一定要调查这个装人参的碗里面是否下了药,不在于这个碗碎没碎。所以我以为还不如不说这个细节,这似乎是自己在跟自己下套,因为当时的医学还没有达到分析化学的水平。一位太监到了雍王府,雍正就塞给他一张银票,问老公公老佛爷什么情况,公公说怕要是弥留了。雍正就按年羹尧的布置带了八个侍卫,其实都是亲信血滴子所扮。年羹尧又派人通知镇守九城门的同党立刻关闭城门,不准任何一个王爷出城。雍正笑嘻嘻地走出东华门,两个血滴子,云中雁与草上飞已在此等候多时,看到王爷一脸笑容,知道大事告成。雍正回到王府,年羹尧就要他立刻洗手,把另一只手指甲中的药丸处理了。又说等一会你进

长篇评弹血滴子26回(听书笔记殷小虹)(1)

建议您先在喜马拉雅中搜索以上书目,听到录音之后,再打开我的听书笔记(可以在今日头条中搜索“三航局培训中心教师”)。你可以一边听书,一边看我的笔记,这样来享受评弹的乐趣。

【故事梗概】雍正进宫告诉康熙说,陆伯龙已回京城,准备谋反。康熙听了未置信否,就命他离宫。雍正起身时趁机将丸药弹入皇帝身边的一只碗中,皇帝喝下了碗中的参汤,药性大作,太医诊脉后告知娘娘说,老佛爷旧病复发。康熙自己也觉得命在旦夕,就宣召皇子们进宫。雍正带了侍从八人进宫准备继位。

【细节赏析】康熙近日来操劳过度,身体极虚,听四皇子讲完就说,朕知道了,皇儿可以跪安了。康熙又对着小太监说:“把参汤拿过来”。雍正反应极快,立刻起身跨上一步,伸手将药丸弹入杯中,正要取碗。康熙见状立刻喊道,“住手,没有你的事”!一付训斥的态度。雍正装着满腹委屈,可怜兮兮地往后退去。小太监将参汤端起来,送到康熙手里。康熙接过参汤,又抬头对雍正说,好好回家去用功读书吧。雍正慢慢地走出南书房,隔着帘子朝里看,他要看到康熙将参汤喝下去,这才放心,这是年羹尧关照他要做的。康熙咕咚咕咚地将参汤喝完觉得有点累。殷先生解释说,说来也巧,因为康熙右边有一盏宫灯,光线太亮的缘故,雍正弹丸药的动作康熙并没有看见。 这一段书殷先生说得极仔细,因为说书最讲究一个“理”字。

今天一连来了三个皇子,都是不请自来,所以康熙心里有点不快,加上这几天批阅奏章,确实有点累了,所以将两手放在案上,头枕在手上。皇帝喝的是最好的野山人参,所以要“伏伏参”。小太监拿着空碗出南书房,雍正故意挡住他的路,小太监不慎与雍正撞了个满怀,虽然人没有摔倒,那只碗却打在了地上。殷先生又解释说,康熙驾崩,太医们一定要追查原因,这只装人参汤的碗就会被太医们认真检查。可能会查出些名堂,雍正这一手叫毁尸灭迹。不多时药性发足,康熙觉得气有点喘,浑身有说不出的难受。小太监见状就替他敲背,捋胸。另一位小了太监就往坤宁宫请娘娘去了。

雍正笑嘻嘻地走出东华门,两个血滴子,云中雁与草上飞已在此等候多时,看到王爷一脸笑容,知道大事告成。雍正回到王府,年羹尧就要他立刻洗手,把另一只手指甲中的药丸处理了。又说等一会你进宫辞驾时,里面一定要衬一件防身軟甲,到宣读遗诏时,几个王爷不服,可能会有一场恶斗。又命云中雁、草上飞等几个心腹扮成了家将跟随雍正一起进宫。另外还让几个同党的王爷在外面放风说,今天父皇请四阿哥进宫,一定有特别重要事托付。

娘娘听说皇帝旧病复发,立刻赶到乾清宫南书房。这个皇后娘娘比康熙大一岁,十三岁与康熙成婚,两个人真是老夫老妻。娘娘问万岁身体怎样,皇帝说自己刚才肝火吊得太旺,加之人参汤下去,火上浇油,所以旧病复发。娘娘就派人去太医院请苗医生来,又查看了“起居录”,知道今天来过三个王爷。苗医生来了,只见老佛爷咳嗽不断,望闻问切后开了一张方子,告诉娘娘老佛爷危在旦夕,恐怕连药也来不及吃了。

这时老佛爷已经舌头僵硬,伸出四个手指说,叫他们快来,娘娘问是叫四王爷吗?康熙说,是四位辅政大臣。四个大臣到南书房,康熙一点没有疑心是雍正做了手脚,就坦然地说,自己恐怕不行了,快请三十三个皇子前来辞驾。

一位太监到了雍王府,雍正就塞给他一张银票,问老公公老佛爷什么情况,公公说怕要是弥留了。雍正就按年羹尧的布置带了八个侍卫,其实都是亲信血滴子所扮。年羹尧又派人通知镇守九城门的同党立刻关闭城门,不准任何一个王爷出城。

一点疑问。本回书书情十分紧凑,一环紧扣一环。其中有一句话特别值得听客回味,这就是“康熙此时舌头僵硬,已经说不出话来”。这样编排,才可避免康熙临终前作出口谕。但书中也有漏洞,一个小小的漏洞。殷先生说,小太监把碗打碎,就避免了太医后来进行调查。皇上死了,太医一定要调查这个装人参的碗里面是否下了药,不在于这个碗碎没碎。所以我以为还不如不说这个细节,这似乎是自己在跟自己下套,因为当时的医学还没有达到分析化学的水平。

【方言解读】其一“贼忒兮兮”,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嬉皮笑脸”;其二“局”,是一个感叹词,相当于英语中的“ok”,表示”正好”、“成了”;其三“火腿浪格草绳”,客人到商店买火腿,从前营业员会帮他用草绳绑扎,客人拎着回家。回到家里,吃的是火腿,草绳用过也就扔了。这里“草绳”泛指自己没有本领,“隑(音ghe)别人牌头的人”。苏州人还喜欢说“带脚戏”,也是这个意思,“戏”在这里作代词,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当然也含有戏称的意思,如“绕头戏”、“下巴戏”之类。其四“伏参”,喝了人参汤,要躺下休息一会儿,苏州人称之为“伏参”。这是因为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吃了会犯困,这可能和体内湿气太重有关,人参健脾使湿气蒸发,就会出现犯困。有的人吃了会兴奋,这与病人体内有热有关。有的还会头晕,患者阳亢会这样。有的会血压升高等等,每个人反应不一样,喝完参躺一会儿,为的是怕头晕、犯困,预防摔倒。

【评弹史话】隋唐 苏州评话《隋唐》始说于清乾隆、嘉庆年间艺人季武功。季的第四代传人曹安山对书情个表演加以丰富,使之更为完善。此后传人均出曹门。历代知名者有五均安、张震伯、曹仁安、吴子安、张少伯等。又有清末民初徐炳祥系脉。徐又说《西汉》,传人有严焕祥和严小祥。另有张鸿皋,属浙江道,又说《七国志》。张震伯有徒孙沈守梅,擅长《宏碧缘》一书(即《绿牡丹》),沈友梅是守梅的儿子。王溪良、周苏生是吴均安的徒孙,张小平是吴子安的学生,周与张现已到了退休的年龄。 (以上摘自《评弹文化词典》)

【题解】(续前)

雍正皇帝登基前,在储位排名中并非处于优势。但艰难的获得与八阿哥的夺储之争后,为其建立功勋的功臣多有被杀害;另外,其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民间怨愤较多。提起年羹尧,人们就会想起血淋淋的血滴子,因为在传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

小说是有事实的“影子”。在文人笔下雍正被刻画成精谙武艺、神通广大的阴谋家,他的手下豢养了一批技艺绝伦的侠客力士,操持着一种名曰“血滴子”的杀人利器,能取敌人的首级于百步之外。同时,“血滴子”也是秘密杀手的代称。据传,雍正的八弟“阿其那”(允祀)、九弟“塞思黑”(允禟)都是为“血滴子”所杀。显然,此类荒诞不经的描写不能作为信史。

然而,雍正确实是以处于弱势的政治力量在夺储斗争中取胜的。他能登上宝座,除了本人工于心计和有一套政治手腕外,还得力于他有一个训练有素的情报组织。这个组织便是“粘杆处”。 顾名思义,“粘杆处”是一个专事粘蝉捉蜻蜒、钓鱼的服务组织。雍正还是皇子时,位于北京城东北新桥附近的府邸内院长有一些高大的树木,每逢盛夏初秋,繁茂枝叶中有鸣蝉聒噪,喜静畏暑的胤禛便命门客家丁操杆捕蝉。康熙四十八年,胤禛从“多罗贝勒”被晋升为“和硕雍亲王”,其时康熙众多皇子间的角逐也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胤禛表面上与世无争,暗地里却制定纲领,加紧了争储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训练家丁队伍,这支队伍的任务是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

雍正登上皇位后,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也为了酬谢党羽,在内务府之下设立了“粘杆处”机关。“粘杆处”的头子名“粘杆侍卫”,是由有功勋的大特务担任的。他们大多是雍正藩邸旧人,官居高位,权势很大。粘杆处的一般成员名“粘杆拜唐阿”统称“粘杆拜唐”,由小特务充任。他们都是内务府包衣人,属未入流,薪水不高,但每天跟随雍正左右,炙手可热。 可见“粘杆处”表面上是伺候皇室玩耍的服务机关,实则是一个特务组织。

小说中所谓的“血滴子”大约指的就是粘杆处的这些人。不难推想,雍正是把政敌比作鱼、蝉、蜻蜒一样的小动物来撒网捕捉、加以控制的。 “粘杆处”虽属内务府系统,总部却设在雍亲王府。雍正三年,胤禛降旨雍亲王府改为雍和宫,定为“龙潜禁地”。但奇怪的是改制后的行宫并未改覆黄色琉璃瓦,殿顶仍覆绿色琉璃瓦,有人认为:雍和宫虽为皇帝行宫,曾经有一条专供特务人员秘密来往的通道。但是,今天的雍和宫其实是一个森严的特务衙署,为了不致秘密外泄,才改府为宫。

还有一种传说:在雍和宫已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迹了,很可能雍正的儿子乾隆为了消除其父留下的不良遗迹,改雍和宫为喇嘛庙时,已加以彻底翻修,将之平毁无痕。 “粘杆处”在紫禁城内还设一个分部,御花园堆秀山“御景亭”是他们值班观望的岗亭。山下门洞前摆着四条黑漆大板凳,无论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杆侍卫”和四名“粘杆拜唐”坐在上面。雍正交办的任务,由值班人员迅速送往雍和宫,再由雍和宫总部发布命令派人办理。雍正去世后,乾隆皇帝继续利用“粘杆处”控制京内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动,直到乾隆死后,“粘杆处”的特务活动才逐渐废弛。

上面两位说的是传说中的一种。而真正在江湖上出现过的血滴子,是类似拳指套的东西,开刃,用于拳术格斗,也被女子带在身上防身,因其两片合起来的时候组成一个血滴状物品,故被称为血滴子。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未完待续)

猜您喜欢: